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龙飞每日分享604】
如何进行材料辨析?(一)
历史学科能力包括历史思维,材料辨析和语言三大因素,对材料进行辨析是历史学科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刘芃主任的说法,它需要辨别材料的真伪,归纳材料的类别,辨析材料的价值和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刘芃主任在著作《历史教育测量研究》中第58—59页中就有详细论述,现分享出来,以飨读者。
我们对于“材料”二字并不陌生,但是对材料内含的认识也许不大一样,尤其是对在高考当中使用“材料”的看法存在不少分歧。我们可以认为,所谓“材料”,即指关于人类过去生活的一切信息,包括社会生活信息和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
目前我们的高考当中只出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材料,尚未涉及到自然界的材料。比如,我们没有从土质的变化中分析人们种植的历史,也没有从绿洲逐渐沙漠化的过程中了解西域诸国的兴衰史。这是因为这类材料学生接触较少,不易理解。因此,我们在论述“材料辨析能力”的时候,主要指社会生活材料的内容。但也应该看到,在科学技术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跨入21世纪的前夜,人类越来越重视自身进化、进步的历程,人们借助于地理学、数学、物理学、甚至宇宙学的理论来进行研究和探索,历史材料的范围和内含大大扩延了。21世纪的人才应该而目必须具备这种观念,至少,从教学的角度应该引入这种材料意识。要知道,如今在高考中引进材料虽然也曾遇到各种想法,但我们引进的方法仅仅是千百年来人们沿用的方法,还谈不到现代的材料观。
人类历史的社会生活材料包括两大类:文献材料和文物材料,其中主要的是文献材料。文献材料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典籍、图表、笔记、报章、论著、传说、民谣、碑文、墓志铭等等,可以说除实物外的一切记载都属文献材料的范围。辨析文献资料有一些共同的要求:
1.辨别材料的真伪
辨别材料的真伪是使用材料的前提,这是培养初步的治史能力的第一环节。到目前为止,无论是教学还是考试,我们还都没有提供一些伪材料让学生辨别,但这不能说这种能力不重要,不能说学生永远碰不到伪材料。在教学上,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事实上,辨伪早已经成为一种专门学问存在了。我们需要学生建立辨伪意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辨伪方法,进行一些初步辨伪尝试。
基本的辨伪的方法有:
①语言的辨析。语言源于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实践,是交际的工具。语言具有时代面貌和地域特点,前人不可能运用在他那个时代之后出现的概念和思想,后人也不可能完全制造出前人社会生活的细节。比如屈原不知汉赋,杨雄也难以制作原味的《离骚》。我们可以通过对语言面貌的考查辨析哪些是当时的材料,哪些是后人的仿制。
②利用史实的辨析。史实是历史的客观存在,是无人能够改变的。但我们了解史实则要通过文字的记载,当我们对史实不甚了解的时候,怎样辨析材料是真的抑或伪的呢?这就需要去寻找旁证加以证实。比如我们看到关于清朝初年社会经济发展的材料而无法断定其说是否可靠,我们可以从明末清初社会生产的凋弊到恢复的过程去考证,其中大量有关土地开垦、种植品种和产量、户籍制度、手工业发展的情况都是帮助我们辨析材料的旁证。当然,即便是同一时代的文字记载也不一定完全一致,这很难说孰真孰伪,我们只能通过各种证明来判断哪种材料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③材料存在形式的辨析。文字的材料总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和样式存在的,它也反映时代的特点,如竹简帛书、雕版印刷、铅字排版和激光照排等,书籍也有线装、平订等区分,另外印章的样式、避讳的讲究、书写的格式、纸张的质地等等,也都反映材料的时代性。这一类辨析方法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不能让学生去钻这些东西,在中学时期也没有这个必要。但是让学生多少知道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去建立辨析材料的意识是有益的。
山西介休十中 郭龙飞 微信号:glf18734481625 2024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