《黑神话:悟空》的剧情,“原著党”和“游戏党”谁错了?

文化   2024-09-06 12:21   河北  
随着玩完《黑神话:悟空》的玩家越来越多,关于剧情的讨论越来越多,集中点都在于原著和改编的问题。我想说句两边都得罪的话,但也是大实话:《黑神话:悟空》的剧情并不好,但是原著也并不需要“尊重”。

很喜欢王安石一句话:“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一千年前的王安石都有这种觉悟,我们没必要抱着一个所谓的“原著”不放。本身故事就是在不断更新、不断符合时代精神、不断被经济基础改造的历史进程中,所谓的“原著”也是一个迭代更新之后的结果,我们应该创作出符合时代性的新故事,而不是把“符合原著”当成一个尚方宝剑。

所以《黑神话:悟空》的剧情好不好,是一个独立的问题,而不能混淆为“是否符合原著”,这是争论中惯用的转移视线的做法。

虽然我说游戏剧情不好,但我还是要说在前面:游戏最重要的是可玩性,剧情是居于次位的。用游戏去跟小说、电影比剧情,是不公平的。

我个人的观点:《黑神话:悟空》最大的亮点是战斗系统和美术风格,最大的短板是地图空气墙和剧情。只不过游戏的主美杨奇,是一个对天安门竖中指的恶心仔,这个问题我在上周的文章中如何看待《黑神话:悟空》主创杨奇的逆天言论?专门谈过,本文就不再赘述,只谈一谈剧情。

我认为游戏剧情的短板跟《盗墓笔记》的毛病一模一样:前期设定摊得太大,坑挖得太深,各种吸引人的噱头太多太杂,但是底层故事建设没做好——过于单薄和粗糙。所以,最后故事圆不上了。
圆不上咋办,那就是只能做谜语人了,然后尽量把故事往“阴谋论”层面上靠,指望玩家/读者自己发挥想象力帮他们圆上。

就好像摊一个煎饼果子,把饼摊得大大的,各种料往里加,什么脆饼、油条、香肠、鸡柳……吸引来一大群路人排队:哇这个煎饼好大啊,料好多啊,一定很好吃啊,买一个尝尝!结果底层设计没做好——饼不够厚,鸡蛋不够多——最后发现这么多料卷不起来了,勉勉强强包起来最后变成了一坨,根本不是摊的时候那种华丽、可口的样子。

我用《盗墓笔记》作类比,是因为它是圆不上故事的典型代表,但这二者的性质不可相提并论——游戏还可以再出续作、DLC,还是有把这摊子圆上的可能性的。就算是圆不上,它也可以坐可玩性游戏的那一桌。但是,《盗墓笔记》纯纯只能算作是一个“文化诈骗产品”。

我初中的时候看《盗墓笔记》,后来还有江南的《龙族》,迷得不要不要的。后来我才醒悟,这俩本质是一样的,压根就没想把故事圆上。读书的时候我还天真无邪,还真是对徐磊(南派三叔)有所期待的——因为《盗墓笔记》系列虽然短暂完结,但是还有一系列续作啊。

结果越看续作越发现,这货压根就没想完结、没能力完结。他最擅长的就是通过CP卖腐、各种耸人听闻的噱头来吸引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不会有人永远停留在初中,但永远都有初中生,所以徐磊等人的诈骗生意依然岁岁兴隆、屡试不爽。

江南和徐磊不是作家,而是商人,他们不是写书,而是生产一个包装精美的假冒伪劣产品去卖,能骗到一波韭菜就是一波韭菜。用设定上的摊大饼和各种耸人听闻的噱头,吸引一些抵抗力差的读者——尤其是未成年人,说他们是电诈产品,一点也不冤枉。

这个现象多说两句,因为它太典型了,而且会越来越典型——尤其是在短视频时代,所有的作品必须要在开头给予观众高效的、快节奏的多巴胺刺激,完全不用考虑后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观众也被这种模式所驯化——十秒钟之内看不到爽点,我就不看了!

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从美剧到网络小说,都越来越强调在开头用夸张的设定、浮华的元素、迷雾重重的“一盘大棋”去吸引观众/读者,在读者耳边喋喋不休地暗示:“大的要来了、大的要来了”……中期故事展开困难怎么办,就靠谜语人和阴谋论了。

后期?压根就没有后期,不完结又能怎样,反正钱和流量赚到了,我再重开一个“大的要来了”的系列,复制这个模式,毕竟网友的记忆只有8秒。故事是否有结局对他们不重要,重要的是持续的、频繁的高效的刺激。

一提《盗墓笔记》和《龙族》我就来气,为我14岁时浪费的情感、青春、眼睛健康度而不值,所以多骂了两句。跟他们一比,今何在简直就是圣人。别管说他写得怎么样,故事好坏和文笔每个人都有评判,至少人家自我定位是作家,跟徐磊江南这种生产“文化诈骗产品”的商人不能相提并论。

说起今何在的《悟空传》,它是游科早年《斗战神》的故事蓝本,而《黑神话:悟空》的底层设定又是基于这二者,所以存在一些先天性的不足。前二者的设定支撑不起《黑神话:悟空》摊的大饼,所以游戏前三章非常之精彩,因为前三章都是铺垫,包括支线、妖精的个人小传都很精彩,后面才是主线剧情的推进,于是开始圆不上了、煎饼破了。

还有就是游戏前期宣传的问题,是自己说的基于四大名著版本的《西游记》——

如果说“改编自当代作家今何在小说《悟空传》”,绝对争议会小很多,但是宣传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就是我上一篇文章里说的:“享受了经典形象带来的关注度、流量、光环,就必须尊重经典形象的本质内核,这是非常公平的事情。”——宣传改编自今何在的小说,收益小、争议小;宣传改编自四大名著,收益大、争议也大——这就是大自然的力平衡。
正因为前期这种宣传的指引,“原著党”和“游戏党”吵得不可开交,所以我说大家不要吵了,我们跳出这个框框,单纯看一看故事剧情的问题。

我在《六小龄童老师说的对,孙悟空就是不能“谈恋爱”》这篇文章中总结了孙悟空形象发展的四个版本:

1.0版本:玄奘法师的挂件。

2.0版本:顽劣的猴妖,为女妖精偷王母娘娘的仙衣,天兵来了就下跪求饶。

3.0版本:四大名著版《西游记》,大闹天宫、降妖除魔、惩恶扬善、修心悟道。

4.0版本:伟大领袖亲自加强的终极版本——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黑神话:悟空》中猴子的形象,大约只停留在2.5版本处,所以大家觉得不满意再正常不过了。

上一篇文章中我不厌其烦地把孙悟空、哪吒、白娘子不同年代的N个版本都列了出来,每一个版本的迭代都是全体人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进步特征。孙悟空与女妖精的纠纠葛葛,这是流传故事的初阶版本;但是已经有一个经由伟大领袖亲自提炼拔高内核的终极版本在这里,最后还回归了初阶版本,可不差点意思么,那不白流传了这么多年了么?

上篇文章中讲《白蛇传》的部分忘了一点:白娘子故事终极演化版本,也是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亲切关照下完成的。毛主席最喜欢小青这个角色,因为小青的个性更突出、更鲜明,她不是私人之爱,她是为了姐姐,或者说单纯看不下法海为公义出手。
据李银桥回忆录,毛主席看《白蛇传》落泪,“而且哭的鼻子还呼呼的”。演出结束之后“用两只手和小青的扮演者握手,用一只手和白蛇握手,但是唯独没有理睬那个扮演法海的演员。”

最早版本“雷峰塔的倒掉”是许仙和白娘子的儿子拜倒的,大意是孝心感动了天地。后来毛主席嫌这个版本不够革命,在他和他身边一个文艺造诣很高的亲密战友直接关照下,雷峰塔变成了小青激战法海的过程中被推倒的。
最后亲密战友那个版本挺夸张的,小青发动“群众”大战法海,把“水漫金山”变成了“不周山下红旗乱”,最后带领群众推到雷峰塔解救白娘子……彻底把一个苦情的爱情戏,变成了反封建、反压迫、反宗教、反礼法、追求爱情自由的革命剧。

这部戏的名字甚至从《白蛇传》改名为《青蛇传》,小青成为了无可置疑的大女主,现在完整版本看不到了,只有一些当时的录像片段流传。

所以白娘子故事的沿革也很鲜明:直到鲁迅先生“雷峰塔的倒掉”之后,才有雷峰塔倒塌的版本;直到伟大领袖特意关照了之后,才有了大战法海毁掉雷峰塔的版本。我们现在看到的,凡是史诗级加强小青的《白蛇传》版本,都经由老人家和他亲密战友亲自修订的全新版本。

类比《西游记》,白娘子的故事也有四个版本:

1.0版本:美女蛇吃人。

2.0版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许仙出家为僧。

3.0版本:雷峰塔倒掉,不过是因为封建迷信的关系倒掉的。

4.0版本:小青大战法海,群众推倒雷峰塔。

本文讲了两个关于剧情创作的话题:第一,煎饼不能摊得太大;第二,经典形象的改编要与时俱进。正好就这两个话题发散发散跟大家聊聊天。

我刚回家的时候写过我北漂的经历《北漂八年,我最终还是离开了北京》——我刚入行的时候,一位前辈跟我说,他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了。因为他们搞创作,就要先想好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再填枝节,所以他们的故事永远都是四平八稳的。但也有个好处,就是完整,至少“高潮-结局”的部分很固定。

但是现在的时代是,完全不用想好结局,只要有一些吸引眼球的设定就开拍,能吸引多少观众就先吸引多少观众来,赚了钱就拍第二季、第三季……第N季,不赚钱就直接砍了。我这位前辈说的是当时最热门的美剧模式,当时一众热门的美剧都喜欢搞一些耸人听闻的设定摊大饼,完全不顾后续怎么结局、怎么收尾,反正能骗一波观众是一波。

这位前辈跟我讲的时候,正值网剧《白夜追凶》热播期间,他当时跟我说这部剧肯定烂尾,因为写得时候就没想到怎么圆结局。我当时还不信,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是真佩服这位前辈的专业目光。

当然,这里不是说《白夜追凶》的坏话,这部剧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在《白夜追凶》网剧都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在鄙视链的最底端,所有电视剧都必须以“上卫视”为证明,然后才拿去各大平台播。

而《白夜追凶》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网剧,证明了网剧制作之精良,完全可以不输卫视剧,主演潘粤明也打了一个翻身仗,他跟董洁那档子事又被网友翻出来,也算是互联网时代给纸媒时代的新闻平反了。

其实《白夜追凶》之于网剧,跟《黑神话:悟空》之于3A游戏还挺像的,而且这两部作品都是设定摊得太大,圆不上了。虽然我承认《白夜追凶》的划时代意义,但是从故事完整度上来讲,顶多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内容。这故事按理说不难,就是双胞胎哥哥为双胞胎弟弟洗刷清白,结果结局的部分哥哥也有冤要洗刷了,岂止是故事没讲完,简直就是重开了一个新的故事线。
我现在水平比当时高了一点,我重看《白夜追凶》,看到国际军火商出来那一段,我就明白从这里故事彻底失控了,需要通过“加设定”来“圆设定”了。也不能怪创作者哈,摊煎饼加料,这个真的太诱惑了,饼越摊越大,精彩确实精彩,比如《白夜追凶》东北那一条线,艺术成分很高,但对于故事来说是累赘。
这就是上文中所说的,大自然的孽力平衡嘛。

还得多一句嘴,《白夜追凶》还是属于有节操那一批,后续确实卡壳了,但是写不出来也没拿劣质的续作骗观众,不像那些恶心的美剧和南派三叔。《白夜追凶》想要骗钱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学《名侦探柯南》一样编案子嘛,兄弟俩换身份轮流破案,一万年也不用推进主线情节。

观众着急怎么办?不慌,学《盗墓笔记》一样炒CP就好了。《白夜追凶》刚出来的时候腐女圈简直炸了,潘粤明被誉为“自攻自受第一人”,各种“关宏宇X关宏峰”“潘粤明X潘粤暗”的小黄文。更别提还有一个形象气质俱佳的周巡呢。出品方还是有节操的,只要像南派三叔一样脸都不要了,那圈钱还不是分分钟的事么?

有传闻说《白夜追凶2》去年开拍,今年已经过审了,不过我已经离开北京了,没啥第一手内部消息了。但是这个时间过得真挺久的,潘粤明从四十多拖到了五十岁,谨慎看好续集能不能把摊子圆上。

我那位前辈跟我说,以前是艺术家们喜欢加料,甲方(投资方或者电视台)拼命搂着,因为咱们传统模式跟美国不一样,电视台放连续剧,都是一锤子买卖,旱涝保收,要求就是四平八稳,该多少集完结就讲完故事。等到了互联网时代,才拼命学起了美剧那种耸人听闻加设定的玩法,从“文化产品”时代进入“电诈产品”时代。
所以大家明白JK罗琳有多厉害了吧?说七本完结人家就七本完结,对故事的把控能力是当世超一流的。很多人把《哈利·波特》当成了一个儿童文学,觉得就靠“魔法”吸引一下小孩子,简直大错特错。罗琳阿姨的故事设计能力无可比拟,简直就是老天赏饭。

虽然《哈利·波特》第六本确实有点“贪设定”了,导致第七本结局有那么点草率,但是然而终究还是能圆回来,这就是本事。
看看马丁老爷,《冰与火之歌》也说要出七卷,结果在弥林线贪了一大堆设定,现在圆不上了,宁可写前传、写番外,也不推进主线了。当然,我们还是要祝愿马丁老爷长命百岁、身体健康,一定要完结《冰与火之歌》啊。

再说说第二点经典文化形象改变的问题。孙悟空上篇文章说得太多了,本文咱们看看哪吒和白娘子。哪吒系列我认为最忠实于时代精神的,是追光的《哪吒重生》。
这部作品中沿用了四海龙王压迫一方百姓的设定,不过把四海龙王改成了“四大家族”,通过垄断夜之城(忘了那个城市叫啥了,反正叫夜之城总没错)的供水,剥削夜之城人民。

敖广成为了垄断资本家,龙三太子成为了无法无天的富二代,三太子和这一代哪吒结仇,是因为富少看上了人家的摩托车,就硬抢,很恶霸,很真实。

相比于光线版《哪吒:降世魔童》的故事,追光版明显设定更复杂、冲突更有高度,光线版简直就是一个幼儿故事。

但是光线版也有自己的优势:人设突出、人物形象讨喜。我们不说主角,单说门前那两个小神兽,寥寥几笔,形象就跃然纸上,这就是我们很佩服的同行,这就是天赋。

相比而言追光版哪吒的人设就非常纸片化,最典型的,就这女一女二,我都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用,还要争风吃醋。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日本后宫漫里一定要有的固定搭配:JK少女+OL御姐。

而且追光对于网红脸有一种离谱的执念。追光版哪吒巨像吴亦凡,龙三太子巨像黄子韬,看着超级出戏。关键那个女一还姓苏,每次哪吒顶着一张吴亦凡的脸跟小苏打情骂俏,我都生怕他喊出一句:“苏韵锦,你欠我的拿什么还?”非常影响观感。

白蛇青蛇的建模也是,一个范冰冰,一个angelababy

追光版青蛇更离谱的是这个男一号,这次倒不是吴亦凡了。但是中分,头发颜色还是灰色的,真的不是按照蔡徐坤建模的吗?

我上文说过,凡是史诗级加强青蛇的,都是老人家和他亲密战友的版本,所以我从设定上很看好《青蛇劫起》这部作品。但是,看两个小时蔡徐坤和angelababy打情骂俏可太痛苦了好不好。

追光这个网红脸的情节太离谱了,就一个女配都要做成范冰冰——

动漫形象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漂亮和帅,而是辨识度。光线版哪吒,其实主要人物也都挺“网红脸”的,但是架不住小哪吒有辨识度啊,看这个脸想不想rua

成功的动漫形象,哆啦A梦、米老鼠唐老鸭、卡卡罗特、路飞、柯南……没有一个是帅到/漂亮到天昏地暗的,人家最重要的是有辨识度。

追光的所有形象简直就是一张脸,而但凡有点辨识度的角色,比如小狐狸坊主、大圣、哮天犬,人气都很高。

今天既然说大圣,追光版哪吒中的大圣其实形象就很棒——提笼架鸟唱京剧的退休老头,但本质是一个得道成佛、世外高人的调调,蒸汽朋克般花果山也很出彩。相比而言《黑神话:悟空》中的大圣还是太苦情了。

所以说我心目中最好的版本是什么样的呢?就是追光版哪吒的故事架构,加上光线版哪吒的人物设计,二者结合起来,就是新时代最需要的新作品。

相关阅读:文化革命的意义
文化革命的内涵

究竟是“人民的名义”,亦或是“权力的游戏”?
◆ ◆ ◆  ◆ 

上一期内容的视频都被夹了,目前只在B站和微博有备份:
第二本新书正式连载完毕:《资本囚笼》全目录

大浪淘沙
严肃知识分享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