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梵·高,很多人都对他那幅耳朵上缠着纱布的自画像印象深刻。1888年12月23日,梵高在旅居法国期间,割下了自己的左耳。两年后自杀,结束了短短37年的人生。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关于梵·高割掉耳朵的原因,有人认为这和他的精神状态有关。也有人猜测,是因为一直给他提供经济和精神支持的弟弟订婚了。虽然研究者们众说纷纭,但大家都不否认一点,梵·高的这个举动和一个人有关。
这个人就是高更。
你或许不了解高更,但你一定听说过《月亮与六便士》这部享誉世界文坛的小说。即便你对这本书也不甚了解,你也一定见过下面这些句子: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每天做两件自己讨厌的事对灵魂是有好处的。
这些句子便出自《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根据高更的生平改编的小说。
高更和梵·高的相识,还是靠梵·高的弟弟提奥牵的线。提奥是个著名的画商,当年高更的首次个展就是提奥帮忙筹办的。
1888年,高更受到梵·高的邀请,来到了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梵·高在那里组织了一个叫“南方画室”的沙龙,想寻找志同道合的画家小伙伴一起创作。
高更来阿尔勒最初的三周,一切都相当完美。两人一起散步、共同作画,画艺上互相渗透、彼此借鉴,迸射出了许多艺术的火花。即便有分歧,也是理论层面的切磋。The Dance Hall in Arles(《阿尔勒的舞厅》)就是这一时期二人合作的经典作品。
扎眼的金黄色块,诡异的靛蓝色块,色彩纯粹,气氛热闹,强烈的反差让空间极具饱和感,烘托出一种奇特、令人不安而又充满迷幻色彩的美。
《阿尔勒的舞厅》
但渐渐地,高更和梵·高两个人变得相爱相杀。高更与梵·高的共鸣主要在绘画的形式和动机上,在绘画技法上相差甚远。再加上白羊座的梵·高内向狂热,双子座的高更冷静骄傲,性格迥异的二人矛盾逐渐升级。这段热切又激荡的友谊仅仅持续了63天就告终了,而且是以梵高割耳告终的,这在艺术史上可算一桩奇闻。
梵·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这样形容他和高更:“高更喜欢我的画,但又总是爱挑毛病。在我们之间,他是随时可以爆发的火山,而我内心也是翻腾的沸水……”
这让人想起梵·高给提奥的信里一段非常有名的话:
So now what are we to do, keep this fire alive inside, have salt in ourselves, wait patiently, but with how much impatience, await the hour, I say, when whoever wants to, will come and sit down there, will stay there, for all I know? May whoever believes in God await the hour, which will come sooner or later.
梵高觉得没有人能看到他心里的火,但他一直在保存着这团火,等待着总有一天可以有人来,坐在这里,停留一阵,了解他心中所想。他也许认定高更就是这个人,但这样的期待以悲剧告终。
***
以上内容来自“友邻优课”黄骏竺老师的课程《艺术馆里的小故事》。这门课程精选了20世纪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15位艺术大师,呈现他们精彩纷呈的艺术人生。
这门课在讲艺术的同时也讲英语。艺术家的传记素材均为英文,黄骏竺老师也是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曾在北京论坛、欧盟商会担任口译员的“英语高手”。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的开篇写道,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 as Art. There are only artists. 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这门课程介绍的艺术家,有城市中的孤独猎手霍珀,有高级时尚色鼻祖莫兰迪,有堪称“网红鼻祖”的达利…… 他们既是艺术大师,也是特立独行的传奇。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