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依情共融,教育携手路无穷。为促进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提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并优化教学法教师与附中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忻州师范学院决定组建“学科教学法教师与附中教师发展共同体”。11月19日下午,忻州师院学科教学法教师与附中教师组建发展共同体对接会在附中明德楼七楼会展中心举行。出席此次会议的领导有忻州师院副院长赵青杉,附中党委书记韩昱东、副校长张震宇、副校长宋云峰,师院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建霞,附中校长助理、初中教导处主任吕艳艳。会议由刘建霞老师主持。
会议伊始,刘建霞老师介绍了此次参会的领导,说明了此次活动的背景与目的,宣读了会议议程。
附中副校长宋云峰宣读师院和附中各学科对接人名单。他表示,优秀的教师共同体团队给予了在座各位教师充分的信心与期待,希望老师们在共同体的大家庭中互相取长补短,取得双赢。
附中教师代表郝晨洁老师表示教师发展共同体这个平台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思想碰撞的火花源,更是教育创新的试验田,希望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老师们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
师院教师代表杨建华老师指出,师院与附中形如两翼,相互依托,合作共赢。在教师共同体这个充满智慧与激情的平台上,老师们跨越界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附中副校长张震宇宣读了教师共同体活动公约,明确共同体活动的基本原则和共同体成员的主要活动、责任与义务,希望学院与附中共同努力,构建一个高效和谐、共生共赢的教师发展平台,推动教师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附中党委书记韩昱东表明了对构建“学科教学法教师与附中教师发展共同体”的高度赞同。他建议老师们:首先,要在学习中一路向前。共同体的建立让附中教师能够近距离接受师院各系部学科教学法教师的理论指导,激发对课例的研究和对教学规律的提炼,促进教学经验的传承和创新。对学科教学法教师而言,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自身在教学科研、实践导向上的不断完善。其次,要在交流中共同提升。共同体的建立就是要求老师们经常交流,经常沟通,互通有无,共同提升。最后,要在合作中携手进步。在共同体发展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各项活动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挖掘发展的内驱力。同时,他对各位共同体参与教师寄予厚望,希望在每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共同体能够在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发强音,立潮头。
忻州师院副院长赵青杉在讲话中表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建设不仅是响应国家教师教育政策、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更是我们自身专业成长和教学创新的重要机遇。在共同体的运作过程中,要加强学科教学法教师与附中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同时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鼓励教学法教师深入附中课堂,鼓励附中教师积极借鉴和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要建立健全各项机制,确保共同体活动有序、高效开展。他强调,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一位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教育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相信,通过构建教师共同体,教师能够在从生命唤醒走向生命自觉的道路上不断获取持续发展的能量,坚守育人初心,勇担时代使命,为教育的美好明天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字:郝晨洁
图片:褚国静
平面设计:智蛟
编辑部主任、责编: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