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第一作者:高婕
https://doi.org/10.1021/acs.est.4c07971
亮点
• 精氨酸通过对趋化因子MCP-1和MIP-1α的潜在调控作用缓解PFOA导致的肝损伤。
研究进展
近年来,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引起的环境污染及健康危害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其中全氟辛酸(PFOA)是研究和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全氟烷基物质。2017年,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PFOA列为2B类致癌物;2019年,PFOA被列为《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中的POPs,该公约的缔约国已承诺逐步淘汰PFOA。然而,欧盟、亚洲等国家仍然签署了一些豁免条款,并在特定领域继续生产和使用PFOA。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FOA暴露导致的不良结局包括:肝损伤、免疫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及癌症等。其中,肝损伤是最常见的不良结局之一,表现为血清中ALT升高,相对肝重的增加以及病理的炎细胞浸润、脂肪变性等。
目前关于PFOA导致肝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核受体激活导致脂质代谢上调;(2)PFOA产生氧化应激和扰乱激素平衡;(3)PFOA具有细胞毒性,导致细胞凋亡;(4)PFOA引起炎症和免疫响应。其中,对于第一个机制而言,PFOA会通过激活PPAR等核受体来上调脂肪酸代谢,促进脂质积累。而已有研究结果显示,PFOA暴露后脂肪酸降解通路亦会极大地上调,进而通过线粒体能量代谢消耗脂肪酸。然而,PFOA暴露后,脂质仍然发生积累。因此,说明在PFOA导致的肝脏代谢重编程中,除了PPAR等激活、脂质代谢上调外,仍有其他通路与机制未被阐明。
首先,对不同剂量暴露下的小鼠肝脏进行代谢组分析,筛查显著变化的差异通路,发现精氨酸代谢是唯一在三个剂量下都显著的代谢通路;通过转录组分析,发现显著变化的通路包括脂肪酸相关的通路、PPAR信号通路和精氨酸生物合成、补体级联通路。
作者介绍
曲广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污染物的转化与毒理”。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Chem、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ACS Nano、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上。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毒理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The 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Young Scientist Award”、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特等奖(排名第1)。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毒性测试与替代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环境化学》青年编委。
通讯邮箱:shichunzhen@btbu.edu.cn
投稿、转载、合作可在后台留言(备注:微信号)或发邮件至sthjkx1@163.com
1.【直播】 | 9.【院士】 |
2.【视频】 | 10.【综述】 |
3.【健康&毒理】 | 11.【写作】 |
4.【水】 | 12.【Nature】 |
5.【气】 | 13.【Science】 |
6.【土】 | 14.【WR】 |
7.【固废】 | 15.【EST】 |
8.【生态】 | 16.【JH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