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意义032||志士李白2·李白“不屑”科举的难言之隐3-①

文摘   2023-05-30 08:09   四川  

李白的意义032||志士李白2·李白“不屑”科举的难言之隐3-

一、唐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诗言志。李白在他的诗里将孔子的这一论断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他说:“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现世如此,由不得李白。

参加科举考试应是大唐才子立志报国的最佳途径,是真正的“捷径”。心怀奇志的李白不明白这一点吗?如此心切入仕,他心底比谁都明了。那是李白要有意为难自己吗?有的人或许会以为,不是李白脑子有毛病,就是有意要跟自己过不去。另一些人为了给李白头上增加光环,说这是李白“不屑”于科举。这样一来,李白的才气、豪气、傲气都有了,更让人觉得李白的高大上,更让人觉得痛快。

原因何在?先来看看大唐朝廷为选拔人才设立的台阶有几层几级,看李白依理合规地“走程序”是不是能够如愿顺利登顶。

任何一个朝代选拔人才的出发点,都是基于巩固自己的集权统治,为此,理所当然地会设置若干严格甚至苛刻的“门槛”。

唐朝尽管是史上最为开明最为包容的时代,科举选拔人才也一样严苛——因为事关大唐帝国、李家王朝的宏基伟业。据《 新唐书选举志上 》载,要参加科考者须有“生徒”和“乡贡”的身份,而且还必须“怀牒自列于州县”,以证明其家世、籍贯和本人的品行。如果换成上世纪的评判标准,参考者必须“根正苗红”。此其一。更有跟进措施,即州府解送的“乡贡”还须同行者五人连保,凡有“缺孝悌之行,资朋党之势,迹由邪径,言涉多端”等违禁者,连保三年不得参加科考。也就是说,一人有“问题”,其他同行的联保者都要受到连累。监督之严、惩戒之狠,可见一斑。


越爱书屋
介绍国学知识,弘扬李白文化,品读古典诗词,发表个人、转发他人诗文,发表个人书法等短视频、图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