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已经结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任务基本结束。不少人生轨迹即将改变,改变前最好看清局面。
如果你的人生已经进入垃圾时间,别抱怨,更别浪费。不妨抽出点滴时间,与我一起回顾过去,以便理解当下并展望未来。
吴庆看宏观的订户当中只有1.18%年龄在18岁以下。99%以上的订户都经历了中国改革最辉煌的阶段。因为各种原因,你们或者已经开始回顾,或者即将开始回顾过去。
当年吴敬琏先生给博士生开专业课,讲中国改革的战略与实施。每次讲一个专题,半天时间。我们通常提前一星期做准备,课后再花一到两个半天做总结。吴老师总是滔滔不绝,我们总是意犹未尽,毕业之后还经常回去蹭课。每个专题都不断更新。
吴老师的客厅经常人满为患。一半是在读的学生,一半是毕了业的学生。他说教学相长,不断改写教材,曾经允许我们一批毕了业的学生参与改写教材。名字写在教科书上,与有荣焉。
这几年吴老师仍然笔耕不断,屡有新作出版。但毕竟年事已高,早已不再招学生,也不再上讲台。我的师弟黄少卿执教上海交大,开过类似的课程。算是继承衣钵,延续香火。
我也曾期望像吴老师那样授课,希望学生像当年的我们一样投入,希望和他们一起教学相长。前几年我得到一次机会,在中国政法给MBA的学生开课,讲中国改革,也留下一些美好回忆。
但MBA学生与博士生不同。MBA的学生回学校“充电”而不是做研究,他们只想听老师讲课而没时间课前准备课后总结。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学什么——颇具偶然性。最近一位来自日内瓦的假博士在京沪985名校受到学生追捧,似乎也不奇怪。
一位天资很高的大学老师听我眉飞色舞地总结我第一年的经历之后,冷静地预言我的热情维持不了多久。我当时将信将疑。一年以后,我真的失去了热情。
因为疫情,全部32个学时只能是网课!讲网课的感觉就像是自言自语。有时候我不得不请孩儿他妈坐在我面前假装学生。
与其当这样的“教书匠”,不如静下来写作。
所以,我计划在电脑前开启回顾改革之旅。我把我的所有订户当我的读者。我争取像当年稼祥兄那样勤于笔耕,每日更新。每次一个题目、千字以内。读者费时不多,每日都可以读完,可以私信、可以评论,读写相长。欢迎打赏,感谢支持!🌼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偶有仅限小范围传播的内容,我也许留白,也许设置为收费内容。点看者请勿广泛传播。用微信的通道我不得不守微信的规则。我愿意珍惜这个公众号,但愿能避开敏感词,不给机器人添麻烦。
好,让我们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