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响了之后,我磨叽了好一会儿,下了巨大的决心,才离开零食和电暖器,起身去晾衣服。
晾衣服属于那种听起来抬抬手就能搞定,实际却很费神的家务。
打开护衣袋,取出一坨坨冰凉的衣服,根据类型选择不同的衣架和晾晒方式,抖平,撑开,挂上,再抻几下。会皱的还要取出挂烫机,插上插座,灌水,烫平,再把挂烫机收起来。我的洗衣机在卫生间,做完以上这些步骤,还要拎着沉重的湿衣服走出去,再挂到晾衣杆上。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穿衣服就要洗衣服,洗衣服就要晾衣服。
如果是个百万粉丝的公众号,此处就该切入正题,热情洋溢地推荐一款两万块的烘干机了。
然而我只是个随缘小号,所以只能继续瞎想,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根源就在于,人类没有毛。
如果我们有老虎、北极熊那样的毛,或者野猪那样的皮,或者海豹那样的脂肪,就不怕冷,不怕晒,就不需要衣服。
没有衣服,就不用洗衣服,不用晾衣服,不需要服装设计、制造、销售、回收、销毁的整条产业链,没有因衣服而起的种种文化含义、阶层差异、品位之争,没有时尚杂志、穿搭博主,也不会衍生出衣冠禽兽、量体裁衣、人靠衣装马靠鞍等词语。
但为什么人类没有毛呢?
类人猿有毛,不穿衣服也能正常生存。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穿上了衣服,失去了体毛。
正常来说,动物迁居到寒冷地带,或遇到地球史上的寒冷时期,就会逐步进化出皮毛、脂肪来抵御严寒。而人类进化出了使用工具的双手,以及利用外物御寒的智慧,于是我们剥下兽皮,编织树叶,穿在身上。
人类不再需要靠自身抵抗寒冷,不仅错过了进化出更保暖的皮毛或更厚的脂肪层的能力,甚至体毛和表皮进一步退化,更加依赖衣物。
动物选择了身体的进化,人类则因选择了智慧,或碰巧获得了智慧,而专注于发展思维和技巧,身体机能停止进化,乃至逐步退化。
记得大学的时候读《植物学导论》,里面提到树木在进化过程中,曾发展出一种纤维管结构,这种结构一度成为较为普遍的趋势,但后来又逐渐消失,只在很少的树种中保留了,似乎是植物们意识到自己路走歪了,不再跟风。
当时我才刚刚开始从中学的知识模式中脱离出来,“进化是线性向好的”这种刻板观念不言自明,从未去质疑和反思过。
这个例子让我看到原来自然的进化并无意识,也无目的,像一个悠闲的人在陌生的花园里散步,走到哪儿算哪儿,随意选择分叉的小径,此路不通就转回来重走。
甚至“进化”这个词本身就值得商榷。它带有天然的正面含义,尤其在国内的政治与文化语境中,生物的进化与社会制度的发展做类比关联,“进化”一词更是拥有了某种正义性。
然而真是如此吗?演化真的是不断前进的吗?怎样算作是前进呢?我们前进的方向就是更好的方向吗?
讨论历史和科幻小说时,经常会有人说某个文明点错了科技树。那人类在演化之路上,会不会一开始就点错了智慧树呢?
《创造亚当》
米开朗琪罗那幅著名的壁画《创造亚当》中,初生的亚当四肢舒展地倚在草地上,懒洋洋地向上帝伸出一只手,上帝与天使组成人类大脑的形状,暗喻人的意识与智慧。
当亚当触碰到上帝指尖之时,他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
洗衣机又响了,我去晾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