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铃声声过汉关

文摘   生活   2024-07-06 19:30   河南  



驼铃声声过汉关


文丨梁云卿

 图丨巴   图 



我冒着酷暑,驱车来到新安函谷关遗址参观。


一个狭长的谷地,“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巍峨的汉函谷关关楼耸立其间,充满沧桑感。


关前,两座夯筑土台屹立南北,名曰望气台和鸡鸣台,在无声地诉说着历史。


游人稀少,古道两侧,手执长戈的卫兵雕塑,静静列队站在骄阳下。古丝绸之路穿过关楼,伸向远方……


一段古道路凿山而建,坚硬的红砂岩石上,两条车辙印清晰可见,道旁的断崖上,存有公元675年的石刻题记。


汉函谷关作为京畿之地,洛阳西行第一关,那千年不绝的驼铃声,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会万国之玉帛,徕百蛮之贡琛。冠盖纷其云合,车马动而雷奔。”各路商贾云集关城,车马喧嚣,驼铃叮当,热闹异常。


古道北侧有一座群雕,几个身着西域服饰、牵着骆驼的商人,在与中原人进行贸易活动。


驼铃声声,中国的丝绸、瓷器源源不断地输向西域,西方的葡萄、香料、珠宝不断东传。


微风略过空旷的丝路古道,仿佛又飘来了驼铃声,我只觉得站在了历史与现代的交会处。


蓦地,一阵轰鸣声传来,一列长长的货物列车从陇海线上驰过,真正地换了人间!



回眸含嘉仓


文丨李浩敏

图丨巴   图



在老城安喜门北约200米的古仓街口附近,竖立着一个指示牌“世界文化遗产——含嘉仓遗址”。


每次从那里经过,我都忍不住驻足回望。终究抵挡不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诱惑,那天,我终于走进了含嘉仓遗址保护厅。


含嘉仓是隋唐时期的国家粮仓,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了500多年,后来被废弃。


从1971年起,考古工作者开始对含嘉仓遗址进行发掘,共发现近300座仓窖,后来其他仓窖回填,只留下160号仓窖遗址供大家参观。


160号仓窖位于含嘉仓中部,口大底小,呈圆缸形。它的口部直径约11米,深约6米。站在仓窖边俯瞰,可以看到仓底保存完好、颗粒分明的谷粒。


为了利于粮食储存,仓窖的选址很是讲究: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土质干燥,水位低。


仓窖的防潮措施更令人惊叹:先夯实底部,再把窖壁修砌平整光滑,然后用火烤。


装满粮食后,在上面铺上席子和筛糠密封。这样储存的粮食几百年都不会腐坏。


望着气势恢宏的仓窖,我不禁为含嘉仓的精妙设计所震撼,被古人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与其说它是一个粮仓,不如说它是一个地下城堡。


如今,含嘉仓正默默地向世人展示着古老又璀璨的华夏文明。







作 者 简 介 

○梁云卿  医师,洛阳市作协会员。愿在逐梦路上与朋友们感悟人生,发掘、分享生活和时代的美。


作 者 简 介 

李浩敏   70后,爱读书,爱写作,洛阳市作协会员,文章散见于《洛阳日报》《洛阳晚报》《精神文明报》《通辽日报》《燕赵晚报》《楚天都市报》。


摄 影 者 简 介 

○巴图,本名常立新,洛阳市摄影家协会理事,伊滨区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洛阳市美术馆公共教育授课专家,热爱摄影,热衷公益,常为摄影爱好者讲解授课。





THE END


洛浦听风

编辑:小闫

审核:广英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以上作品版权归洛阳日报社享有,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洛阳日报社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使用。

洛阳日报社所属媒体使用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洛阳日报社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浦听风
漫谈河洛史话,欣赏经典洛阳,一起读书,念诗,讲故事,分享最美的时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