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战队,向南进攻!”3(《朝鲜战争》第四章 圣诞快乐8)

文摘   2024-11-21 07:04   上海  

《朝鲜战争》作者

在火力配置十分强大的美军火网面前,中国士兵只有直面伤亡。中国士兵知道这一点,但是他们依然前赴后继地冲上来。中国士兵和他们的指挥员对美军火力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只要冲过美军强大的火力,等真正短兵相接的时候,美军士兵就不行了。
一个小时后,H连阵地的中央部位被中国士兵突破。短兵搏斗中,H连放弃了他们的阵地向后退。美军士兵一直退到正在施工的机场跑道上。正在施工的D连士兵以身边的轻武器和H连的士兵一起进行反冲击,勉强把中国军队赶出了跑道。然后D连的士兵继续施工。H连的士兵在营部派来的通信兵和工兵的支援下,开始向被中国士兵占领的阵地冲击,结果是指挥增援部队的指挥官被打死。虽然阵地上布满了中国士兵,但还有美军士兵混在其中,雪夜里,双方士兵互相辨别都很困难。午夜时分,一团再次组织起由工兵、驾驶兵组成的反冲击部队,向占领H连阵地的中国军队发起攻击,美军的这次反冲击夺回了部分丢失的阵地,双方在这个局部形成拉锯式的对峙局面。
I连连长费希尔是个大个子。他从一条战壕跑到另一条战壕,中国士兵的子弹竟没有打中他这个显眼的目标。I连的阵地曾两度被中国士兵占领,由于阵地上的两幢房屋被打中起火,火光把阵地照得通亮,这是中国士兵很不喜欢的事情,加上I连的迫击炮没有受到压制,连续不断地又发射出一千多发炮弹,中国士兵最终没有占领I连的阵地。
在东面高地防御的重要性非常明显,因为站在高地上可以俯瞰整个下碣隅里。但是,美军在这一高地的防御兵力配备却令人感到奇怪。预定担任防御的陆战一师一团的G连没有到达,在中国军队开始进攻前的一个小时里,里奇中校才勉强拼凑起来一支防御部队,是由以美陆军第十工兵营D连为主的一支杂牌军。D连由七十七名美国兵和九十名南朝鲜兵组成,他们来下碣隅里的任务不是打仗,而是修理车辆和坦克。当他们得知让他们去守阵地,而指挥他们的是一名海军陆战队的上尉时,士兵们怨气冲天。晚二十时,这支满腹牢骚的队伍才到达高地,刚在残缺的战壕中蹲下来,中国军队的进攻就开始了。D连的防线顷刻间崩溃。中国士兵把与他们对抗的这支杂牌部队赶下了山顶,七十七名美国工兵在短促的战斗中损失四十四人,南朝鲜军的九十名士兵中有六十人伤亡。负责指挥这支杂牌军的海军陆战队上尉在混乱的枪声中被打死。上尉的通信兵是个名叫波多勒克的一等兵,这个一等兵背着一台无线电台藏在山上没能跑下来,于是他不断地向指挥所报告中国军队是怎么冲上阵地的。
天快亮的时候,美军才组织起一支在坦克掩护下的勤务部队,勉强在高地的一侧构成一条与中国军队对峙的防御线。
这时,下碣隅里落入中国军队之手,几乎仅仅是个时间问题了。
但是,占领东面高地的中国军队没有继续攻击。
为什么不一举扩展战果,突破美军薄弱的防御线?
史密斯的判断是:也许中国军队缺乏足以维持纵深冲击的战斗力量。接下来,史密斯又意识到了另一个值得他庆幸的现象,那就是美军环形阵地中堆积如山的弹药和油料,如果这些物资受到哪怕是一发炮弹的打击,它们所引起的爆炸和大火对于美军来讲都绝对是灾难性的。但是,虽然中国第五十八师的炮兵对美军防御前沿的射击是精确和有成效的,但他们没有向美军这些极其危险的裸露物资发射过一颗炮弹。
即便如此,东面高地的丢失对下碣隅里的美军也是致命的。因为这个高地不但扼守在通往古土里的路边,而且用步枪就可以把子弹打到下碣隅里环形阵地的任何一个位置。
从黎明开始,在里奇中校的监督下,副营长迈亚斯指挥美军向高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冲击。
美军知道,天一亮,中国军队通常不会主动攻击,而且能把转入防御的中国士兵的帽子掀掉的美军飞机就要来了。
天亮时,一位中国连长接受了防御下碣隅里东面高地的任务,他的名字在一九五〇年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为全中国人民所熟知和敬仰,而且至今仍是中国第二十军的骄傲,他就是一七二团三连连长杨根思。
杨根思,一九二二年生于中国江苏省泰兴县五官乡一个名叫“羊货郎担”的小村庄里。在极端贫苦的岁月中长大的杨根思,二十二岁那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后的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二十八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的代表,这个荣誉足以说明他在数年的战争中表现是何等的优异。
配备给三连连长的兵力是一个排。包括杨根思在内,所有士兵身上的干粮是三个煮熟了但早已冻得坚硬的土豆。除了这三个土豆之外,士兵们身上能够装东西的口袋里,全部塞满了手榴弹。
营长对杨根思说:下碣隅里外围的所有阵地都已在中国军队的手中,天亮以后,部队准备停止攻击,进行调整和防空,等天黑后再进攻。而天亮后,美军首先进攻的就是这个高地,我们是绝对不能让美军的这个企图实现的。“不许让美军爬上高地一寸!”这是营长最后的命令。
黎明的时候,雪下得更大了。



月月外婆
随笔杂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