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图表流程 | 推荐

文摘   2024-11-22 06:25   河北  

参考文献:亚低温脑保护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年4月第32卷第4期

个人学习体会:

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目标温度管理,TTM)的注意事项

1. 开始治疗前的准备

- 明确适应症和禁忌症:

  - 患者应符合纳入标准(如自主循环恢复后昏迷、无脑死亡证据等),同时排除禁忌症(如活动性出血、未控制的感染、终末期疾病)。

- 确保必要的监测设备:

  - 置入动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以监测血流动力学、中心静脉压和血气分析。

  - 确保有温控设备(如冷毯、冷却帽、静脉降温设备等)。

2. 降温阶段的注意事项

- 降温速度和目标温度:

  - 降温速度应控制适当,避免快速降温导致寒战、代谢紊乱等并发症。

  - 常用目标温度为32-34℃,降温时间持续12-24小时。

- 防止寒战:

  - 寒战会增加代谢需求,影响治疗效果。

  - 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丁螺环酮、镇静药物(如咪达唑仑)或神经肌肉阻滞剂(如罗库溴铵)控制寒战。

- 液体复苏:

  - 使用冷却生理盐水进行体液管理,但需注意避免液体过多导致容量负荷过重。

3. 复温阶段的注意事项

- 复温速度:

  - 复温应逐步进行,每小时增加体温0.05-0.1℃,避免快速复温导致血管扩张、低血压或脑水肿。

- 目标体温:

  - 复温后目标体温为37℃,并维持至少24小时。

- 监测复温期间的并发症:

  - 低血压:可能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

  - 电解质紊乱:如复温期间的钾离子再分布。

4. 血流动力学管理

- 保持稳定的血压和灌注:

  - 确保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

- 关注心律异常:

  - 低温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和心动过缓。

  - 必须在降温或复温期间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

5. 感染防控

- 预防低温引起的免疫抑制:

  - 长时间低温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需定期进行血液、尿液、痰液培养。

- 抗生素的早期使用:

  - 对感染高风险患者,应合理选用广谱抗生素。

6. 电解质和代谢监测

- 注意电解质紊乱:

  - 低温治疗可能引发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磷血症,需动态监测电解质水平并纠正。

- 控制血糖:

  - 亚低温治疗期间可能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应通过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140-180 mg/dL之间。

7. 神经功能评估

- 病情观察:

  - 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意识水平、瞳孔反射等神经功能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脑损伤。

- 脑电图监测:

  - 对出现惊厥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脑电图监测,并使用抗惊厥药物控制症状。

8. 治疗终止的指征

- 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停止亚低温治疗: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 不可控的心律失常;

  - 平均动脉压(MAP)<60 mmHg,持续时间长;

  - 严重出血,如胃肠道大出血或颅内出血。

亚低温治疗是一项复杂的干预措施,只有在规范操作、动态监测和及时调整下,才能获得最佳的神经保护效果并改善预后。

往期推荐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更新(2023版)

中国老年心肺复苏急诊专家共识

2023 AHA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的最新进展:AHA对心肺复苏和急诊心血管治疗指南的更新

2023年体外心肺复苏进展

一图:整合脓毒性休克复苏血流动力学参数

重症学习
介绍,传播重症理念,知识,进展。欢迎一起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