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赋能】“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 ——记锡山区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课例研讨培训

文摘   2024-11-16 13:13   江苏  



“教”学路漫漫

“研”途皆风景

——记锡山区小学数学

“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课例研讨培训


教研金秋,时光正佳。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精神,增强教师解析与驾驭教材的能力,充分展现数学课堂的独特魅力,11月15日,锡山区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课例研讨培训活动在港下实验小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荣幸地邀请了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审议组核心专家苏明强教授莅临指导,同时,区内各小学的数学骨干教师代表和港小全体数学老师积极参与本次活动。


课例展示

港下实小孙洁老师执教一年级《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一课。整堂课以问号作为切入点,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浓厚的探索欲。孙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的数学模型,使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具体。课堂上,她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进行观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并带着学生用小方块摆一摆,在作业单上画一画,感受简单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培养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01



接着,苏教授展示四年级《观察物体》一课。课堂上,苏教授聚焦于空间观念的培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仅凭几张简单的小卡片,为学生开启了一个奇妙而富有想象力的世界。从观察1个正方体开始,逐步增加到2个、3个、4个乃至5个,苏教授巧妙地设计了五个紧密相连的游戏环节,每个游戏都蕴含着深刻的数学原理。学生们在游戏中亲身体验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深刻理解到立体图形在不同视角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平面形状。这一发现为学生们从“体”到“面”的思维转换提供了关键的连接点,使他们能够更顺畅地实现从三维到二维的图形转化,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课堂结束时,一位学生激动地说:“我从没想到数学课会这样好玩,我想继续学下去。”这简单的话语,是对苏教授精湛教学技艺的最好证明。

02




专家引领

苏教授为与会老师带来题为《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建议》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苏教授首先深入剖析了《观察物体》一课的设计理念,强调了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应紧密围绕“四基”“四能”“三会”的原则来设定,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随后,苏教授通过细致入微的比较分析,展示了多个版本一年级新教材的特点与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实施建议。他的见解深入浅出,让在场的老师深受启发。

讲座的最后,苏教授再次强调数学课对于培养学生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鼓励老师们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所见所想。这样的教学理念,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每一次的研讨与培训都是对教育的深耕细作。通过此次活动,与会的老师收获满满,将带着所学、所思、所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新教材、新课标和新课堂三新相融合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探索、实践,在专业发展之路上赋能前行,行稳致远。



END



文字:张琳琳    摄影:胡鸣芳    编辑:郭   琳    

初审:顾敏洁    终审:罗   英    发布:虞梦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