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失眠?
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感到不满意,并且影响日间功能或引起躯体不适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引起的日间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疲劳、情绪低落或易激惹、躯体不适、认知障碍、焦虑情绪等。
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得卧”、“目不瞑”。中医认为,失眠常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
引起失眠的原因
饮食不节 《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则不得安卧。此外,浓茶、咖啡、酒等饮料也是引起失眠的因素。
情志失常 情志引起的失眠具有长期刺激或强烈刺激的特点,与患者自身情绪调节能力也有关系。《能寐吟》:“大惊不寐,大忧不寐…….大喜不寐”指出七情过极而不寐。《类证治裁.不寐》:“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表明思虑过度可致失眠。
劳逸失调 劳倦太过则伤脾,过逸少动则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无源,不能上奉于心,致心神失养而失眠。
病后体虚 《诸病源候论》:“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营卫不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大病、久病,年老体虚,阴虚血少,阴虚不能纳阳,阴阳失交,引起失眠。
失眠的治疗
中药汤剂及膏方
脑病科治疗失眠的方法众多,专家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特点,制定完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选用专家经验处方、中医经典方;同时对于慢性失眠或失眠反复发作,临床辨证以虚证或虚实夹杂的患者,脑病科专家研制出失眠膏、健脾安神膏、安神补脑健脾膏、疏肝安神膏等特色膏方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特色疗法
脑病科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如普通针刺、浮针、穴位贴敷、中药泥灸、耳穴压豆、温灸刮痧、杵针治疗、中药香熏、经络按摩等,丰富了治疗失眠患者的治疗手段,提高临床疗效。
3.仪器设备
经颅磁刺激治疗仪(MagPro30)
脑病科最新引进TMS经颅磁刺激治疗仪(MagPro30),TMS通过线圈置于局部大脑皮质对应的头皮部位,在相应区域以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电流,改变神经元的膜电位,影响大脑特定皮质区的兴奋性,调节大脑可塑性,诱导产生与自然慢波相似的睡眠慢波,增加REM期睡眠,从而缓解不同类型的失眠症状。
1
建立规律的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
从事适当的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3
饮食有节,晚餐宜清淡,不宜过饱,忌浓茶、咖啡及吸烟;
4
睡前避免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养成定时就寝的习惯;
5
保持睡眠环境的安宁,床铺要舒适,卧室光线要柔和,去除影响睡眠的外在因素。
作者:蔡昊
编辑:涂佳琪
审核:李小琴
RECRUIT
睡眠医学中心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