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中缅划界高清地图解析】

文摘   2024-08-28 17:05   北京  

这是简述,没太展开,力图简明扼要说清这个问题。

中缅边境自元朝开始,数百年间发生了多次大的变动。在我国鼎盛之时,今缅甸北部大部分地区曾在我国疆域内;而到了1602年之后,大体退缩稳定在了云南八关

边境地区大都是中央王朝势力难以到达之地,那里施行羁縻制度,归各土司管理,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对中缅存在不稳定的臣属关系。直到英国侵占上缅甸之后,现代的“国界线”概念所要求的明确领土主权显现,中缅才出现划界问题。

近代中缅划界问题困扰的根本,是英国殖民主义意图通过缅甸侵入我国云南,也是英国与法国的殖民利益争夺。

1884年驻英国大使曾纪泽构思拓界八莫始,至1960年签订《中缅边界条约》,延续76年

从曾纪泽最大主张的伊洛瓦底江-龙川江-萨尔温江(怒江)一线,到薛福成的野人地区(八莫以北)瓯脱地主张,到1897年以八关以内和萨尔温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为界,到小江流域争执,到民国南段划定分水岭、北段地图主张江心坡继而到枯门岭以西,到最后高黎贡山为界。

大体是清朝的忽视和内忧外患、英国的“进取奠定了两国边界的基本走向(划界和实控)。清末二十世纪初至民国民间和地方的觉醒与高涨,民国的软弱、新中国的务实,空有“历史主张”,没有实控依据……留下了太多遗憾。

晚清之后,主要是图中黄色区域留下争议,蓝色区域曾口头主张;但清和民国都未能实控

历经三代,晚清基本奠定格局,民国划定南段未定界又未能实控北段未定界,新中国基本以实控划界

新中国对南北段未定界最后的解决方案

缅甸也落得个四分五裂的下场

一、清末划界

中缅边界共分为四段,中印缅交界点到尖高山、尖高山到今清水河、清水河到今邦康、邦康到中缅老交界点。

1894年和1897年清英就尖高山以南划界,确定了两段:尖高山至今果敢清水河段、今佤邦邦康特区至中缅老交界段;其中,勐卯三角地为英缅“永远租借”;南坎-木姐一带、果敢在这时候归属英缅。两段之间的是“南段未定界”清英明确国界在萨尔温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但对分水岭位置有争执;即今果敢清水河至今佤邦邦康段,现在的佤邦边境。第四段是“北段未定界”即尖高山以北到中印缅交界点段,大部分属于未划定过的“野人地区”,清英实际争执在小江流域,小江以北属于待定。

遗留问题,明确争议的约7千平方公里(小江以北待定):

  • 小江流域扒拉大山-高良贡山以内约2900平方公里;或1905年石鸿韶与英领事会勘界以内,约1800平方公里,1911-1913年英占

  • ②小江流域以北段(清主张恩梅开江或恩梅开江与高黎贡山之间分水岭为界),1913-1922年英占

  • 勐卯三角地,我国有主权但被“永租(割让的变相方案)”,面积220平方公里,1887年英占

  • 阿佤山区分水岭以内约4000平方公里。

    其中,①和④都形成了复杂的“五条线主张”



二、民国划界

北洋政府忙于内乱无暇顾及,基本继承了清末的主张。自清末二十世纪初至民国,民间和地方民族主义觉醒与高涨,是促使中央关注但拖延划界的大背景;也是民国各种地图版本一再扩大主张范围的背景。同时,持续的内乱与国际弱势都干扰了我国的边界谈判。

“北段未定界”内忧外患下,民国地图出版社竞相在地图上外扩,未定国界线先后从恩梅开江西推到迈立开江枯门岭(克钦山)和最远的“尹明德线”——这就是网友们最津津乐道的“被丢了的约7万平方公里尖高山以北地区”但民国并未向英缅做过任何主权声明

1948年,内部决议以枯门岭为第一主张线,迈立开江为第二线,让出户拱交换景栋以连接泰国。但是两国都忙于内战,未来得及交换意见。更何况对于实控英国自1911年从密支那北侵,至1926年完全占据北部争议地区重要居住点,设治所办教育;至缅甸独立,英缅主张线以内,民心皆归密支那

民国重点关注的是江心坡和片马两块地江心坡指的是迈立开江和恩梅开江之间南部土地,面积最大约6500平方公里(后来“江心坡”泛指所有北段主张区);片马是清末小江流域的一部分。

抗战时,1942年民国军队曾收复并在江心坡至片马地区驻守并行使管辖。1944年,英唆使当地人赶走国军;之后英军卷土重来发生战斗,在外交逼迫下,最终国府选择退出片马。缅甸独立时,占据江心坡和片马的克钦人加入缅甸,并一起加入联合国,国民政府顾虑国际舆论质疑其倚强凌弱等,未置一词。

勐卯三角地接受“永租”关系;抗战后,曾收复并在此建立政权,被英国抗议加武力驱逐。

③“南段未定界”30年代申报地图将未定界由分水岭外扩到萨尔温江,这就是被炒作的被新中国丢了的1.2万平方公里阿佤山区”。但是1941年,英国以断绝滇缅铁路修建,逼迫国民政府签约划定了边界。英国放弃对西盟县和班洪乡主张,给中方参与经营缅甸炉房矿产企业的权力,中方放弃原主张,未涉及萨尔温江以东今佤邦地区

遗留问题,1万多平方公里(不含其他“地图主张区):

  • ①麦线缅甸段;

  • ②江心坡约8300平方公里;

  • ③片马约1800平方公里;

  • ④勐卯三角地220平方公里;

  • ⑤一九四一年线合法性问题,含阿佤山区1300平方公里。

同时,留下了北段和南段“地图主张线”的问题。

三、新中国谈判

我方的立场:中缅边界问题是英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中缅两国政府对此都不负直接责任。新中国的划界,遵循“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原则,即:有历史边界条约的按条约来,没条约的按实际控制来,并坚持互谅互让原则承认晚清条约后,那么剩下的问题有三个:

①“北段未定界”无实控;我方否定麦线合法性,但同意以事实的麦线缅甸段为界,并进一步调整到北边的独龙江分水岭;其余以高黎贡山为界(英缅主张线和实控线)。收回高黎贡山以西缅方占据的片马等153平方公里,放弃小江流域其余土地主张。

②勐卯三角地无实控,我方同意它对缅甸交通的重要性,放弃晚清条约的“永租”关系,用来交换。

③“南段未定界”1952年12月,解放军挺进佤山越过一九四一年线,消灭残匪后进行了政权建设。边界谈判前,我方撤离以换取缅方撤离片马。我方强调一九四一年条约的不公平性,但承认其合法性,放弃阿佤山区1300平方公里。以220平方公里的勐卯三角地交换回线外的班老地区189平方公里,沿线的骑线寨微调,放弃经营缅甸炉房矿产企业的权力。

总结遗憾

新中国过于尊重实控现实和地理因素,却没有以此交换。比如北边交换佤山地区,当地地理相通、认同中国(果敢因为头人的原因不愿意加入中国)。还有小江流域、一九一四年线外我军进驻的民国割让领土,也许都可以换回来更多的。

站在清民新三代的视野下,如果要取舍,假如北段以今国界和小江流域为界,南边以萨尔温江为界,方便两国管理,可能更合理公平。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勤,中缅勘界纪实,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6.12;

  2. 朱昭华,中缅边界问题研究,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12;

  3. 吕一燃,中国近代边界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4.

本篇完。转载请注明。

更多关于中印边境和南亚涉及我国的动态及其分析请点击本人主页。↓

更多关于每日最专业的南亚动态新闻编译请点击↓

更多关于南亚新闻深度分析请点击↓

梦回糊涂
努力做“中印边境问题”公网最权威博主(@1002什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