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个区块组合
从长三角4个自贸区来看,都是结合地理经济情况形成多个片区的格局,从多个维度进行试点探索。典型如浙江自贸区形成“一区四片”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舟山片区打造油气自贸区,宁波片区聚焦枢纽自贸区,杭州片区突出数字自贸区,金义片区专注商贸自贸区。自贸区聚焦的产业特色越鲜明,试点创新的针对性越强。
2、贸易平台升级
在自贸区建设中,推动传统贸易平台向供应链管理平台升级,促进国际采购分拨、供应链管理、服务贸易等新兴业态培育,以自贸区的开放创新激活贸易新动能。吸引跨国公司在自贸区设立运营总部,统筹在岸、离岸业务,统筹贸易、物流和结算功能,并结合生产、研发、检测维修等延伸功能,实现全方位的供应链管理集成。
3、全产业链赋能
自贸区建设与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紧密结合,聚焦新兴产业进行全产业链赋能。如安徽自贸区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4个产业推出76项创新举措;上海自贸区瞄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重点产业发展的堵点和难点,在全产业链融合、科技创新支撑、应用测试场景等诸多领域推动开放创新。
4、营商环境打造
重视转变政府职能,已取得的创新成果包括备案管理、单一窗口、一网通办、事中事后监管、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同时不断优化流程和机制,如安徽自贸区开展行政审批“极简化”试点,创新一份“信用报告”代替多张上市“合规证明”等,推动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涵盖“通关物流”“外贸金融”“监管服务”等功能的66项特色应用。
5、试点创新落地
在自贸区建设中,政策申报只是开始,围绕试点落地需要一系列流程和机制改革,以及相应数字化服务平台的支撑。如苏州片区以区块链技术为监管赋能,做到全产业链保税模式,实现产业链“一体化”管理和海关无感监管;金义片区构建中欧班列“智慧联运ICTMP”系统,实现海关、铁路、场站、运营单位及进出口企业、货代等多方业务在线协同。
1、物流通道
连云港片区推进中欧班列“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新模式,打破保税出口货物与国内一般贸易出口货物单独装箱、凑整发运的限制,提高国际班列的装箱发运效率,满足客户对境外小额商品转口的相关需求。金义片区设立“第六港区”,出口货物进入“第六港区”视同进入宁波舟山港,实现通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和集装箱运营中心建设,优化集装箱业务环节。
2、大宗商品
舟山片区推进油品贸易市场化改革,实施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等重大改革,打通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保税油加注、油品批发、油品贸易人民币结算等关键环节。宁波片区围绕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发展,聚焦金属、化工等大宗品类构建“设施链”和交易平台,如化工领域建设丙烷地下洞库、66云链数字仓单平台、大宗易行数字提单平台等;有色金属领域打造国际有色金属交易服务中心。
3、高端制造
苏州片区围绕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关键环节累计开展29项制度创新举措,打造“研易X”系列制度创新体系,包括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研易达)、购买研发或临床用对照样品登记管理办法(研易购)等。金桥片区将原有的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食品和生物医药等传统支柱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融合发展,转型升级为现在的“未来车”“智能造”“大视讯”三大硬核产业。
4、服务贸易
上海自贸区上线辅助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核的“离岸通”平台,落地“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培育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苏州片区开展自产出口产品保税维修业务,飞利浦医疗等公司得以进一步延伸服务。上海自贸区发挥前店后库、跨境贸易、平行进口、进口商品直销等功能优势,创新“跨境+体验”商业模式,形成具有自贸区特色的实体消费体验平台,已运营项目包括“一带一路”国别汇、电竞企业聚集区、森兰绿地文娱平台等。
5、金融创新
芜湖片区创新“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通过应收账款、供应链票据等权利和动产质押融资业务的创新,发展供应链票据和动产抵质押融资业务,为产业链稳链、固链、强链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上海自贸区探索融资租赁等审批和监管创新,在飞机、飞机发动机、船舶以及传统工程机械设备以外,在新兴领域积极引入融资租赁服务。江苏自贸区开展融资租赁公司外债便利化试点。
6、自由港区
临港新片区对标国际自由贸易港,探索在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跨境资金流动、人员流动、物流运输、数据流动、税收和产业政策等领域进一步开放创新。如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首创“径予放行”模式,对于不涉证、不涉检的货物,企业可直接提货发货,吸引车企保税分拨中心、配送平台、国际汽车销售服务中心等项目纷纷落地。
- END-
东滩智库推出产业园区系列专题讲座
▌说明:本文由上海东滩智库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商务合作:021-3362 6586、13916005445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了解 东滩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