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 ]张幼军杏坛春秋的美好回忆(之四):课堂教学的一个镜头

文化   文化   2025-01-28 00:01   湖北  




课堂教学的一个镜头

——杏坛春秋的美好回忆(之四)


张幼军


孙犁作品《荷花淀》是传统经典篇目,讲授这篇课文,如果不上成文学欣赏课就有些可惜。
这里是《荷花淀》里的人物对话艺术品赏课。
“夫妻话别”一场对话写得朴实、凝练、含蓄,见情见个性。当水生把自己报名参军的消息告诉妻子水生嫂并希望妻子支持自己时,作品写道:“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于是水生又说了一些体贴安慰的话。作品又写道:“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讲到这里老师说:“这段话正好表现水生嫂的‘开明’,同学们,谁能回答这是为什么?”
课堂上同学们跃跃欲试,但没有把握,没有一人敢出头。老师温和地说:“假如把原文的对话改一改,请听——”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小华,你带去;爹,你也带上!”
水生说:“那咋成啊!”
水生嫂说:“咋不成?”
水生说:“我们又不是去走亲戚,是去打鬼子,打仗!”
水生嫂说:“哦,那么说我是去走亲戚了?我还要干活哩!”
水生恳求说:“千斤的担子你先担着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水生嫂说:“说得轻巧。你不替我想想,也该替老人、孩子想想。上有老下有小的,我的命好苦啊!你这个狠心贼,心里根本没有我,我不想活了……”
不等老师念完自己对原著的改编,同学们已笑不可抑了。
老师也很激动,忍不住也笑了,说:“请再听一段对话——”
水生嫂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咱们一块走!”
水生说:“我们是去打鬼子,你个娘儿们跟去干什么?”
水生嫂说:“烧饭洗衣呀,你们的人就不吃饭换衣了?”
水生说:“那咋成啊,打仗还带个娘儿们!”
水生嫂说:“那咋不成?古代还有花木兰替父从军哩!”
水生说:“嗳,说真个的,千斤的担子你先担着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水生嫂娇嗔地:“嗯,不嘛……就你嘴甜。”
哈……哄堂大笑,气氛活跃。
让同学们笑过,老师说:“我们把刚才念的两段中的水生嫂分别叫水生嫂A、水生嫂B。大家说说,水生嫂她开明不?”
“不开明!”全班几乎齐声回答。
“为什么?”老师又问。
“水生嫂A不通情达理,拖尾巴,胡搅蛮缠;水生嫂B娇里娇气,软磨硬拖,目的是想以柔情软化丈夫。”同学们抢着自由发言。
老师说:“孙犁笔下的水生嫂呢?”
“通情达理,深明大义,既爱家庭,又爱家乡;识大局,顾大体。但她毕竟是个农村妇女,没有离开过丈夫,而丈夫突如其来的行动,她一时怎么能没有丝毫顾虑呢?‘家里怎么办?’这也是掏心窝的话,但再大的苦也要吃,再重的担子也要挑着。‘只要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这不正是她准备肩挑重担的表现吗?她并不求什么,只要得到丈夫的理解也就满足了,表现了她是多么淳朴、善良而又通情达理。”同学们七嘴八舌。
对于同学们的回答,老师露出满意的笑容:“大家说得对,这些都说明水生嫂——”
“开明!”学生齐声响亮回答。
知道这堂课的,都说我把课讲活了,我得意非常。后来,我就把这个教学镜头“拍”下来寄给了语文专业杂志《语文学习》,居然给刊登了。这下可把我乐坏了。说来也巧,闻名全国的湖北特级教师洪镇涛来大冶在北门剧院办讲座。他讲的例子里,就引用了我的“改编”。
摄影拍镜头对于我来说既不在行,更不专业,冇想到这一教学艺术镜头,竟如此上得“台面”,成了我涂鸦的“摄影作品”的得意之作。每每回想起来,心里总是美美的。


张幼军,湖北大冶市人,1948年1月出生。大冶一中退休教师。曾任黄石市首届学术学科带头人、黄石市中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委,省中语会会员、黄石市中语会副理事长、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3、投稿作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或添加主编微信hbxtx168及时查阅作品刊发情况。如果没有关注公众号,谢绝来稿。

4、关于稿酬:20元以上的微信赞赏一半归作者,一半用于平台管理;20元以下以及七天之后的零星打赏不再分配。

5、投稿邮箱:296365400@qq.com



新东西
《新东西》推介文朋诗友最新的东西为主,除了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外,还兼顾书画、摄影等最新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