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医生谈“心梗120”

百科   健康医疗   2024-12-09 20:43   上海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232 篇文章

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逐渐升至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因此心血管病防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人数达到3.3亿,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其中心梗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有心梗患者至少200万。



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国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就是希望大家重视心梗,牢记两个“120”,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一起构筑起固若金汤的心梗防治战线。


一、什么是心梗?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指因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心肌因缺乏血液供应出现坏死,使心脏功能受损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


二、成功案例分享


随着冷空气南下,气温不断下降,有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气温下降与心梗发病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近日我中心接诊了一位心肌梗死的患者。


男性,63岁,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因无明显诱因下胸闷伴气急呼叫120。急救医生到达现场后立即做心电图发现Ⅱ、Ⅲ、AVF 导联S-T段抬高,提示急性下壁心梗,还好患者及时呼叫120,急救医生及时到达、快速识别,并启动胸痛绿色通道,将患者送往最近的胸痛中心进行了手术等治疗,一条完整胸痛生存链环环相扣,这名患者的现在康复较好。


三、如何识别心梗?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研究结果显示每延误30分钟,一年死亡相对风险增加7.5%。因此,争分夺秒尽早开通梗死动脉是关键中的关键,典型表现有:


1.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面色苍白,出冷汗;


2.原有的心绞痛性质改变,压榨样疼痛,肩背部放射性疼痛,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 


3.心绞痛时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但是也有些患者无典型胸痛。只表现为下颌痛、牙痛、右上肢疼痛、后背疼痛、上腹痛,甚至出现乏力、心慌、烦躁、咳嗽、恶心、呕吐症状,这些不典型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要格外注意。


四、心梗如何急救?


心梗,如果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一旦身边突然遇到心梗发作的病人,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心肌梗死抢救要闯三道关

第一道关把握在患者自己手里,也是最关键的一关。有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人,出现胸痛等心梗症状,一旦发病就应立刻停止任何活动,马上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每5分钟重复服用1次,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第二道关是指急救中心迅速出动救护车,将患者快速运往有相关救治能力的医院。


第三道关则是患者来到医院后,急诊科、心脏科等相关专科医生迅速诊治,争取在90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 


五、如何预防心梗?


1.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都是诱发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想预防心肌梗塞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如高血脂患者要及时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高血压则需合理应用降压药物,糖尿病可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肥胖人群则需控制体重。


2.合理搭配饮食

需减少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并以低脂和低胆固醇食物为主,可适量吃些鱼肉、瘦肉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黄豆和豆制品等,避免吃动物内脏、猪油以及蛋黄等食物。可多吃新鲜蔬果,避免暴饮暴食。


3.适当锻炼

每天坚持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也可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对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有帮助。以有氧运动为主,可选择慢跑、散步或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


总而言之,一旦发生心梗,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患者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医生在120分钟内尽快完成救治,是提高心梗抢救的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上海市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

何秋斌 医师

陈迪平 主治医师



延伸阅读



生命救援,掌握心血管疾病紧急情况下的院前急救和协作技巧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达医晓护"官网

大医小护
本公众号隶属“达医晓护”,寓意“通达医学常识,知晓家庭护理”,是上海市科委、科协共同指导下的,原创作品创作与传播平台建设并重的公益性全媒体医学科普品牌,也是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品牌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