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Advances:类器官支持埃博拉病毒的高效感染和动态转运机制研究

文摘   2025-01-03 18:27   浙江  

喜欢我们请点击公众号名称,然后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接收最新类器官进展与资讯!知识星球搜索“肠道类器官”获取更加专业的培养基配方、标准方案和技术手册。

传播科学知识 促进同行交流 推动产业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 

ORGANOID AGENT智能体AI赋能,让您始终站在类器官研究潮头浪尖!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OV)是一种属于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的包膜、负义单链RNA病毒,它在中非和西非地区周期性爆发,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013至2016年的西非疫情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导致了约28,000人感染和近11,000人死亡。EBOV的主要症状包括出血热、胃肠症状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皮肤表现,如斑丘疹和瘀点,也与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EBOV感染有关。EBOV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或其体液传播,黏膜传播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2013至2016年西非EBOV疫情期间,有证据表明感染个体的皮肤表面在感染后期存在病毒,这暗示了皮肤接触可能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一个潜在重要来源。然而,病毒如何到达皮肤表面,以及哪些皮肤细胞支持感染,这些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在研究进展方面,尽管已有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感染者皮肤中存在EBOV抗原阳性细胞,但之前的研究并未对EBOV抗原与细胞类型进行共标定,因此未能明确哪些皮肤细胞群支持EBOV感染并导致病毒传播至皮肤表面。此外,缺乏稳健且可复制的皮肤感染模型是定义皮肤在病毒载量和传播中作用的一个主要障碍。这些研究空白和不足突显了对EBOV皮肤感染机制深入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开发新的模型系统来更好地理解EBOV与皮肤细胞的相互作用。

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通过建立一个人类皮肤外植体模型,不仅鉴定了支持EBOV感染的真皮和表皮细胞亚群,还展示了EBOV如何从皮肤基底表面传播至表皮表面。这些发现不仅为理解EBOV如何通过皮肤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为抗EBOV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高度相关的平台,这对于控制和预防EBOV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研究还强调了皮肤作为物理屏障在病原体进出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问题,例如EBOV如何利用特定的皮肤细胞受体进行感染,以及宿主的先天免疫反应如何影响EBOV在皮肤中的传播。

在探索埃博拉病毒(EBOV)如何通过皮肤传播的科学问题上,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关键的猜想或假说:特定的皮肤细胞类型可能支持EBOV的感染,并且病毒能够通过这些细胞动态转移到皮肤表面。为了验证这一假说,研究者们采用了一种创新的研究思路,即利用人类皮肤外植体模型来模拟EBOV感染的过程。这种方法允许研究者们在体外环境下观察病毒如何在皮肤的不同层级中传播,以及哪些细胞类型对病毒的感染和传播至关重要。

通过将EBOV接种到皮肤外植体的基底介质中,研究者们观察到病毒滴度随时间及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EBOV感染在皮肤外植体中是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的。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在真皮层中,表达HLA-DR、IBA1、CD31和CD140ab的细胞与EBOV抗原共定位,而在表皮层中,CK5+的角质形成细胞也显示出病毒抗原的阳性。这些结果表明,多种皮肤细胞类型支持EBOV的感染,并且病毒能够在皮肤的不同层级中传播。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阐述显示,EBOV不仅在真皮层的多种细胞类型中复制,而且在表皮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也能检测到病毒。特别是在实验的后期,即感染后第8天或更晚时间点,表皮层中病毒阳性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这表明病毒可能通过感染表皮细胞而到达皮肤表面。此外,研究者们还发现,病毒能够从基底介质穿过皮肤层到达表皮表面,这为EBOV通过皮肤接触传播提供了可能的机制。

总结与结论部分,研究明确了EBOV在人类皮肤中的感染动态和传播路径。研究结果强调了真皮和表皮细胞在EBOV感染和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纤维母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在病毒传播至皮肤表面过程中的关键角色。这些发现不仅为理解EBOV的传播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为开发针对EBOV感染的抗病毒策略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新的延伸问题和下一步实验的引出在于,尽管研究已经确定了EBOV感染的皮肤细胞类型,但是对于病毒如何利用这些细胞进行传播的具体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未来的研究需要深入探索EBOV与皮肤细胞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宿主的先天免疫反应如何影响病毒在皮肤中的传播。此外,研究者们还需要评估不同抗病毒药物在皮肤外植体模型中的有效性,以期找到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EBOV感染的方法。

在文中提到的图1展示了人类皮肤外植体模型的建立和EBOV感染的动态过程,其中图1B特别强调了病毒滴度随时间的变化,这是理解EBOV在皮肤中传播的关键证据。图2则详细展示了不同皮肤细胞类型与EBOV抗原的共定位,这为确定哪些细胞类型支持EBOV感染提供了直观的证据。这些图表不仅支撑了研究的结论,而且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在这项研究中,虽然并未直接使用类器官或类器官芯片技术,但是研究者们采用了人类皮肤外植体模型,这种模型在某些方面与类器官或类器官芯片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在模拟人体组织和器官功能方面。以下是该研究中人类皮肤外植体模型的培养步骤及其应用目的:

培养步骤:

  1. 皮肤样本获取: 研究者们首先从不进行身份识别的手术中获得健康成人的皮肤样本,这些样本通常来源于乳房缩小手术或男性腹部去脂手术。

  2. 样本处理: 皮肤样本经过消毒处理,并去除多余的脂肪组织。

  3. 制备外植体: 使用打孔器从皮肤样本中取得3到8毫米直径的全层皮肤活检样本,并将样本真皮面朝下放置在透膜插入孔中,确保只有基底表面与培养基接触。

  4. 培养条件: 将外植体放置在含有MEM或高糖DMEM、10%胎牛血清、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的完整培养基中,并在37°C、5% CO2的条件下培养。

  5. 病毒接种: 在培养开始后的24小时内,将EBOV接种到基底培养基中,并监测病毒感染长达17天。

应用目的:

  1. 模拟EBOV感染: 该模型用于模拟EBOV在人类皮肤中的感染过程,以研究病毒如何在皮肤中传播和定位。

  2. 识别感染细胞类型: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共标定技术,研究者们识别出在真皮和表皮中支持EBOV感染的细胞亚群,包括HLA-DR+、IBA1+、CD31+和CD140ab+细胞。

  3. 研究病毒传播路径: 该模型揭示了EBOV从皮肤基底表面传播至表皮表面的路径,这对于理解EBOV的传播机制至关重要。

  4. 抗EBOV药物测试: 利用该模型,研究者们评估了多种已知EBOV抑制剂对EBOV或rVSV/EBOV GP感染的阻断效果,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中间模型系统。

尽管该研究没有直接涉及类器官或类器官芯片技术,但人类皮肤外植体模型的应用目的与类器官技术相似,都是为了更好地模拟和研究人体组织在疾病状态下的反应,以及为药物开发和测试提供平台。

这项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主要包括:

  1. 人类皮肤外植模型的建立

  • 该研究建立了一个人类皮肤外植模型,用于研究埃博拉病毒(EBOV)对皮肤的感染,这是一个新颖的方法,因为它模拟了病毒如何在人类皮肤中传播和迁移。

  • 多细胞类型感染的动态研究

    • 研究揭示了多种皮肤细胞类型(包括髓系、内皮和成纤维细胞)能够支持EBOV感染,这增加了对EBOV感染机制的理解,并可能解释人与人之间通过皮肤接触传播的途径。

  • 病毒传播和迁移的实时观察

    • 通过使用GFP标记的EBOV,研究人员能够实时观察到病毒在皮肤外植模型中的传播和迁移,这为理解病毒如何到达皮肤表面提供了直接证据。

  • 特定细胞表面受体的鉴定

    • 研究确定了AXL和NPC1作为EBOV进入皮肤细胞的关键受体,这一发现对于开发针对EBO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抗病毒药物的体外测试平台

    • 该研究提供了一个体外测试平台,用于评估已知EBOV抑制剂对EBOV或rVSV/EBOV GP感染的阻断效果,这对于药物开发和抗病毒策略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病毒与皮肤细胞相互作用的深入分析

    • 研究不仅描述了EBOV在皮肤细胞中的感染,还深入分析了病毒如何与皮肤细胞相互作用,包括病毒如何在皮肤细胞内复制和迁移。

    这些特色和创新点不仅增进了我们对EBOV感染机制的理解,而且为开发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这项研究通过建立人类皮肤外植模型,揭示了埃博拉病毒在不同皮肤细胞类型中的感染动态,明确了病毒通过皮肤传播的可能机制,并鉴定了关键的病毒受体,为理解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开发针对性的抗病毒疗法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和临床应用价值。


    与千万同行共同关注类器官!



         肠道类器官(Organoid Bulletin)


    本公众号由地球上最强的类器官AI智能体ORGANOID AGENT驱动赋能,您可以直接与公众号对话,获得最专业的类器官知识指导与信息。

    简介

        我们致力于发布本领域优质资讯与评述,推送国内外类器官与干细胞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论文、综述与技术进展。发布科普文章、专家观点评论、行业分析、招聘信息和会议通知。秉承干细胞与类器官创新计划组织(ISCO)愿景,我们传播科学知识,促进同行交流,推动产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积极为类器官与干细胞技术发展提供助力。欢迎各位关注、分享、转载、投稿!原创内容申请转载,可直接私信,我们不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内容多来自学术论文或网络公开资源,如有侵权还请联系删除。

    编辑部联系邮箱:zj@organoid.ac.cn





                                                   

                                               















    组织介绍

         

       干细胞与类器官创新计划组织(Innovations in stem cell and organoids,ISCO )是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多个顶级研究机构的头部研究团队组织发起的,完全公益的学术与研究技术交流合作组织,成员主要由来自类器官行业内的企业高管、技术经理、高级PI等构成。加入“ISCO计划”后,您将以极低的成本实现类器官资源的互换与共享,基于肠道类器官和ISCO微信公众号平台,您将获得来自全行业的赋能与指导,进行标准化的类器官制备与检测,保证您的研究顺利且高质量开展。我们会将你纳入ISCO计划微信群,这样您能够与所有参与ISCO计划的成员及时沟通,您所有的类器官问题都能最及时的得到解答和帮助,互换类器官品系和干细胞研究工具资源,解决技术难题,获得技术支持。ISCO已有上千个来自全国顶级类器官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的注册认证会员,大家一起为类器官事业发展点燃星星之火,推动类器官产业发展壮大。在ISCO,我们敢为人先,始终积极寻求更新类器官更优的解决方案,勇于突破经验与预想的界限,致力打造科学卓越的行业新标准。联系邮箱:info@isco.ac.cn





    组织愿景

    1. 促进行业交流,资源共享,降低类器官培养准入门槛。

    2. 建立行业以及国家工程标准,促进类器官培养与应用规范化,标准化。

    3. 建立国内外公认一流的类器官专业咨询机构和类器官库,促进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发展。

    4. 推动生物材料和工程技术在干细胞与类器官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5. 推动技术进步,推动类器官技术与产品在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规模化应用。

    6. 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类器官培养试剂、仪器和技术体系本土化,将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中国人手中。

    如何加入

        ISCO面向类器官全领域同行提供技术交流服务,可以加入“ISCO技术交流群”参与技术讨论,高级研究员或独立PI可以申请成为荣誉发起人,成为ISCO计划贡献者与受益者。ISCO计划目前已有5000+会员,静待您加入讨论分享,让我们共同促进类器官产业发展。

         现在,您只需添加发起人微信,备注自己的真实姓名与单位例如“张三-中国科学院大学”,说明申请加入ISCO计划,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如学生证、身份证、工作证或其他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真实性的证件,即可加入对应社群。而这一切都是公益的,免费的,不收取任何费用。

    欢迎您找到组织!~

    扫描二维码添加发起人微信以进群交流



    知识星球

         

         面向专业科普需求和企业级资源共享,现在扫描二维码加入“肠道类器官”知识星球,就能获得来自顶级研究机构分享的类器官培养基配方和方案,ISCO发布的官方标准指南等更加专业的资料。与100+行业精英共同交换类器官技术资料和资源,向行业专家提问,免费参与国内领先的类器官品牌产品内测试用,获得类器官工程师认证等。全行业最专业的类器官知识社区和公益平台,让您的类器官研究少走弯路!


    #为什么要加入知识星球?

    1.最新最专业的培养基配方和技术资料即时获取。

    2.ISCO标准类器官培养方案和技术标准材料发布唯一渠道。

    3.最强AI智能体和类器官分析软件和工具解析和下载。

    4.类器官领域TOP专家一对一沟通,权威资料触手可及。

    5.ISCO成员类器官企业新产品评测和免费试用特权通道。

    6.定期发放免费会议入场券和资料,提供演讲机会。


     更多福利,请移步知识星球内部了解。




    会员注册

         ISCO注册会员是面向所有人的公益身份识别项目。如需以ISCO会员身份获取各种资源与免费福利。您只需访问www.organoid.ac.cn注册会员,并补充个人真实有效身份信息,经人工审核后,即可获得注册会员认证。通过“ISCO”和“肠道类器官公众号”的“身份认证”菜单就能找到查询入口。也可以下载专属的身份二维码用于各种需要出示本组织身份的场合如学术会议、合作商提供的免费产品申请。由PI或课题组长及以上级别提供实名信息可注册为“注册会员”,加入“ISCO注册认证会员群”优先享受本组织提供的学术界与产业界资源。特别的,您所有的信息仅用于身份识别,不会被进行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欢迎监督举报(邮箱:isco@organoid.ac.cn)。未进行注册的,不被认为是ISCO正式会员,合作方有权拒绝提供任何服务和或产品。


    具体注册方式点击下列文章了解:

    如何注册成为ISCO会员?


    扫描二维码快速进入 身份认证系统


    肠道类器官
    类器官是当今世界科研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为加强本领域的技术交流与科学知识传播,推动中国类器官技术与产业体系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特创立“肠道类器官”(Organoid Bulletin)公众号,目标为打造本领域纯干货技术及思想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