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1月24日晚
南开大学发布讣告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
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
享年100岁
叶嘉莹被人们称作是
“诗词的女儿”
她把一生献给了古典诗词的传播
她的生命也一直都与诗有关
1924年
叶嘉莹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之家
是辅仁大学古典文学高材生、
加拿大皇家学会
唯一一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从1945年起
她以一方讲台
传授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
还接受了哈佛大学等
众多高校的邀请
为欧美汉学研究者
讲解中华古典文学
改革开放后
思念祖国的她
给国家教委写信
请求回国教书
1979年春
她在南开大学
开始了她回国讲学的第一课
带领学生们踏上了
一场如痴如醉的中国诗词之旅
初回南开大学的叶嘉莹一开课
一间可坐300人左右的大阶梯教室
就“人满为患”
教室台阶、窗台上都坐着学生
数学家陈省身也挤在台下
一次,连叶嘉莹自己也挤不进教室门
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
学生们听到不肯下课
叶嘉莹说自己的讲课风格是“跑野马”
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里的“小山”两个字
她就能讲上3页纸的内容
说到李商隐的《嫦娥》
她会讲到王国维和王维
有年轻教师听完她的课
感慨“叶先生‘跑’一大圈还能‘跑’回来”
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
学生们听到不肯下课
叶嘉莹在南开大学
此后
她在中国各大高校讲授诗词
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太平洋两岸
并在南开大学创办了
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
2015年定居南开园
作为在海外
传授中国古典文学
时间最长、弟子最多、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
华裔女学者
她门下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
她说
自己生来就是一个教书的
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
她在讲台上站了70多年
她说
“我一直在教书,这是情不自已”
对诗的俯拾
亦是她一生的平仄
她说
“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讲给年轻人知道?
你不能讲给年轻人知道
你不但是对不起下面的年轻人
你上也对不起古人”
已百岁的她
仍在追求古典诗词文化的“珠圆月满”
2016年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南开大学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到文化学者叶嘉莹先生的处所——迦陵学舍,为老先生送去节日祝福。新华社记者 李靖 摄
她的课堂
总是将诚意装满
叶嘉莹写竖排繁体的板书
一边说一边写,速度很快
因为经常写板书
粉笔灰使她的手指总是皴裂
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上总贴有胶布
一些听过她的课的朋友
常常告诫她
讲课不要太大声
要节省点精力,注意身体
但她一讲起课来,就什么都忘了
她给大学生讲
也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
密集的时候
隔一天一讲,每次3小时
有的课程录像中能看到她轻微地咳嗽
但是她的语调没有降低或减慢
“如果用我的老师顾随先生
常说的一句话来形容我讲课
就是‘余虽不敏,然余诚矣’”
她的课堂
总是为学生着想
对于不认真、不下功夫的学生
叶嘉莹批评起来也很严厉
语气重,近乎呵斥
如果学生很刻苦认真
即使谈诗谈得笨拙可笑,她也宽容
之前叶嘉莹在课上发现
不少学生把二手文献看得很熟
原著文献却都看不懂
她心里着急,很严厉地要学生们
下苦功去看、去背
对此,有学生回忆说
有一次讲辛弃疾的词时
叶嘉莹鼓励大家多背诵
恰好家中有不少橘子
她让大家比赛,谁背的多
就把橘子奖给他
这些年
叶嘉莹的身体已大不如前
能登上讲台的次数越来越少
因而她愈加珍惜
几年前
叶嘉莹不顾一场大雨
前往南开大学一场既定的讲座
习惯站着讲课的她
婉拒了中途学生搬来的椅子
颤颤巍巍地站了130分钟
有学生发现
她的腿肿了
但身边的人从来没听她提过这件事
她努力把课堂变得广阔
只要有人邀请她讲课
她都会欣然前往
从不问报酬
有人统计
30多年间
她应邀到国内几十所大学讲学
举行古典诗词演讲有数百场
尽管生活极度节俭
她还是将自己毕生的积蓄
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
用于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累计3568万元
有人好奇
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叶嘉莹说
“我的莲花总会凋落
我要把莲子留下来”
往期回顾
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
电话:025-58599060
江苏三法(江北新区)律师事务所
江苏三法(江阴)律师事务所
江阴市人民东路1091号佳兆业广场806、807室
电话:0510-80666369
江苏三法(扬州)律师事务所
江苏三法(镇江)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