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98条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
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条文辨解:
一、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此病为太阳病,其脉当浮,但是此时却是迟脉,代表阴居阳位。
本当以汗解为正法。但是后面某庸医却采用了三次攻下的方法,致使太阳证人体表面的病毒或病邪被下陷至人体内部,或是陷于胸胁,或是陷于胃肠。将病邪引入人体内部,就是属于病情加剧。
二、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
胁下满痛,不能食及身黄,属于少阳主证,在半表半里之间,此时按照常规治法,本来是使用小柴胡汤之时机。
颈项强,仍是太阳病,本来也是使用太阳少阳合病,此时按照常规治法,可以使用小柴胡汤。
然则任何病证都有例外,此时出现小便难的症状。小便不出,小便尿不出来,少尿,那么此时就禁用小柴胡汤。
为何此时小便出不来,没有尿,襄阳中医经方家胡梁谱医师认为,是由于二个原因。
太阳病恶风寒,风邪袭表损伤津液导致津液不足了。
三次攻下,消耗掉了人体残存的正气及津液水份。
那么此时的正气和津液都十分虚弱,也没有任何食欲,使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治法,已不合适宜,此时应当使用回阳救阴并举的补益治法。与柴胡汤和解疏导之剂,那么就还是泄法,所以不对。此时一旦使用了小柴胡汤,后必下重,就会加重大便不爽、小便也不利的症状,加重病情。
三、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此证,伤寒论第74条有解救之法: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太阳病渴而呕,是水逆,是中焦有留饮,正治法是五苓散,化气行水利小便可以治疗。
而柴胡汤是疏导促汗之法,有消耗阳气的弊端,柴胡有一定寒凉性质,如若过量使用柴胡,就损伤胃阳,导致胃阳不能运化,导致一吃就加重反胃。
总结:小柴胡汤证的禁忌证就是二条
一是小便不利,少尿,无尿,尿不出。
二是渴,喝水就呕
四、针对此二条禁忌的解救方剂:
一是小便不利,少尿,无尿,尿不出。胁满、身黄、打嗝。
解救回阳救阴并举的补益治法,之方剂为茯苓四逆汤(人参 茯苓 生附子 乾姜 炙甘草)。
二是渴,喝水就呕。解救之方剂为 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