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
《人民法院报》采风周刊整版报道
“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
陈忠先进事迹
心有所往,便只顾风雨兼程 |
记者:陶琛 通讯员:李晓龙 资浩冰 周玉平 摄影:刘芝 |
夜幕降临,走廊的灯光透出温暖的橘黄色。湖南省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间办公室里,依旧灯火通明。陈忠翻看着手中的卷宗,时而皱眉,时而低声自语。
桌上整齐摞放的文件夹诉说着白天调解的几起案件:有因为创业失败、债务缠身的夫妻,有家庭纠纷难解的老人,还有追讨工资的农民工……
陈忠低下头继续审阅,心中已有了计划,明天再去走访当事人,“这不仅是案子,更是他们的生活”。
“心有所往,便只顾风雨兼程。”驻足回望,陈忠不免感慨,不知不觉,他已与法同行30余载。一万多个日夜的坚守,始于青葱岁月时对法律知识的渴求,源于内心深处对法治梦想的追寻,更深植于审判实践中对法官职责愈发深刻的体认。
不久前,陈忠收到一个棘手的离婚案件,一对分居多年的年轻夫妻,育有两个小孩。女方常年在外务工,四年未回家,曾多次起诉离婚,男方坚决不同意离婚。
陈忠仔细翻阅着案卷,眉头紧锁。女方的坚决和男方的固执,让他意识到这个案件绝不能一判了之。这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情感问题。
要解开这个结,首先得了解它是怎么形成的。陈忠决定亲自下乡,深入了解双方的真实情况。
陈忠先后来到男女方家,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孩子的情况,以及他们分居的原因。回到办公室,他开始制定调解方案。几个月里,陈忠多次到双方家里走访。经过努力,以他的真诚和专业打动了双方当事人。
在一次调解会上,男方终于被陈忠的耐心和诚意所感动,同意坐下来与女方对话。在陈忠的主持下,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为这段破裂的婚姻画上了句号。
案件的成功调解,不仅解决了双方当事人的婚姻纠纷,也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双方均对陈忠的辛勤付出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衡阳中院立案信访局除负责立案、接处访外,还负责诉调对接和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担任该院立案信访局局长期间,为切实做好全市法院家事纠纷化解工作,陈忠创新性提出培塑“家和姐姐”调解品牌。“该品牌涵盖‘一中心三工作室’,一中心即家和姐姐调解中心;三工作室分别为调解室、心理疏导室和家庭教育指导室,旨在更好凝聚全市两级法院和妇联部门力量,将家事纠纷化解工作延伸至一审诉前调解之前……”陈忠说。
从“家和姐姐”logo设计,到指导各基层法院开展工作,陈忠全程倾心抓好落实,常态化开展调研走访和督导工作。自“一中心三工作室”于2023年7月成立以来,全市法院诉前调解家事纠纷5881件,调解成功率达72%。为帮助贫困妇儿当事人缓解诉讼难问题,他积极向上级汇报和争取财政支持,近三年为贫困妇儿当事人依法申请到司法救助金共80余万元。
“今天,我们来聊聊‘保护自己’!”在衡阳某中学讲台上,陈忠面带微笑,面对一群好奇的中小学生,用通俗的语言开始了普法公开课。“如果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做?”他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们举手回答。陈忠担任当地中小学校的法治副校长,时常到学校为中小学生讲授普法公开课。
2023年11月,全国妇联发文表彰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陈忠榜上有名。面对同事们的祝贺,他不好意思地笑道:“这是我的责任,只要能让妇儿群体感受到法律的温暖,这份努力就值得。”
1990年从政法院校毕业后,陈忠进入法院,他致力于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提升自己,从书记员到员额法官,再到处理复杂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每一次角色转变都是他不断学习、深入思考的过程。在陈忠看来,法官不仅是案件的裁决者,更是法律精神的探求者,这种专注与执着,使他在司法工作中日益精进。
如今,已退居二线的陈忠依然每天忙碌着,在他办公室里,书柜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包括政治理论、审判业务和法律实务书籍,还有许多历史人文读物。他不仅爱书、爱思考,更爱在空白处做笔记,数十年如一日,一点一点积累知识和理论功底。
法官助理周玉平说:“陈法官的裁判文书不仅论证充分,还情法结合,既有法理也有情理,常被传阅。”
那是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被告人李某驾驶摩托车撞倒了被害人王某。当时,李某见王某似乎没有受伤便离开现场。然而不久后,王某却在距离事发地300米外被发现身亡。公安机关侦查了两年,未找到第二次肇事车辆的踪迹,而李某撞倒王某是否构成犯罪成为案件争议的焦点。
案件进入二审后,陈忠接手了案件。面对这桩不复杂却颇具争议的案件,陈忠认真翻阅案卷,一遍遍研究案情。
他细致推敲案件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断与合议庭其他成员研讨,反复推演、论证。他倾向于“疑罪从无”的立场,认为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李某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因此不应判定李某有罪。
在合议庭上,陈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这种刑事公诉案件的“疑罪从无”改判不仅需要法官极高的判断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对法官的智慧和担当提出了极大考验。
一些合议庭成员担心改判带来的难度和社会影响,陈忠却坚定地表示:“不能因为难而不去做。”他继续搜集相关资料,结合理论界的研究,从客观证据、因果关系、犯罪构成要件等角度多方面论证,最终提出李某无罪的结论。
经过合议庭和审委会的讨论,李某被改判无罪。判后,陈忠主动联系了王某家属,耐心地判后答疑,最终取得了家属的理解。
在司法工作中,遇到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用的情况时该如何应对?怎样将“如我在诉”的理念带入司法实践,贴近群众的公平正义需求?这是陈忠经常思考的问题。面对新变化、新挑战,他坚定地走上了一条守正创新之路,既用巧思,又抱拙劲,化繁为简、解难纾困。
为了让工作更有实效,他带领团队编制了《衡阳市价格争议纠纷诉调对接一本通》等实用工具,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接地气的普法手册,让法律更易懂、易行。
作为创新机制的“桥梁”搭建者,陈忠积极推动多元解纷机制的落地实施,并建议纳入党委政府的考核体系,开创了全省法院的先河。在衡阳中院立案信访局的努力推动下,全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驶上快车道,衡阳中院与衡阳市公安局、司法局、住建局等20多个单位合作,3年内制定了近30份文件,为解纷机制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陈忠和他的审判团队联合辖区法院通过线上调解平台成功处理了一起标的额高达1.8亿元的合同纠纷,加快了湘南湘西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建设步伐。此案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关注,并于2021年2月作为全国调解典型案例向社会推广。陈忠感慨道:“创新调解模式,既是为了便民,也是为了让企业感受到法律的温度。”此举不仅有力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也推动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优化。
针对审判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价格争议纠纷,陈忠认为:“价格纠纷涉及的多是日常消费和经济往来,如果解决方式过于复杂,反而会增加当事人的负担。”在他的建议下,衡阳两级法院与价格认证机构合作,设立了诉调对接机制,为解决价格争议纠纷提供了新渠道。
通过该机制,衡阳两级法院已经成功调解了1500多起价格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高达89%。2023年9月,衡阳市作为全国范围内的市级代表,在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展示了“衡阳法院做法”,这一创新举措获得了来自全国各地同行的认可。
一个夏日的上午,衡阳中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大厅里,气氛略显紧张。两位近90岁的老人站在窗口前,手里攥着几张旧资料,神情焦急。
两人一边挥着手一边用浓重的家乡口音诉说着什么,不时提高音量:“我们的房子!1960年代建的!咋能说拆就拆?”
因为耳背,老人们听不清工作人员的解释,工作人员则因难以理解老人们的方言,一时不知道怎么办。看着两位年事已高的老人激动不已,工作人员也担心他们情绪过于激动会发生意外。
正在立案大厅巡视的陈忠注意到这一情形,立即上前,用手轻轻拍了拍其中一位老人的肩膀说:“大爷,您先别急,先喝口水,慢慢和我说。”他递过一杯温水,两位老人略带戒备地看了他一眼,但接过水杯喝了几口。
其中一位老人把水杯一放,又开口道:“我们的房子啊,几十年了,咋能不打声招呼就给拆了?我们要个说法!”
“我明白,您放心。”陈忠安抚道,“我会帮您问清楚。”他一边耐心倾听,一边不断点头,掏出纸笔,在纸上写下“房子被拆”“1960年代”“赔偿”等关键词,用“半写半说”的方式引导两位老人更清晰地表达诉求。
见老人情绪缓和,陈忠继续温和地解释:“大爷,事情我了解了。法律有程序,我们一步一步来,肯定会给您一个清楚的答复。”
随着陈忠的耐心引导,老人们情绪平复了许多。接着,陈忠和窗口人员一起,用通俗的语言向老人解释接下来的程序。他对老人们的材料一一登记,并告诉他们会跟进这件事情,确保他们的诉求能得到回应。
最后,两位老人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轻松的笑容,轻轻点头道谢,满意地离开了服务中心。
这只是陈忠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在衡阳中院诉讼服务中心,每天都有无数群众带着疑问、困惑或焦虑前来,陈忠总是这样耐心、温和,妥善接待好每一名来访者。他始终认为,让来访者感到被尊重、理解,比任何程序化的解释更重要。
针对复杂棘手的信访案件,陈忠更是亲力亲为,努力探索创新的化解之道。他积极争取市人大信访联席会议的支持,依托全市联席机制,与立案信访局同事们一起先后化解了20余件拖延近30年的信访积案以及10起重大群体信访积案。
在处理这些难题的过程中,陈忠与同事们逐步总结出一套“四主五动”的处访模式——即“党委主导、政府主抓、法院主责、各方主推”,并通过“党委启动、包案推动、各方联动、亲情驱动、机制带动”五个维度有效化解积案。
“每一起信访案件,都是人们心里的一个结,作为法官,我们要想办法解开这个结,而不是越打越紧,陈忠法官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衡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胡建福说。
三审:殷秀成 二审:李晓龙 编辑:刘 芝 来源:人民法院报、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