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20本新书

文化   2024-09-04 12:23   山东  


做書按:“就目前的内部数据来看,如果书还像现在这样卖不出去的话,不出意外,推理小说的出版与引进,会在几年内消失。以后就算有人出版,也不会出太多了……目前我认识的很多家公司,已经在跟推理小说切割了。“上个月,一位推理译者兼读物博主的微博,在推理读者圈子引发了广泛热议。


可资佐证的是,最近引进出版的京极夏彦新书首印量只有3000本,如果后续不再加印的话,恐怕版权费都很难收回。据负责编辑透露,大山诚一郎的新书首印量也是“想象不到的低”。


一整个图书类型的逐渐消亡,听上去似乎是“危言耸听”,却并非未曾发生过,比如进入21世纪之后武侠小说的全面没落。图书类型之间的兴衰更替,本属正常,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图书需求的全面萎缩。


最近,“真实故事计划”的一篇《一个贫穷的作家决定重新找工作》也引发了小范围的刷屏讨论,在文章中,袁凌表示出版行业的萎靡,正动摇着他的生存根基。他今年的出版的《我的皮村兄妹》虽然入选各类图书榜单,但一个半月的时间才售出了千册,而在前两年,同样声量和口碑的书,两个月就能卖到一万多册。


当然,也并不是只有坏消息。上个月,聚焦外卖骑手群体生存困境的新书《过渡劳动》,引发了不少读者的共鸣。扎实深入田野调查辅之以视野广阔的理论建构,让“困在系统里”的骑手不再面目模糊,提醒我们他们在算法面前并非逆来顺受,更关注到了久被忽视的女性骑手群体。


唯有这样既贴近现实又高于媒体(短视频)视角的作品越来越多,图书才有望参与到社会话题的激荡讨论之中,不再固守着日渐逼仄的地盘,从边缘一步步走向舆论中心。




01
哥本哈根三部曲

作者: [丹麦]托芙·迪特莱弗森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副标题: 清晨;所有明亮的梦;白昼坠落
原作名: Barndom; Ungdom; Gift
译者: 
刘奕奕
出版年: 2024-7


本作品是丹麦诗人、作家托芙·迪特莱弗森的个人成长史。一战期间,她出生于哥本哈根西桥区一个被失业阴影所笼罩的工人阶级家庭。爱好文学的父亲忙于生计,似乎从未年轻过;虽认定女孩不能成为诗人,却仍对她稚拙的作品抱有诚挚的兴趣。母亲似乎永远不会老,总是随心所欲,以至令她难以判断母爱的形态。英俊的哥哥或许忍不住嘲弄她,却也不吝赞美;本该是全家人的骄傲,却早早陷入生活的泥沼。她自己则被同龄人视作怪胎,于是下定决心装傻充愣。中学毕业后,她开始辗转于各种工作之间,发现自己除了写作什么也不擅长。许多个夜晚,她与前途未卜的年轻人共舞,尚未坠入爱河。她依赖他人的接纳了解世界,依赖对爱情的想象数次进出婚姻。她不断地说自己痛恨改变,却不断地打破安定的现状。无论如何,令她从现实之下存活的唯有写作。



02
页边和听写

作者: [意] 埃莱娜·费兰特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译者: 陈英
出版年: 2024-8


2020年,埃莱娜•费兰特接受博洛尼亚大学名家讲堂之“埃科讲堂”的邀请,进行了三场由他人代为朗读的演讲《痛苦和笔》《蓝宝石》《历史与我》。作家从自身的阅读写作史中提炼出“说出事情的原本”“我们所需的巫术”“必要的另一人”等关键主题,并通过阐释格特鲁德•斯泰因、英格博格•巴赫曼、劳伦斯•斯特恩、伊塔洛•斯韦沃、阿德里亚娜•卡瓦列罗等作家对自身的影响,勾连起自身写作过程和经典作品的联系。


书中还附录了《但丁的肋骨》一篇,是作家应意大利学研究者协会(ADI)的邀请,在“但丁及其他经典”研讨会上(2021年4月29日)发表的演讲稿,由学者蒂兹亚娜•德洛卡蒂斯代为朗读。费兰特阐释了但丁如何突破自己的诗歌传统,想象女性生活的智慧和可能,最终创造出贝雅特丽齐这一不朽的文学形象的。



03
不信之书
作者: [英] 詹姆斯·伍德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行思
原作名: The Book Against God
译者: 
张朔然
出版年: 2024-9

写不出的博士论文,忍不住下笔的个人写作项目,岌岌可危的经济状况,濒临破碎的婚姻,原生家庭的变故……


一个青年博士的学术挣扎和感情生活的困顿,在詹姆斯·伍德这部小说中得到了生动、犀利、风趣的展现。本书是他多年来真实生存经验及文学洞见的结合之作。由于自身的评论家特质,伍德在刻画这群英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群像之时,也用自己那种特有的柔情、优雅的品格,宽恕了他们的失常和冒犯,并为读者带来了这种社会较量以外的慰藉和情感力量。本书语言独到,灵气逼人,不仅是一本优秀的当代人物小说,更是对知识界身份的一种自我质询。



04
钢琴课
作者: [英] 伊恩·麦克尤恩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Lessons
译者: 周小进
出版年: 2024-8

《钢琴课》是英国国宝级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最新小说,也是其最具自传色彩的一部作品。小说主题之丰富、时间跨度之大,冠绝麦克尤恩的文学生涯。


罗兰的妻子阿丽莎神秘失踪,随之呈现了一段段五光十色、交织着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的个体回忆:罗兰青春期特殊的性启蒙经历——一段与钢琴课女教师米里亚姆之间难以自拔的禁忌之恋;阿丽莎的母亲怀揣作家梦前往二战后的德国,追寻抵抗纳粹的文化组织“白玫瑰”;罗兰与阿丽莎从相知相爱到结婚生子,直至阿丽莎毅然出走,为追寻作家梦而逃出婚姻樊笼,勇敢突破了上一辈的人生轨迹……


小说以主人公罗兰一生为主线,串起其身边诸多人物的人生经历,现实与回忆交织缠绕,塑造了一个个在时代洪流中奋力挣扎、鲜活真实的普通个体。小说时间线横跨半个多世纪——从二战到新冠疫情,涉及美苏冷战、古巴导弹危机、撒切尔上台、福克兰群岛战争、柏林墙拆除、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工党当选、英国脱欧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麦克尤恩以一段段鲜活的个体叙事谱写了一部断代史。


05
物托邦

作者: [葡] 若泽·萨拉马戈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读客文化
原作名: Objecto Quase
译者: 
游雨频
出版年: 2024-8-18

沙发发烧了;汽车绑架了它的司机;信箱和整栋建筑凭空消失;椅子倒下了,坐在椅子上的独裁者也随之倒下;国王企图用一座活人的城市包围死人的城市,但死亡再次突出重围......


生命反复倒流,回到起点。


这一次,你一定要活得像个人。


作者萨拉马戈出身贫寒,自学成才,曾为修车工、文学编辑、记者、翻译等。

1982年,《修道院纪事》出版,时年60岁的萨拉马戈凭借此书在国际文坛声名大噪。1995年,《失明症漫记》出版,萨拉马戈获葡萄牙语文学最高奖项卡蒙斯文学奖。1998年,萨拉马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葡语世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中说:“萨拉马戈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讽所维系的寓言,持续不断地触动我们,使我们得以再一次体悟难以捉摸的现实。”


《物托邦》是萨拉马戈文学生涯中罕见的短篇小说集,此次为中文地区首次出版。它以人的异化为主题,以超现实的思想实验为载体,洞见了在人不被当成人来对待的世界,现代人活成了“工具人”的困境。




06
如果我消失了
作者: (法)米里昂·马莱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出品方: 青马文化
原作名: C'est comme ça que je disparais
译者: 
章含秋
出版年: 2024-7

一个人住在紧凑的房间里,做着一份低薪且饱和的工作,有一帮欢乐和社交压力并存的朋友——克拉拉的生活看起来和普通年轻人没什么不同。而在这个正常的表象下,却是被巨大空虚包裹住的无力、愤怒和悲伤,克拉拉感到自己“坏掉了”。


春天来了,我也会解冻吗?


作者米里昂•马莱,法国插画家、漫画家。文学学士、社会学和人类学硕士,专攻性别议题,也是反性别歧视漫画家团体成员。她发表的探索流行文化和父权制的女权主义作品广受欢迎,曾出版相关教育类漫画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如果我消失了》是她的第一部长篇漫画。



07
白露春分
作者: 辽京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出版年: 2024-9-3


僵硬。七十五岁的李秀梅醒来之后的第一个感觉,明确的感觉,是僵硬,好像被钉子钉在床板上睡了一夜。早上睁了眼,需要将钉子一个个地起 出来,夺回一点自由。衰老使她的生活渐渐演变成一场无声的战斗,尤其在入冬以后。


这是一个家庭故事,或者说一个家庭最终会走向何处。


奶奶秀梅的生命正在走向尽头,她的养老送终问题成为家中人人避之不及的难题,只有孙女佳月经常给予陪伴和关心。秀梅每况愈下,儿女们人心四散,各怀心事和怨怼。


佳圆和佳月是一对堂姐妹,见证彼此的成长。佳圆曾被前男友囚禁、殴打,她却感受到耻辱的安全感,因为童年里她的父亲也是这样对她施加暴力的。经历了家庭关系与亲密关系中的一系列变故,佳圆和佳月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开始互相懂得,她们各自面对生活难题,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


那时候她们什么也不懂,除了好奇和勇气一无所有。现在一切都反过来了,长大就是把一切都翻转过来的过程。世界一点点撕掉迷离的面纱,向长大的人显露崎岖的真容,而真相是谈不上善恶美丑的,因为它不会结束,没有终点,所有的定论都操之过急,所有的答案都追不上它。


“你只要向前看。”



08
琥珀之夏
作者: 【日】辻村深月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KEY·可以文化
原作名: 琥珀の夏
译者: 
何忆鸽
出版年: 2024-8


《琥珀之夏》是直木奖得主、推理小说家辻村深月继《镜之孤城》之后备受期待的新长篇。


年幼时,性格孤僻的法子受同学邀请参加了未来学校的合宿活动。未来学校名为“学校”,其实只是一个洋溢着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的民间组织,坚信在有着清澈泉水的山林中才能培养出性格健全、独立聪慧的孩子。未来学校后因一场丑闻几近荒废,如今,旧址广场上发现了一具不知名的少女尸骨。


作为律师,法子受托探明尸骨身份,她怀疑无名尸骨正是她在合宿中认识的伙伴之一。时过境迁,曾承载幼年美好回忆的未来学校,变成了众人口中疑云重重的可疑组织。初为人母的法子开始重新审视那段记忆的幽暗细节,探寻真相。


生活在备受争议的“桃花源”中,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沿记忆的河流逆流而上,揭露被掩盖的罪恶,解封被定格的时光。



09
流人2:亡师
作者: [英] 米克·赫伦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副标题: “流人”系列02
原作名: Dead Lions
译者: 
郑雁
出版年: 2024-8

在情报局的炼狱斯劳屋,间谍们被嘲笑地称为“驽马”,被下放至此地虚度余生。他们的老大杰克逊•兰姆正在前往牛津的路上,调查一名前间谍横死于公交车之谜。


在特殊时期,迪基•鲍并不是一个明显的暗杀目标,他是一位极具天分的街头工作者。善于跟踪人们,带回他们的秘密。迪基当时和兰姆在柏林共事。现在兰姆拿到了他的手机,上面是迪基生前揭露的最后一个秘密。并且兰姆有理由相信——情报局暗中正在执行一项旧日的莫斯科式的行动。


一朝为间谍,永远是间谍。迪基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为了揭开迪基死前留下的秘密,兰姆和他那群毫无希望的斯劳小队成员即将开始行动……



10
波兰人

作者: (南非) J.M.库切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磨铁图书
原作名: The Pole
译者: 
李鹏程
出版年: 2024-8


你是否承担了大量的情绪劳动?


你是否厌倦了成为所有人的依靠?


你是否总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去满足他人?


如果你像大部分女性一样,总是感到情绪疲惫,总是处于焦虑和沮丧中,总是觉得自己应该做好所有的事情……那么,是时候大声说出你的需求了。请你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真正地关心、照顾自己,过一种真实的生活!


心理治疗师南希·科利尔将为你提供一份坚定的情感支持,会让你发现自己精疲力尽的根本原因,带你找到深层次的需求,从而让你更好地照顾自己,找到持久的活力。



11
团圆记

作者: 杨云苏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麦文化
出版年: 2024-7-15


潮汕话,潮汕风土人情、美食美景,杨云苏写的是潮汕民俗生活,更是一本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


这是杨云苏(故园风雨前)的第一部长篇回忆体小说。故事发生在1999年的春节, “我”与当时的男朋友檀生,以及檀生父母一起回到他们老家潮汕。第一次以准儿媳的身份出现在这个庞大家族中,自然受到亲戚们的热情招待。但当“我”进一步融入这个家族时,却发现隐藏在表面热闹和谐下的波诡云谲,以及 一触即发的家族争战……本书以细腻入微的笔法,用富有画面感的文字,栩栩如生地呈现了中国式复杂的家庭关系。既有血浓于水的深情,也有虚伪、不堪、软弱等那些不可言说的灰暗时刻。虽然原生家庭的创伤不可平复,但每个人都在试图用自己的方式与家族和解。或许读后会有强烈共鸣的部分,亲戚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似曾相识。这也是一本中国式家庭关系的特写,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维系家庭纽带的并非血缘关系,而是生活中彼此之间的尊重和理解。



12
文学与电影十讲

作者: 李思逸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在无限的世界里旅行
出版年: 2024-8


近年来,众多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热门影视进入大众视野,从纸页到银幕,文学与电影的互动愈发紧密,“文字”与“图像”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构筑出一个立体的艺术世界。


本书以极具思辨性的视角、通俗易懂的文笔,围绕文学与电影的相互关系,解剖了大量中外文学、电影、艺术经典,从《诗经》到鲁迅、余华,从《哈姆雷特》到《变形记》,从贾樟柯、姜文到《罗生门》《盗梦空间》《布达佩斯大饭店》……探讨作品70+部,关涉作家、电影人、艺术家、哲学家50+位,深度解读文学作品,详细讲解电影知识。


为了在文学原著与电影改编间建立新的对话,作者以深厚的文本细读功夫,将作品放置于历史中,给予文化反思。30年代沈从文的《边城》是为了治疗历史对个人造成的病症;讲述60年代的《太阳照常升起》想对历史有所言说;90年代的《活着》和第五代导演,从追求启蒙走向启蒙的反面——以文学、历史为参照系观察电影,看电影如何扮演时代精神的同谋者。


这本书不是那种堆砌脚注的乏味学术著作,而是将文学解读、电影评鉴、哲学思考熔于一炉,为更好、更专业地欣赏文学与电影提供了一条路径。


“星空蓝”皮面软精装,深邃浪漫,手感细腻。打开它,抵达文学与电影的无限世界。



13
生活在低处

作者: 胡安焉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出版年: 2024-8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至少在四十岁之前,做过的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工作,经济收入还拖了人均收入的后腿;从来没有人用‘优秀’来形容过我,也没有人真正关心我的内心世界。”


继《我在北京送快递》之后,胡安焉把视角转向工作以外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他讲述童年和原生家庭对自己性格形成的影响,讲述一个普通人如何在生命中途,选择以笔代口,从境遇、观念、心性、文本等多个层面,细致、生动、具体地梳理一路走来的坎坷颠簸。随之逐渐落成的,是一处丰富、自足、平和的精神家园。


回过头看,支撑他在生活低落处继续前行,并一步步走上写作之路的,正是“生活的另外部分”,是那些“为普通的事物感到惊讶的时刻”。



14
操控:数字世界如何左右我们的行为和情感
作者: [以色列] 利拉斯·马加利特(Liraz Margalit)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之江文化
副标题: 数字世界如何左右我们的行为和情感
原作名: Designing the Mind
译者: 
骆洋
出版年: 2024-6


科技公司极力想要掩盖这则事实:人们正被人为地塑造成它们期望的样子。


请尝试回想数字世界中常见的几个场景:收到一条直击兴趣点的推送,点进阅 读;跳出一个红包界面,点进领取;看到一则“限时优惠”信息,立即下单……为什么数字世界总能说服人们,让人毫无抵抗地理性失灵?


科技公司前用户体验专家利拉斯·马加利特,结合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向读者揭露了数字用户被算法/技术所操控的事实。她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被广泛应用于科技产品的脑科学机制,并进一步讨论了技术对人产生的生理、心理,乃至文化方面的影响。作者呼吁人们重新审视数字世界中的交互,警惕趋于无形的数字操控。



15
大宋繁华
作者: 谌旭彬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之江文化
副标题: 造极之世的表与里
出版年: 2024-8

《现代人的心灵问题》是心理学大师荣格的代表作,收录了荣格各个时期发表的重要作品,是一部面向大众的经典名著。


如荣格在序言中所说,“心灵这个大问题让现在许多人肠枯思竭,而这部文集正是旨在告诉读者探究它的方法”。本书一方面从理论上介绍了原型、无意识、自律性情结、人格类型等心理学概念,以解答人们的心理困惑;另一方面也探讨了具体的案例,展现了心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包括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人生各阶段的难题、婚姻中的心理关系、心理类型等。


荣格认为,对现代人来说,心灵是一个陌生的,甚至是有敌意的、不兼容的东西。我们所遭受的痛苦正是源于我们对心灵的无知。只有承认我们心灵的阴暗面,承认心理力量的存在,并且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这些力量,我们才能认清自我,认清世界,寻回人生的意义。



16
过渡劳动
作者: 孙萍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薄荷实验
副标题: 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
出版年: 2024-7

本书是一部关于平台劳动的人类学民族志作品,深入探讨了中国平台经济背景下外卖骑手的劳动形态及其社会意义。通过在19个城市历时7年的田野调查,作者带着行动主义的热情,记录下骑手悬浮于正式与非正式劳动之间的真实状态,关注到平台从对劳动者本身的控制转向对劳动过程的精细控制的关键转变,提出了“过渡劳动”这一颇具解释力的劳动概念,反映出劳动者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关切。书中深入探讨了算法技术对骑手劳动的影响,特别关注了女骑手在家庭和工作中的双重挑战,并为此提供了丰富的田野数据和新的研究视角。


如今,平台化正在形塑全新的社会关系。外卖、家政、物流、打车等数字平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也催生了大批依附平台的零工劳动者。本书在对骑手零工进行记录反思的同时,相信个体在不确定性中塑造生活的经验和勇气,憧憬一种更加良性向善的算法。



17
诺贝尔文学奖消失之日
作者: [瑞典] 玛蒂尔达·福斯·古斯塔夫松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Klubben: en undersökning
译者: 
沈赟璐
出版年: 2024-8

2018年5月4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当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自1901年设立以来,诺贝尔文学奖曾因战争或缺少合适的候选人而取消或推迟颁奖,因丑闻暂停颁奖史无前例。


玛蒂尔达•福斯•古斯塔夫松是“揭开盖子的第一人”。她于2017年11月21日在瑞典最大的日报《每日新闻报》刊登调查报道,以18名女性的证词,揭露一名“文化大咖”的性侵丑闻,之后进一步指认此人便是瑞典文学院院士卡塔琳娜•弗罗斯滕松的丈夫、著名文化人让-克洛德•阿尔诺。


阿尔诺和瑞典文学院关系密切,他不仅有一名院士妻子,还与多名院士是亲密的朋友。丑闻持续发酵,引发瑞典文学院内部的激烈冲突,多名院士愤而离席,声明不再参与文学院的任何活动……瑞典文学院面临成立之后最大的危机。



18
漫长的调查
作者: 萧易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重走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
出版年: 2024-8


1939年8月—1940年2月间,梁思成领导的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西康走访了35个县市,拍下3100多张照片,这就是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也是营造学社历时最久的一次调查,共173天,却一直鲜为人知。


本书沿着当年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路线,重走考察之路,将营造学社的调查对象一一考证,重现当年梁思成与他的同伴们的考察经历,结合营造学社拍下的调查照片与今天的现场照片,让读者再次看到川康古建筑的过去与现状。全书约15万字,图约260张,以营造学社当年的考察路线为顺序,兼及地域特色划分章节。



19

岩上时光

作者: [英] 安娜·弗莱明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深入群山的攀岩之旅
译者: 
宋明蔚
出版年: 2024-7


关于为何登山,“山就在那里”总是登山者最常提及的话语。对于安娜·弗莱明而言,攀岩与登山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岩上时光》生动又深刻地讲述了年轻的女性攀岩者安娜·弗莱明20多岁时在英国的攀岩经历和思考。


她从威尔士出发,到达利物浦、约克郡和坎布里亚郡,越过边境进入苏格兰;也从一名紧张发抖的新手,不断学习,突破自我,成为专业的登山领队。一路上,她置身于不同时间、天气和地貌空间,沉浸于攀岩这项“户外芭蕾”运动,体会它带来的恐惧、挑战和乐趣。


从英国登山文化的发源地湖区与峰区,到海岸线上的莫里悬崖;从“活山”的精神发源地凯恩戈姆山,到英国采石工业的中心迪诺威格,再到宏伟而肃穆的库林山脉……安娜如同一名地道的英国向导,以一种别样而罕有的视角,用自己的经历与风格讲述着这些岩区少有人知的历史。在与这些特征鲜明的岩石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安娜与各种各样的人、岩石和风景建立了联系,也对自身和自然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20
以爱为名的支配
作者: [日]田岛阳子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国文出版社
出品方: 磨铁·文治图书
译者: 吕灵芝
出版年: 2024-9


日本女性主义传奇人物田岛阳子代表作品首次引进。渴望被爱的心理,是女性一生的陷阱。作者从亲身经历出发,讲述了在“亲缘压迫”下成长为“女性主义者”的思想历程。本书探讨了所有东亚女性都深有共鸣的生存问题,大胆揭露了原生家庭、婚恋、工作、育儿等领域的结构性歧视。本书回答了“女性为什么这么难活?如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今后如何奋斗?”等问题。评论家认为本书是日本女性主义入的最佳入门,亦是当代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读物。


田岛阳子,1941年出生。英文学及女性学研究者、原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前日本参议院议员。活跃于20世纪90年代的著名女性主义者。从 1991年到2003年出版了10部女性主义论著,在日本女性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她在为女性发声的舞台上活跃至今,参与了众多电视节目(如《北野武的电视擒抱》)、广播、杂志、纪录片、电影、戏剧和广告,不仅是日本当代重要的女性主义思想启蒙者,还影响了同时代的上野千鹤子等女性学者。《以爱为名的支配》是田岛阳子颇具影响力的著作。




2024做書图书市集·杭州
ZUOSHU BOOK FAIR·HANGZHOU

时间
10月17日(周四)
15:00-19:00
预展日&超级早鸟票观众观展

10月18日-20日(周五-周日)
 10:00-19:00 公众开放日

地址
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

参展申请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做書
记录书背后的故事,和编辑站在一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