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拓展思维新疆界

百科   健康   2025-01-03 22:17   上海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270 篇文章

在浩瀚的人类智慧海洋中,大脑始终是那片最为神秘莫测的水域。它不仅是思维的摇篮、情感的发源地,更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指挥中心。然而,有的人因疾病或意外而失去了与外界沟通的能力,这片智慧之海仿佛被重重雾霭笼罩,隔绝了光明与希望。幸运的是,科技的进步正逐层揭开迷雾,其中一项尤为引人注目的技术便是脑机接口(BCI)——连接大脑与外界的桥梁。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成功完成了全国第三例、上海首例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植入手术,标志着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思维的翻译官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每一个念头都能直接转化为文字、图像甚至是行动,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脑机接口,正是实现这一科幻梦想的技术。简而言之,它是一种能够捕捉大脑活动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被外部设备理解并响应指令的系统。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信号采集

通过侵入、半侵入或非侵入式的方式,在大脑特定区域放置电极或传感器,这些“侦探”会忠实地记录下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


信号解码

采集到的脑信号是复杂且混乱的。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算法对这些信号进行解析,就像密码学家破解密文一样,从中提取出有意义的信息,比如意图、情绪或是具体的记忆内容。


反馈执行

解码后的信息会被转化为外部设备能够理解的指令,无论是屏幕上的光标移动、机械臂的精准操作,还是合成语音的输出,都是大脑意图的直接体现。


挑战与希望并存


尽管脑机接口的概念听起来充满无限可能,但现实中的发展之路却布满荆棘。早期的脑机接口系统往往体积庞大,需要复杂的外部设备支持,这对于长期佩戴甚至植入体内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此外,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也是一大挑战,如何在众多神经信号中准确捕捉到代表特定意图的那部分,如同大海捞针。伦理、隐私、安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确保个人思维数据的安全,防止被滥用或侵犯;如何平衡技术发展与个人隐私权之间的关系,将是未来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难题。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科学家的无限创造力。近年来,随着医学、人工智能、材料学、微电子等领域的飞速发展,脑机接口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小体积,大能量


瘫痪4年的小董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了上海首例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NEO的植入手术。这款产品采用了“里应外合”的设计思路,将电极植入大脑中央沟两端的运动区和感觉区,通过体外机对信号进行供电和解码,分析患者脑电信号意图,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手术过程精细而复杂:医生先将患者的局部颅骨磨薄,嵌入仅有硬币大小的脑机接口NEO;然后开骨窗,将两片电极置入硬脑膜外,再将骨窗封闭。手术用时1小时40分钟,大幅减少了同类手术的时间并降低了风险。该系统采用无线微创设计,不损伤脑细胞。手术后仅一周,小董便顺利出院,并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两周后,小董已经能通过脑控抓取矿泉水瓶实现自主喝水。这一成果不仅让小董和他的家人看到了希望,也让医学界和科技界为之震撼。


从梦想到现实


越来越小的体积,越来越精确的解码,这不仅是脑机接口技术的飞跃,更是人类探索自身奥秘、拓展能力边界的重要里程碑。展望未来,脑机接口的应用前景令人振奋。


医疗康复

对于因疾病或事故导致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的患者,脑机接口将成为他们重新与世界连接的桥梁。无论是通过意念控制的外骨骼帮助他们重新站立,还是通过合成语音让他们再次发声,都将极大地改善残疾人群的生活质量。


教育与学习

在教育领域,脑机接口可以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大脑活跃度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它还能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如自闭症儿童,通过非传统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科研与认知科学

脑机接口为研究大脑工作原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科学家从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记忆、情感、决策等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推动神经科学的发展。


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

在娱乐与游戏领域,脑机接口将使我们能够以更加自然、直观的方式与虚拟世界互动,无需键盘或手柄,仅凭意念就能操控游戏角色、浏览信息,甚至体验完全不同的生活。


作者: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王明宇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达医晓护"官

大医小护
本公众号隶属“达医晓护”,寓意“通达医学常识,知晓家庭护理”,是上海市科委、科协共同指导下的,原创作品创作与传播平台建设并重的公益性全媒体医学科普品牌,也是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品牌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