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新人避坑指南
文摘
职场
2022-04-18 23:47
应前领导之邀,为他们公司新入职的产品经理同学们写一篇避坑指南,对其他岗位的职场新人也同样适用,请按需取用。求生欲声明:如果里面有任何观点你不赞同,那一定是你对。1. 工作中注意输出
无论你是应届生还是社招进来,刚入职都会有一段学习期。99%的人学完就完了,领导和同事不知道你学了什么、学会没有,短时间内的密集学习也很容易抓不住重点,过后很可能连自己也不记得学到了什么。正确的学习姿势是边学边总结,总结可以用各种形式,最佳形式是按主题成文的报告,例如《XX市场交易规则要点》。如果领导支持、氛围允许,还可以尝试组织一些内部分享交流会,把你的学习成果讲解给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需求文档、原型图等必需交付物,希望你也能注意输出其他适合保存与查阅的文档,方便团队乃至公司同事阅览。可输出的内容有很多,例如:- 工作流程,尤其是那些涉及多岗位、多部门的固定工作流程
- 调研报告,比如产品经理经常要做的用户调研、竞品调研、行业研究
输出一方面是为了自己整理思路、留存记录,以后忘了方便查阅。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为了给项目、团队和公司留下知识积累。工作中的知识,大多是隐性知识。大到“股票交易有哪些风控规则”,小到“出差报销单怎么填写”,这些问题有答案,然而答案分散在多个人的脑子里,你可能要问五个人、失败二十次才能拼凑出正确答案。此时如果你像他们一样,心想“懂了就行”,那下一个同事遇到这个问题,同样要问五个人、失败二十次。输出,就是把隐性知识显性化,让自己的学习过程更有价值,让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更多人分享。输出,就是与团队共享自己的一部分大脑。带新人的时候我经常会说一句话,区别一个普通产品经理和一个优秀产品经理的,不是大家都会去做的事(比如写PRD、画原型),而是那些并非必须要做的事。产品经理是个很特殊的岗位,没有管理职能,却要像管理者一样为整个项目乃至项目承载的业务的成败负责。这种情况下,任何对团队有利、对公司有利的事情,都对你的工作有利。找出这些事情,花时间、花心思去做,然后把成果沉淀下来,分享出去,你的项目会更顺利,你自己也会以惊人的速度成长。2. 只需进攻,无需防守
每次我讲要多输出,都会有人问:我知道的东西别人都知道了,甚至留下了文档,那我不就随时可以被替代了吗?哪天遇到裁员,我岂不是最先被裁掉的那个人?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反映了多数人在工作中的防御心态。我曾在刚入职时临时被分配做繁琐的账号分发工作。在我看来这项工作毫无意义,但类型太多,分发流程各不相同,短时间内又无法自动化。于是我从接手的第一天就开始分账号类型写下极其详尽的操作流程,连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也一一列明,详细到任何一个会用电脑的人对着这篇文档都能完成。后来我终于接到了正经的项目,只用了半个小时就把这项工作交出去了。可能是我的经历特殊吧,之前从事的行业受政策影响,业内大批公司接连倒闭,我也被迫接连换了几次工作。后来就形成了习惯,总是定期整理手头的文档和资料,分门别类,整理的标准是一天之内可以把工作全部交接完毕。- 比其他人升职更快——因为可以很快为公司培养新人接手基础岗位的工作(但是毕业两年多就升到部门副总之后,我发现自己完全不适合做管理,从此改走专业路线,这是后话了)。
- 比其他人更容易接到新项目——因为可以随时把老项目妥善地交给别的团队。
- 更容易拿到高质量offer——因为同样的工作年限中积累的项目经验更多。
- 跳槽时也从未被老东家为难——因为总是把工作交接得明明白白,不留后患。
回头看那些固步自封、牢牢把住蜗角之地不肯分享的同事,也并没能躲过裁员。没有经历过整个行业垮塌的人,可能很难想象真正的裁员是什么样的。一整条业务线上的若干部门,一天之内全部关闭。这种时候,你觉得公司会因为某个系统的某些功能只有你懂就留下你吗?在一份正常的工作中,除了你的个人隐私和公司机密(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接触不到太多真正的公司机密),没有什么信息是只有你一个人知道好过全团队都知道的。换个角度想一想,少量裁员只会裁掉业绩垫底的人,中枪概率很低。当然也有领导不公平导致的误伤,这种领导不值得你跟随,早走早好。至于大规模裁员——为什么你要想办法留在一家大规模裁员的公司?不应该想办法尽快跳槽走人吗?客观地讲,裁员时往往是劣币驱逐良币。哦不,准确地说,是良币先跑了。优秀的人会更早看出公司的疲态,有更多新的工作机会,从而更早离开。固守到最后的人,一部分是早期核心骨干、老板心腹,目前的职位和报酬高于自己在其他公司能够获得的,走了不划算;另一部分是浑水摸鱼习惯了,除非水干,否则就是变成泥鳅也不会走的。如果你是老板心腹,那你根本不需要吝于分享。如果你是泥鳅,那你不需要看这篇文章。3. 交付成果注意细节
产品经理日常要产出许多交付物。我经常带新人,有的是应届生,有的刚毕业一两年。职场新人最令人痛苦的不是缺少业务知识和项目经验,而是工作中交付的东西潦草不堪。比如发过来的文件不好好命名,往往就叫页面、总结、周报,看了不明所以,似乎他这辈子只打算画一个页面、写一份总结、做一次周报;比如文档内没有标题,错别字、错误标点多到令人发指,字体、字号、行距千变万化,大段文字不分段、不标重点,长篇文档没页码,网上复制粘贴留下的软回车也不改一下;比如给出的excel统计数据没有字段名,或是从字段名根本看不出这是个什么数据,画的图表没有表头和图例……我属于面对新人比较宽容的那类人,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只是提醒一下,并不特别介意,屡次提醒仍没有改观的,才会默默放弃这个人。但尽管如此,当同一批新人中有人交付的东西清晰整洁,有人永远一副原谅我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的样子,换做是你,你也难免会更看好前者,更放心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吧。如果你优秀,请用成果证明你的优秀。工作中需要的是“秀外慧中”,把你的优秀展示在每一次结果上,而不是藏在山路十八弯里面。很少有人有足够的耐心去挖掘你的“内秀”,除非你是老板的儿子闺女,否则也没人有这个义务去挖掘。4. 永远不要学习办公室政治
市面上的职场秘籍、职场情商培训、职场生存指南,基本都在讲如何从办公室政治中获胜。不知道其他公司如何,在我呆过的公司里,至今没有见过哪个优秀的管理者是靠办公室政治上位的。教人学习办公室政治,就像教导女生如何为了渣男宫斗。喂,醒醒!你真正该做的,是一脚把渣男踹到爪哇国,转身过自己的美好人生!身处畸形的文化之中,人很容易被同化,不知不觉间就像被洗脑一样,察觉不出其中的可怕可憎之处。外人看邪教、看传销,往往会奇怪,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有机会,也不反抗、不逃走?相信我,当你离开之后再回望那个公司、那个办公室,你也会有同样的惊讶,曾经的种种都显得如此可笑又可悲。遇到有毒的环境,不要试图在其中获胜,转身离开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它不值得你为之努力和牺牲,在那里面取得的胜利也毫无价值。你我生在普通人家,没兴趣也没资源去官场打拼,于是选择了这个岗位。既然如此,对我们而言,做个工作能力出色的人,比做个懂政治权术的人更重要。5. 不要试图去改变你的领导
前些年流行一个概念叫“向上管理”,其中一部分是教你如何费尽心思巧妙地改变你的领导不良的工作方式、错误的认知习惯、不好的管理方式。当然,上下级之间良好的沟通方式很有必要也很有作用,我想表达的只是,不要试图去彻底改变上级的缺陷。每个人都有缺陷,但管理岗位更特殊一些。有些缺陷是他的职级、眼界、经历、团队职能、公司地位以及他的上司的工作方式决定的。他面临的问题你无法解决,他的缺陷你自然也就无法填平。如果他是个优秀的人,当他经历了相应的事情,自然就会改变。如果他是个平庸的人,还是那句话,换个领导。另外,说句容易被喷的话,大多数领导还是正直且优秀的,毕竟公司需要有真才实干的人来推动。领导岗位上的庸才、蠢材、坏心眼的人,比例远比你以为的要低。如果你觉得领导的某些工作方式是错的,可以尝试站在其他角度考虑一下,比如业务发展要求,比如公司处境。如果仔细观察和思考之后仍然认定是错的,再考虑一下这个错误是否影响你继续在此工作下去。影响很大,那转身就走;影响不大,那就不必介意。6. 先学会接需求,再去学砍需求
毕竟是一篇写给产品经理的指南,还是要说说具体到产品工作上,有哪些坑要注意。能想到的坑很多,有些是我自己踩过的,有些是身边同事遇到的,比如:- 最最重要的一条,永远不要得罪你项目中的核心程序员!!!他撂挑子,整个项目都受损。而且,你没看新闻吗,产品经理得罪程序员,是会被砍的!都是为了工作,有啥不能忍的,命更重要。
- 如果你自己是产品的需求方,请认真思考业务流程中每一步的可行性。墨菲定律虽迟但到,所有你在规划时觉得“哎呀大不了就如何如何”的问题,最终都会真实出现,出现后都会造成巨大困难,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导致整个产品夭折。
- 给你的职业生涯画一条主线,尽量沿着主线走下去。这条主线可以是业务领域,比如电商、视频、社交,也可以是产品类型,比如搜索、交易、算法。像我给自己画的主线是交易平台,做过现货交易,做过电商和竞价系统,后来做融券交易,现在做清结算,都是交易平台的一个类型或一个部分。
- 尽量选一个靠谱的行业。最佳反例就是笔者本人,之前在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行业,直到三年前换到证券行业,才算结束了每年年底找工作的动荡经历。我经常开玩笑说,我就是郭德纲说的学了BB机修理专业的人,我还没毕业呢,BB机毕业了。
以上几点无需展开,这里着重想讲的一点是:先学会接需求,再去学砍需求。每个产品经理都砍过业务需求,或因需求太过宏大不切实际,或因工期紧必须精简,或因业务有不确定性,逐步迭代更为合理,等等。砍需求很正常,怕的是养成了拼多多性格,拿到需求,大手一挥,先砍一刀再说。产品经理一定要考虑性价比,但性价比最高的方案不一定就是开发量最小的方案。这里的性价比,要站在公司角度来看,而不是站在开发角度来看,应着眼于产品的中长期运行,而不能仅盯着眼前的版本。刚接触一项新业务时,尤其要注意。此时你的业务知识储备量还远不足以让你站在比业务人员更高的视角来看问题,你要做的是多学习、多补充、多思考,等到足够精通业务时,再站在产品角度规划需求、引导业务。(我刚刚进入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清结算领域,这句话也是在提醒自己。)一口气写了这么多,很对得起领导的嘱托了。唠唠叨叨,没有居高临下说教的意思,只是分享一下自己的真实体会。如果有任何观点你不赞同,还是那句话——那一定是你对。
二毛看见
我站在天桥上看你,人间熙攘,这世界好得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