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您同读 | 读《翦商》:感受文明进化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文摘   2024-11-02 09:01   上海  



《翦商》这本书不是学术著作,但是也不同于一般的通俗历史描述,而是一本细致入微、思想发散、推理大胆同时具有很强启发性的好书。作者文笔生动有趣,3000年前的模糊历史变得栩栩如生,对于理解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文明的未来走向以及全球东西方文明的碰撞融合的前景也提供了一种启发思考


传统中国的信史从周代开始,而对于3000年前商周之变却一直是模糊,或者带有上古神话的色彩,诸如民间广为流传的封神榜就是类似反映。但是如果不能揭示商周之变的背后真实历史,我们当代中国人始终无法理解中国文明在全球古文明中为何拥有诸多特质?如政治上的早熟,很早就告别了宗教以及对于多神教和一神教的信仰,而实际上奠定了家国一体的社会道德体系。


中国大一统王朝从夏代开始,但是夏代一直有争议,因为没有在考古学上找到文字的确实证据,而只存在于上古神话之后,如大禹治水等。实际上二里头文明就是夏代文明,在二里头遗址以及距离此处不远的偃师商城,通过考古发掘,可以清楚看到夏代文明的特质以及后来被东方的商文明的继承。作者指出,夏—二里头与后面的商、周王朝一脉相承,没有断档。


商人征服二里头—夏,接受整个夏朝遗产的过程,在考古成果里表现得很清晰。夏代文明的重要特征在于水稻种植技术发展以及青铜时代的开启,商代继承发展了夏代的青铜技术,并有成型文字,是严格意义上的文明,但是商代又跟我们想象中的王朝有显著区别,尤其是跟现代中国文化的特质有巨大区别。这本书最激动的部分就在于通过考古学、甲骨文以及易经的分析揭示了商文明的迥然不同。


在商人的眼里,世界是冷酷的,充满暴力、杀戮、掠夺和不安全。在商人创造的“甲骨文”里,暴力、征伐和杀戮是最常见的字形。商人的起源很神秘,因为他们并没有固定居所,而可能是以游耕为主,同时大量从事贸易活动,颇有点像现代化进程中的盎撒人。商人的观念中没有善恶等道德观念,商人祭祀活动的一大特色是人祭,商人要通过持续向神灵献祭获得神灵的赐福庇佑,商人持续对外战争的很重要目的就是捕获野蛮部落如羌人酋长来进行人祭活动。现实层面,战争让本国族的民众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从而更巩固了王的权力。理论层面,祭祀活动是实现与神灵沟通的途径。


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也是很“西方”化的,也是极有宗教意识的,商人敢于冒险扩张,经过开国之初的数十年整合和同化,商族开始大规模扩张,到开国二百年时,商的统治范围已经超过夏十倍以上。夏代虽然拥有最强大的青铜技术,但是客观来说一直封闭在宫墙之内,所以商代是在现实层面大力扩张的,这点类似罗马。


周人的起源来自于羌人,周人早期的发展是充当了商王朝的人祭的狩猎工具,这点是作者基于易经的文本分析,而周人翦商大业的细节就在《易经》文本中。我们概括周灭商实际上是一种文明革新,周人早期是商人的附属,从事农耕为主,在替商人捕获人牲过程中逐步接受学习东方先进技术,但是商王朝的人祭活动给周人惨痛回忆,文王的儿子被献祭,文王被囚,最终文王返回周原,开始筹划翦商,而《易经》实际上就是周灭商的重要记录。


作者指出,商纣末年,殷都贵族们已经处于一种难以置信的恐怖之中,因为即便在以鬼神血祭为常态的商文化里,也少有纣王这种热衷用显贵献祭的做法。可能这才是商朝失控和灭亡的直接原因。周代商之后武王实际上一方面对于商代的血腥祭祀有恐惧,但是另一方面又对商代宗教祭祀有痴迷,而周公旦才真正对于文明内核做了革故鼎新的重塑。中华文明在上古时期就逐步远离了残酷宗教,而一直以来更加奉行一种世俗的道德文明,关键有赖于周公,而后世的孔子也算是周公遗产的集大成者,最终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独有内核。


我们从夏商周三代更替中看到的是历史演绎的非线性,文明迭代并不是绝对的先进替代落后,因为先进不是绝对的,而落后始终孕育着变革创新。中华文明的内核中很早剥离了残酷的人祭宗教,以人为本的道德文明在中古时期之后客观来说禁锢了思想和技术进步,但是近代以来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文明被动打破了静态,而开始融入全球化浪潮,迄今为止我们依然处于这一历史进程中。


人类文明从上古时期的诸神之战到现代技术文明的无往不利,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在当下一方面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不确定性的同时,另一方面从长周期的思考来看,当下的不确定性又何尝不是人类文明内核重塑新生的前夜呢?


面向未来思考东西方文明碰撞,我想我们可以跳出当下跟随作者,让思绪回到3000年以前的上古时期,感受文明进化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本文作者:庚您同读书友会书友 熊正寰


——The End——


风险揭示:市场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本文所载内容仅供参考。

   


我知道你在看


中庚基金
中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