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你可曾听到过栀子花开的声音?
文化
2024-09-28 18:02
北京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我们在草木中辨认着自己,草木的命运便是我们的命运。”
记者 |
艾江涛
摄影 |
陈中秋
我订的酒店,就在老马住的小区附近。9月初的金华,草木繁茂,暑热未消,不多会儿,老马就牵着他的大金毛来接我了。六层楼的顶楼,虽然没有电梯,却有可用作书房的阁楼还有延伸出去的大露台作补偿。十多年前,搬到这里的新家,老马兴奋地种上了紫茉莉、栀子花、凌霄花、夹竹桃、桂花、木槿等各种花木。南方雨水丰沛,草木滋荣,有时候放一个空盆,说不定就会长出意外的惊喜。“虎耳草就是这样。”老马指着一盆绿汪汪的草告诉我。
老马名叫马俊江。15年前,他从北方来到金华这座谷地中的江南小城,在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现代文学。在家里喜欢养植物,在课堂上讲植物,在微博上写植物出了名,老马“植物人”的外号不胫而走。如果是春天,上课的时候,他的双肩背包里会背着鹅肠菜、野豌豆苗,告诉孩子们鹅肠菜就是《诗经》中的“卷耳”,野豌豆苗就是“薇”。“‘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你想,3000年前的一个女人,思念着自己的爱人,在路边去采鹅肠菜,孩子们一下就觉得《诗经》的时代并不遥远,这些植物都和自己有关系。”老马说。
老马在阁楼的书房,推门出去就是种满植物的露台
18岁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老马曾辗转于滦南县的几所中学,给孩子们教英语。80年代是一个诗歌与文学的年代,老马读师范时的老师就是一个诗人,经常在文选课上讲朦胧诗,有段时间每晚把老马喊到家里给他讲诗。一个经历过这样文学熏陶的文学青年,很难安分守己,他在小镇中学中显得格格不入,他想逃离这里,去更远的地方读书。正是在那样寂寞的小镇岁月里,老马在集市上认识了一个卖花的老人。老人家里的篱笆是用木槿编织而成的。多年之后,老马才知道,在古人的世界里,篱笆是种上去的,木槿正是常被用来种作篱笆的“槿篱”。
在养花老人那里,老马第一次知道木槿花可以吃,第一次认识了栀子这种淡雅的花。
在那段寂寞的时光里,守着一盆栀子花看书,成为老马永远难忘的小镇记忆。
“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散文叫《小镇的心》,你每天和他们那种生活融不进去,黄昏了,自己坐在屋子前面,守着花在看书,看得非常开心,看着天就暗下来了。暗下来后就出去散步,整个小镇只有在某个拐角亮着一盏灯,我说那盏灯特别寂寞,就像小镇的心一样。你看到栀子花开了,这花是白色的,而且有花香,带给你特别大的慰藉,那些东西与周围的同事,还有那种乡镇环境不一样。”
书桌上随手打开的书籍,都与草木相关
2004年,老马考入梦想中的燕园,攻读现代文学博士。
2009年终于顺利拿到博士学位,来到江南时,老马几乎是带着一种舒展的喜悦,“这边很少下雪,我来那年冬天居然下了最大的一场雪。我一个北人到江南,看见白雪中盛开的茶花、白雪中的鹅肠菜,从雪里爬出的阿拉伯婆婆纳的绿色小藤,好美的绿。植物给了我震惊。我那时还不认识这种草,开始买了大量植物图谱,查找它们的名字。”
等搬进了新房子,他在第一条微博中记录下当时的情景:“上午买花,下午买盆,找土。把花、盆、土哼哧哼哧地搬上楼,窗下就有了栀子花、白兰花、茉莉花、石榴花、满天星,大大小小的都是开花的树。微风过处,传来缕缕清香,小狗便便的臭味道就不再有了。”
小区外面的马路经常翻修,翻修的时候,工人们常常将路边绿化带的植物扔掉,老马像收留流浪猫流浪狗一样,捡了两棵栀子花回来,一直养到现在。人与植物,多少有种宿命之感,记忆中的栀子花,曾带给老马慰藉与温暖,那么现在,轮到他来守护这些被随手抛掷的生命。这种守护,常常带来生命的奇迹与喜悦。
老马兴奋地告诉我,在一个黄昏,他真的听到了栀子花开的声音,“一个黄昏,我正要下楼,忽然听到‘啪’的一声,我告诉自己这就是花开的声音,而且是栀子花开的声音”。当时正逢暑假,也没什么事,老马搬了凳子,就坐在那盆栀子花前,等它再开出第二瓣花朵。
《小森林》剧照
“我跟你说,栀子花的花瓣真的是一瓣一瓣打开的,每瓣花打开的时候,都会有很轻微的‘啪’的一声,‘啪’的一声打开一瓣,‘啪’的一声再打开一瓣。那天黄昏我就在那儿坐了两三个小时,等它一瓣瓣绽开。外边的花店最爱写三个词语:陌上花开,橘子花开,栀子花开,还有首歌叫《栀子花开》,可有多少人听到过栀子花开的声音?”
聆听花开,需要一颗真正沉静下来的心。
给学生上课,老马讲起徐迟翻译的《瓦尔登湖》,总要给学生们念起书中的一段话:“你的心能安静下来吗?假如你的心不能安静下来,请不要打开这本书,因为这是一本极静的书。”
我们坐在与露台相连的书房,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天色渐渐暗下来。老马忽然面露神秘,向我谈起他在金华与植物的几次神遇。
有一次,他正在十字路口等红灯,边等边想事情,忽然闻到一阵花香,猛一抬头,一棵巨大的泡桐树,满树开着白花,就像镶嵌在夜幕上的星群。还有一天深夜,他正走在校园,忽然听到路边树上鸟的声音,像说梦话一样,“那种声音是温柔的、柔和的、含混的,节奏非常慢,一点也不清脆。我想说,当你和一棵植物相依的时候,你不仅会遇见它的叶子、它的花朵,你还会遇见很多你从来想不到的东西。遇见这些我特别开心。”
小盆扦插的栀子
每一棵植物从不孤立,聆听它们,观察它们,常能发现生命之间的内在联结。
老马注意到,有一种黑色的蛱蝶,很喜欢在他种植的佛手树上产卵,他带着孩子,仔细观察那些虫卵破壳而出最终成为蝴蝶的过程。切叶蜂,喜欢切月季的叶子,会将叶子切出一个规整的半圆,然后带着切下的叶子筑巢。一次,一只粗心的斑鸠还将四枚鸟蛋,下在了老马放在露台的花盆里。
由于长期在微博上记录观察植物,校报的编辑最早注意到老马,邀请他写植物专栏。2015年,一位出版社的编辑无意翻到他名为“山林马贼”的微博,被那些趣味盎然的植物故事吸引,专程找他聊出版计划,于是老马有了2017年出版的第一本植物书《草木纪历》。一本类似于故宫日历一样的小书,一天记录一种植物,其中文字多半来自他的微博。
老马热爱读书和教书,除了正常上课外,在长达八年多时间里,每周带着孩子们在草坪,在家里,或者随便找个地方开读书会。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以教书和侍弄花草为乐,无心于高校越来越卷的学术科研,因此还被校领导调侃太会生活,微博关键词就是“狗、娃、花”。养花、写花,起初对他来说,更多出于一种有意为之的生活趣味,随着写作的深入,他的目标也渐渐清晰起来:为每一棵植物立传,“我希望大家看到一个植物以后,了解它在中国文化史中的文化符号,它的文化形象是什么样子”。
紫薇花
一切都很自然。
当他在课堂上,带着一段草木,让孩子们辨认这就是《诗经》中的“卷耳”“薇”,那是沈从文《边城》中翠翠梦中的虎耳草,看到他们那种恍然大悟的惊喜,他开始意识到,其实每棵草木,早已深深写入我们的文化血脉之中。
讲述《朝花夕拾》时,老马经常会提到鲁迅在小引中的一段文字:“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鲁迅写到的“水横枝”,正是水培的栀子花。直至今日,还有很多人喜欢买水培栀子,作为案头清供。写作那篇小引时,正是鲁迅一生中最为颠沛流离的时候,他先从北京到厦门再到中山,文章写成于广州的白云楼,书出版的时候,人已经到了上海。在那种颠沛之中,栀子花青葱的枝叶,当然给人以安慰,甚至驱除炎热。
当老马深入了解栀子花的前世今生,才发现,鲁迅的文章背后,其实隐含着栀子花作为“解暑花”的文化传统,而这一点很多人并不清楚。
老马养的野生栀子花,其花瓣仍为传统的单瓣六出(受访者供图)
栀子花何以成为解暑花?
“古代没有空调,但古人有他们消夏的方法。我们读古书,发现他们看古书、玩古董、看字画、养花赏花,相信一种心静自然凉的精神力量。原生的栀子花开白色的六瓣花朵,容易让他们想起冬天的飞雪,雪花也是六瓣的,就像宋人张槊在诗里写的‘六出分明是雪花’。”老马说。
考辨一棵植物的历史,也是了解一部文化史,还有情感史。
老马发现,在《诗经》时代的先民眼里,人们并没有多喜欢花,更多喜欢的是植物的果实和味道。人类的伊甸园,其实是一个果园,并非花园。老马还有一个解读,《诗经·郑风·溱洧》中写到的“赠之以芍药”,并非芍药花,而是芍药根,“古人对植物的根与皮比今人了解得多得多,今人只看过花、闻过花,芍药是根,到今天为止,白芍也是以芍药根做中药,用来辟邪消毒。”
四季杜鹃茶花
老马将自己对植物新的感悟与考辨,写入了他两年前出版的《文心雕草》中。
关于植物,他仍在不断观察、写作,不变的是那些带着生命印迹的发现的喜悦,就像卢梭在《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里,记下在乡野散步时,路边野草带给他的那份欢欣:“每遇见一株新草,我就得意地自言自语:’瞧,又多了一种植物。’”
不同于卢梭的是,那种发现,经常指向一种生命与文化记忆中的再现,“噢,原来你就在这里!”
“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小风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
《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最新文章
老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大量养老院却办不下去了?
王雪纯x三联 | 一年很短,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离开体制内,我终于不再写宣传稿
哪怕要在雪场“随地大小班”,我们为何还是那么爱滑雪?
都说大米越来越难吃了,你感觉到了吗?
没爱好的成年人,下班后去上兴趣班
选择马拉松的人,都在选择什么样的人生
身边的“好人”,为啥总容易爱上不如ta的人?
三年归来,今年最高口碑国产动画还是它
复旦教授:在那个时代,小说不是用来读的
喝一杯微小遗憾煮成的眼泪茶,不辜负每一个崭新的日子
女导演的镜头里,才是“普通东亚女性”的样子?
资讯|一片药“几分钱”,集采药品价格大跳水?
那些年,看琼瑶学谈恋爱的男读者们后来怎么样了?
人到中年,一定会爱上老寿眉?
工资降级后,我的超级省钱版“鸡娃”妙招
网飞高分霸榜喜剧,拍出了高档养老院里的人生悲喜
今年最敢说的纪录片,看哭最要强的大人
在职场,我们有“穿衣自由”吗?
过度自我苛求的中国小孩,长大后如何学会爱自己?
三联×财新通:普通人还能找到下一个风口吗?
一口气看完12种中国非遗,我的血脉觉醒了!
三联招募|年轻人为什么想回家又怕回家?
推广 | 人工智能能否成为人类的创意伙伴?
40岁+中年生活的真实梦魇:不敢病、不敢停
因一点小事我和十二年的闺蜜绝交了,至于吗?
个人养老金全国正式推广,普通人到底该不该买?
看完《哈利·波特》孩子问我:原来大家都不说how are you?
火了五年的陈皮花生,“流量密码”在广东?
去宜宾,依自然法度,品时间佳酿
60岁患癌,我决定当个“自私”的母亲
一生要强的老妈,向我坦白“干不动”了
招募|桂湖畔,银杏下,去新都寻访蜀中童谣
当姐妹般的室友,在月底交房租前突然搬走
一个未婚未育的弟弟,照护两个姐姐的28年
今年最佳港片,何以成为“香港影史华语片票房冠军”?
沿长城4182公里奔跑,一个中年男的“人在囧途”
不工作的日子里,我关闭了朋友圈拒绝焦虑与内耗
短视频时代,一个古村落“跑步”跨入数字社会
发疯的年轻人,爱上了绿萍的精神状态?
人到中年,不必假装喜欢小孩
9.3分网飞年末王炸片,能让“巨作”再次封神吗?
沃尔夫冈·里姆,从音乐本身寻找极致
中国鬼故事,原来还可以这样读!
中国非遗,隽永千年的顶级浪漫
年末寻味,哪里的腊味最好吃?
尹锡悦被弹劾,韩国接下来会怎样?
这口大同羊肉,专治北方严寒
重建“巴别塔”
中年夫妻相处,“情绪价值”和“解决问题”哪个重要?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