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公安机关始终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以“公安大脑”建设为总牵引,积极构建协同高效的警务体制机制,加快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以更强的闯劲、干劲、拼劲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为浙江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嘉兴市公安局秀洲区分局民警开展情景式执法练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推动变革的强大力量。浙江公安聚焦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牢固树立规范、民本、创新理念,有效催生和激发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是新警务理念的重要内容。浙江省公安机关坚持技术、机制、体制“三轮驱动”, 以法治化信息化融合发展为支撑,特别是厅党委提出“办案一件事”集成改革,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把高频事项从“线下”搬到“线上”,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系统性重塑,实现执法办案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同时,充分借助浙江作为全国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提质增效试点契机,通过打造案件全量、全流程、全要素网上协同办理的市县两级样本,为信息化条件下公安机关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蹚出新路。
规范既是行为准则,也是行为方式。为压缩自由裁量空间、统一执法尺度,全面推广智能裁量应用, 嵌入裁量基准,民警呈报行政处罚和强制措施时, 系统综合根据具体案情、违法情节等因素,自动给出行政处罚和强制措施适用的建议,坚决做到“同案同罚”“相同情形相同对待”,全面彰显公平公正。该场景应用以来,因行政处罚引发的行政争议明显减少,刑事强制措施适用准确性明显提升。同时, 推动标准规范引领执法行为,创新将1500 余个案由、300 余个执法程序的法律依据、取证要求、适用条件等形成知识图谱,以思维导图形式嵌入数字办案各环节,引导民警规范办案。
构建“上下贯通、高效协同、一体联动”的工作体系,打通网上协同的难点堵点,是提升新质战斗力的关键因素。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处置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浙江公安依托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 横向协同公安、检察、法院、财政等10 余个部门系统, 纵向贯通省市县所的涉案财物处置平台,实现政法机关一键发出处置指令,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和受委托的社会机构即可协助完成涉案财物后续处置和在线款项上缴财政,处置及时率提升78%。
近年来,浙江公安以建立完善“专业+机制+ 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突破口,高标准建成105 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通过统一利用、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各种办案资源手段,形成了流水化作业、规范化办理、安全性保障、全流程监管的浙江公安办案新模式,有效赋能一线实战。
2023 年12 月投入运行的海宁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属于全省领先的“航母级”中心,设有接报案、办案、案管、网上巡查、体检、合成作战、协同服务7 个功能区,为各办案单位提供24 小时全天候服务保障,并增设政法协同区、未成年人“一站式” 办案区、“两法衔接”区和涉案财物共管区四大特色功能区,中心内安全检查、等候看管、医疗体检、集中送押、简案快办等工作一气呵成,实现从违法犯罪嫌疑人进入到离开全流程标准化、集约化管理。在该中心内办案,押送一名嫌疑人从以往的3 小时缩短到30 分钟,办案平均用时节省30% 以上,政法机关协同办案效率提升50% 以上。
除了办案流程的重塑再造,浙江公安依托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专业保障,不断推动多元主体间在线化的内联外通,让办案民警更专注于案件办理。依托“浙警智治”平台,搭建办案单位和专业警种线上“桥梁”,建立“直达快响”工作机制,实现需求的即时响应,并联通执法办案系统与相关警种系统, 实现现场勘验笔录、伤情鉴定意见、资金查控结果、电子数据勘验笔录等证据数字化流转,让民警“一次也不用跑”,警务协同更高效。例如,原先办案民警需到看守所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文书送达,费时费力;如今,依托温州、金华两市公安局共建的“拘押直通车”应用,民警网上一键发起“法务代办”申请, 文书送达由监所民警代为完成,送达回执在线回传。
为进一步提升大数据赋能实战能力,浙江公安部署执法“百度”应用,民警通过该应用不但能查找司法判例、学习同类案件取证要点,还能通过信息关联查询,实现案件串并分析。近期,湖州市公安局南太湖新区分局民警在处理一起网贷暴力催收案件时,根据报案人提供的信息,通过该应用关联串并各地多起案件,为收集固定犯罪证据奠定基础, 最终成功打击处理一个网络“软暴力”催收犯罪团伙。
浙江公安以办案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政法一体化为目标,构建“1 + 4 + N”工作体系,即以全省执法办案系统为主干,围绕执法办案、诉讼协同、监督管理、服务保障四大核心业务,形成50 余个数字化应用子场景,全面构建“取证少跑腿、部门一网通、监管全覆盖、保障云支撑”的执法办案新生态。同时,强化系统整合,落实一本账管理机制,实现应用“一地创新、全省共享”,避免信息化重复建设。
探索建立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执法办案新模式,是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的题中之义。2024 年以来,浙江公安全面推进全国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提质增效试点工作,进一步做优源头数字办案, 实现公安执法办案系统与检法司及行政执法等部门系统互通,行刑衔接、逮捕、移诉、判决、执行等200 余个业务流程线上单轨推送协同,数字卷宗全面取代纸质材料移送。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卷宗源头数字化率近70%,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单轨率超99%。
近期,温州瓯海发生一起假冒注册商标犯罪案件,从行政执法部门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院提起公诉到速裁法庭审判,全流程网上单轨制办理,仅用时13 天。如此高效,得益于数字办案模式贯穿案件办理的各个阶段,节省各类诉讼环节线下流转的时间,强化线上全过程执法记录。
实行单轨制办案后,纸质卷宗材料不随案流转, 随即面临如何归档课题。瑞安市公安局开发数字卷宗归档应用,联通全省执法办案系统与公安档案系统,有效推动卷宗单套制归档改革,实现自动组卷、在线移交、智能归档,案均归档用时减少2 个小时以上,并节省大量扫描费用,受到基层普遍欢迎。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和当事人获得感,浙江公安坚持将数字化手段深度融入办案各环节:互联网远程办案应用,改变了传统面对面询问的办案方式, 当事人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小程序就可以完成接受公安机关询问、提交证据等流程;文书电子送达应用, 民警通过系统一键推送,三分钟内当事人即可在手机上浏览相关电子法律文书;涉案款项在线执收应用,联通公安、银行、财政等部门应用,实现罚没款、保证金等涉案款项缴纳一键发起、一网通缴和动态监督;价格认定“一网办”应用,通过打通公安执法办案系统和国家价格认定平台,实现涉案物品价格认定从委托到结论书回传全流程线上办理,业务办理平均周期从15 天下降至6 天。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问世,突破了人机传统交互, 让大模型技术从概念走向台前。不久前,丽水市公安局成功研发全省首个执法办案领域实战应用的专业法治大模型——“法眼金睛”大模型应用,针对人工核对效率低、瑕疵问题整改难、关键要素提取杂等日常办案审核痛点难点,将执法的规范要求和民警的办案经验进行固化,实现一键笔录校对、一键梳理关系图谱、一键要素自动提取、一键辅助生成文书,案件审核用时下降50% 以上,基层民警使用后都赞不绝口。
近年来,浙江公安深入实施人才强警战略,坚持“立足法治、涵盖全警”,依托浙警大讲堂、浙江公安法治讲堂对全省公安民警开展专题培训,定期组织全警法律知识抽测,有力提升全警规范执法的意识和水平。
2024 年11 月,浙江省公安厅组织开展全省公安法治实战技能比武,聚焦法治化信息化融合发展, 以数字化办案为切入点,以应知应会常用法律知识为落脚点,重点考察中层领导靠前指挥和新警执法办案能力。金华市公安局在此次比武中荣获团体第一名,该局法制支队政委蒋继荣表示,此次比武既兼顾了法律基础,又突出了实战导向,非常接地气。
嘉兴市公安局秀洲区分局积极探索实战演练新模式,建设情景式执法训练系统,破解传统练兵以书面学、视频学、课堂学居多,学员兴趣点不高, 练兵效果不佳等问题,设置26 类课程、130 部视频教学片,创新运用AR、VR 等技术开展沉浸式、情景式执法模拟训练,开辟了“贴近实战、身临其境、智慧练兵、高效提能”的练兵新路径。
在沉浸式练考区大屏前,新城派出所两名青年民警正在进行“烧烤摊打架”的警情模拟处置训练, 他们做的每一个动作、说的每一句话,都被情景式执法训练系统通过红外感应、语音识别等技术捕捉, 实时反馈在大屏幕上,并进行打分和纠错。
为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的执法评价体系,衢州智造新城分局的“执法码”应用,全面汇聚全省执法办案数据,聚焦执法“数量、质量、效率、效果、能力”等维度,建立153 项指标指数作为评价因子, 打造全数字化执法状况评价体系,自动生成“一表式” 执法问题清单和扣分规则。同时,制定《数字化执法评价管理实施办法》,根据评价结果对单位、民警进行“绿、黄、红”三色赋码,配套实行“红黄预警、限期转码、结果运用”机制,适时对“红黄码” 民警进行约谈,分类制定帮扶计划,明确转码期限, 跟踪整改情况。
原文刊登于《中国警察》杂志 2024年第12期
图片来源:浙江省公安厅法制总队
新媒体编辑:张晓雪
责任编辑:王雅庆
审 核:张 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管
权威公安业务指导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