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北的县城,被称为中国“小北极”,神秘感不输漠河,冬季景色绝美,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民生   2024-12-27 12:34   北京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底图来源/塔河县文旅局


你知道塔河在哪里吗?

第一次听到这个地名,是在抖音上刷到的一条小视频。

视频中,一位美丽的姑娘身穿一席白色长裙,在零下20℃的大兴安岭白桦林中,演绎鄂伦春文化中的“白鹿天使”和“森林主人”,获得了近20万网友的点赞。

“白鹿仙子”是白雪、白桦林、白鹿三个特色的地域元素相结合的化身
 图源/塔河县文旅局

随着短视频的意外爆火,黑龙江塔河文旅局局长都波火速出圈,被网友称赞为最美的“冰雪女神”。

塔河,这个与漠河并称中国最北的边境县城”也被大家所熟知。

美丽的塔河县城
图源/塔河县文旅局



01

塔河的四季,美得让人心动

塔河县,地处黑龙江省北部,东邻呼玛县,西接漠河市,北面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南面是群山林海环绕的大兴安岭林区,并身处其中。

地处大兴安岭深林区,中国最北的边境县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由于深处大兴安岭林区腹地,塔河全境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了90%,因此也是中国重要林木生产基地。
天边林海莽苍苍,拔地松桦千万章。
作为大兴安岭野生资源分布最广、储量最多的地方,塔河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树等14个群系树种遍布群山,几百里连成一片,彷佛置身绿色的海洋。
云雾缭绕的栖霞山
图源/塔河县文旅局
“塔河”其名,源于鄂伦春语“小固其固”,意为“水草丰盛的地方”。
的确,除了大片的森林覆盖,塔河境内还有包括呼玛河等大大小小240条河流缓缓流淌而过,滋润着这片土地。
塔河境内丰富的水资源
 图源/塔河县文旅局
春季里,大兴安岭的冰川河谷渐渐消融,绚烂的杜鹃花开遍山头,掩映在幽幽的绿树丛中。
蓝的天,白的云,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满目皆是万物复苏的气息,美得让人心潮涌动。

大兴安岭杜鹃花盛开
图源/塔河县文旅局
夏日中,万物竞绿,入目苍翠,大兴安岭一片生机勃勃。
在日均气温只有19℃的夏日清晨,披上一件外套,攀上栖霞山远眺,薄薄的轻雾还未散去,邂逅一场云雾缭绕的奇幻景象。

由于早晚温差大,塔河的夏天也非常适合避暑,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真正能避暑的胜地之一。

大兴安岭林海
图源/图虫创意

进入深秋,天高云淡风瑟瑟,层林尽染夕阳斜。

一层层、一叠叠,森林的色彩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漫步在午后的鄂伦春民俗风情园,闻着空气中成熟的瓜果香,享受这份独属于秋的缱绻浪漫。


层林尽染的大兴安岭
图源/塔河县文旅局
到了冬季,这里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多度,白天最短的时候只有7小时。
即便没有下雪,低温依然会使高大的桦树在连绵的山脉上盛开朵朵冰挂凇花。整个林区犹如里冰封,银装素裹,蜿蜒逶迤,风光无限。

冰挂凇花
图源/图虫创意

泼水成冰的奇特景观,每年这个时候都可以这里上演。

丰富的森林资源,发达的水系,肥沃的土地,不仅滋养了一方百姓,还吸引了包括满、蒙、回、朝鲜、鄂伦春等17个少数民族在此聚居。

其中古老的鄂伦春族,就是其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至今还保留着林区狩猎的习俗。

02

这里居住着中国唯一被允许狩猎的民族

“鄂伦春”一词为通古斯语,意为“山岭上的人”或“使用驯鹿的人”,是我国目前唯一被允许的狩猎民族,主要依靠狩猎为生。

鄂伦春人
图源/塔河文旅局
鄂伦春族最初生活在贝加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17世纪中叶,沙俄侵犯中国黑龙江以北流域,烧杀抢掠当地居民,迫使鄂伦春族南迁至大、小兴安岭,其中的一支大部队留在了如今的塔河境内。

目前,中国境内鄂伦春族人口数量为9168人,黑龙江省有鄂伦春族3781人,占鄂伦春族总人口的47%。


鄂伦春族舞蹈
图源/塔河文旅局

狩猎,是鄂伦春人生存的需要,一年四季他们都游猎在茫茫的林海中。猎马和猎狗是鄂伦春族猎民不可缺少的帮手,被称为猎人的伙伴。

鄂伦春人的猎马和猎狗都很通人性,出于这个特殊的原因,鄂伦春人一般不杀马和狗,也不吃马肉和狗肉。

鄂伦春狩猎人
图源/塔河文旅局

鄂伦春人居住的房屋也充分显示了狩猎民族的特色。

“斜仁柱”是鄂伦春族游猎时最主要的住房,整体呈圆锥形。

房屋的骨架是用白桦树干当作主杆,带杈的树干和20多根“斜仁”(树干)搭成。

冬季用狍皮制成围子进行覆盖,大概需要60张狍皮缝制而成;夏天则用桦树皮、芦苇帘和布围子。

鄂伦春族民居“斜仁柱” 图源/图虫创意

狩猎活动需要翻山越岭,所以鄂伦春人的服饰既要结实耐穿,又要保暖耐寒。

狍皮,在生活实践中成为了鄂伦春人服饰的首选材料。

狍皮衣,鄂伦春语叫“苏恩”。用狍筋搓成细线缝制,形式多半为右偏襟长袍,身上装饰“弓剪形”“鹿角形”“云卷形”等图案,既美观又结实。

狍皮衣

狍头帽,鄂伦春语叫“灭塔哈”。

戴上去很像一个狍子头,既生动又逼真,而且很保暖,非常精巧别致。

这项鄂伦春族独有的狍皮制作技艺,早在2008年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鄂伦春族的狍头帽和小学课本上的插画一模一样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勇敢的鄂伦春族一直保持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1953年,鄂伦春族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下山定居,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原始狩猎的生活,他们逐渐走出大山,投入到农业和工业的生产和生活之中。

鄂伦春人
图源/百度百科

在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依然保存着鄂伦春民族的传统服饰,特色房屋,民俗文化和信仰。

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将伴随着鄂伦春人的脚步继续前行和传承,并不断孕育出新的文明印迹。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 《中国唯一的狩猎民族-鄂伦春族》
[2] 《鄂伦春人的起源与生活习惯》
[3]  百度百 

特别鸣谢:塔河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点击图片查看

超级乡村研究所往期精彩文章


超级乡村研究所
这是你想象不到、颠覆认知的超级乡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