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士先大井赋(并序跋)

文摘   2024-10-06 00:03   湖南  


易士先大井赋(并序跋)

易导群

序:易士先有井,名曰大井。位于村北入口,东依栗山丘,西望虾子山,北面垄田,南牵村落,西侧清池紧伴。当是先祖士先公近裔开凿,已有数百年历史,方圆百里有名,传言为湘省三口名古井之一。笔者曾不惴浅陋,私撰文以记,觉余意未尽,乃作斯赋。
赋曰:
先祖卜居,荜路蓝缕,斩荆垦田,剪茅建庐。
为获佳泉,探地勘舆,得天独厚,厥佑我族。其水何如,涌泛丰裕,因名大井,名实相副。
其构也,端庄方正,三池连襟;二长一正,各赋其能。青石砌壁,显厚重之严庄;薄碧铺地,彰豪华之阳刚;绿藻饰底,隐龙宫之幽房。周以苍翠,或柏或柳。柏以青姿亮秀,柳以扶疏献柔。且有阔叶乔木二株,于井左右对树。干巨枝粗,厚实其叶;大如牛耳,墨绿其色;周树成行,护井似塞。枝枝相牵,叶叶相连。木郁郁兮茂昌,荫深深兮清凉。树以井而郁芳,井以树而生煌。

其水也,静凝琉璃,通透无滓:近而视之,一目及底。清风徐兴,波生微细;水面润滑,鳞光熠熠。其质清澈,甘冽沁人。取水饮之,鲜而饴,洁而纯。比之果汁而果汁远逊,比之佳酿而佳酿过醇;比之琼浆而琼浆嫌贵,比之玉液而玉液难寻。天然素质,非他类可媲。品之无味,以无味而胜百味;察之无色,以无色而卓百色。
若夫夏日炎炎,天热暑燻。挑夫浴汗于路,田翁劳作以勤。趋井解燥,舀水盈盆;牛饮狼嚥,溢而湿襟;清凉入腹,沁人脾心。喝未尽难以释,腹非满早觉怡。放却瓢勺,快哉嘻嘻!每适红日西沉,霞落桑梓;耕耒归途,牧笛曲止。井床人影幢幢,是村民取水也;壶罐筒桶上下,是汲具之杂也;石阶步声沓沓,是负水欣归也。晚食已具,饮水以启餐;饱食既毕,啜水以促酣。

是水其神也!雨滂沱而水常均,天连旱而泉恒勻。长流不止,沛沛乎数百年而涌喷;至洁至澈,澄澄乎任周涝而弗浑;夏冽冬暖,怪怪乎反寒暑而变温。凛矣,暑日酷热,而水寒似冰,近之感清凉拂面;温矣,冬日严寒,而蒸气氤氲,临之觉和煦抚脸。
井床宽宏,树阴郁浓。旅人凭之小憩,得前行之续力;村民往以聚集,得瞬闲之欢喜。行脚驻步,释荷少歇,抖擞其跋涉精气;孩童攀援,轻舒猿臂,嬉戏于繁枝绿绮;妇女洗涤,开怀畅谈,欢笑于家长趣事;男人披襟,高放喉嗓,喜悦于稻菽丰侈;老者安坐,喷雾吞云,娓娓乎悠远回忆。
是井也,功高德勋!输灌溉之水于垄,梁稻丰饶,岁有裕民;注生命之水于村,黎庶康健,远离疫瘟。先祖凿井之功伟哉,后裔享成之福厚哉!饮水思源,戴德感恩;护惜倍加,葆其永春。叹为神奇,叹为观止,故赋以颂之。

跋:此赋所颂大井,在湖南省邵阳县河伯乡易仕村(已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因年久失修,井壁洞穿,洁污互连,雨涝侵入,乃于上纪七十年代修缮。取水井以钢筋砼板护盖,以防雨水周涝侵入,亦免水捅取水带入泥沙。井留一壁外露,有四根钢管穿壁入井,引水流出,用以取水。洗涤二池移置井下池塘,另修渠沟排开周边污水。早年重修井训所勒石碑还在,立于原处。可惜井树或枯或伐,无一幸存!士先公开辟荒野,卜居福地,多代子息辛劳筑建,留存不少古迹。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除宗祠并此井外,庶几全部湮灭于历史。此井尚存,弥足珍贵!虽然村民已从村后高山引山涧为自来水,但夏日大井水之自然清凉甘冽,仍无可替代。大井与省文物保护单位易氏宗祠并源头风雨桥,誉为当地胜迹,名至实归!
楚江公第26世嗣孙昌领字导群敬撰
2024年4月20日

作者介绍:易导群,微名晓月,邵阳县河伯乡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1981一一1984年于邵阳县一中任教高中英语,继而支边新疆教育,凡26年,退休归根桑梓。

本刊顾问:龙国武 刘诚龙 俞荣斐
总编:唐白甫
主编、审稿: 陆秀 唐建伟
责任编辑:
唐花阶 刘云雨 刘云洲
陈校刚 丁华
副主编:
罗东成 刘惠球 杨国安 李 婷
廖大秋 易小群 唐运亮 刘青龙 刘肆梁
陈晓蓉 银红梅 果 实 刘长军
投稿邮箱1058105799@qq.com  


湘楚山地文学
旨在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