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单原子Cu⁰-Cu¹⁺位点协同高效CO₂还原制乙烯

文摘   2024-09-14 07:30   澳大利亚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直达文献

电化学CO₂还原为高价值化学品,如乙烯,面临选择性和产率难题。本研究通过构建氰胺配位的单原子Cu⁰-Cu¹⁺双位点框架,设计出高效的CO₂电还原催化剂,实现了乙烯的高选择性产出。这一策略显著提高了碳-碳偶联效率,突破了现有催化剂在高电流密度下的稳定性和选择性瓶颈。

成果简介

研究展示了稳定的Cu⁰-Cu¹⁺双位点催化剂(Cuδ⁺NCN)在CO₂还原为乙烯反应中的卓越性能。Cu⁰促进CO₂的活化,而Cu¹⁺则增强了*CO物种的吸附和碳-碳偶联,显著降低了反应自由能,乙烯的法拉第效率达到77.7%,并且在400 mA cm⁻²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80小时。

研究亮点

  • Cu⁰-Cu¹⁺双位点: Cu⁰位点负责CO₂的活化,Cu¹⁺位点促进*CO物种的吸附和碳-碳偶联反应。

  • 高选择性: Cuδ⁺NCN在400 mA cm⁻²电流密度下,实现了乙烯77.7%的法拉第效率,远超多数现有催化剂。

  • 长期稳定性: 该催化剂在80小时的操作中保持高选择性和稳定性,展现了实际应用的潜力。

  • 独特的氰胺框架: 氰胺框架通过σ-电子供给效应,增强了Cu位点的电子局域化,保持了Cu⁰-Cu¹⁺的共存。

配图精析

图1: Cuδ⁺NCN催化剂的结构表征,包括XRD图谱和SEM/TEM图像,展示了氰胺框架的晶体结构和纳米片形貌。

图2: Cuδ⁺NCN的电子结构表征,EXAFS和XANES表明Cu⁰和Cu¹⁺位点的共存及其稳定性。

图3: CO₂还原反应的电化学性能,包括不同电势下乙烯生成的法拉第效率和电流密度。Cuδ⁺NCN在−1.4 V vs. RHE时表现出最高乙烯选择性。

图4: 操作过程中XANES和Raman光谱表明Cu⁰-Cu¹⁺位点如何在不同电位下保持稳定,促进CO₂的还原。

图5: 基于DFT的反应路径模拟,揭示了Cu⁰-Cu¹⁺双位点如何降低反应中间体的生成能垒,从而促进乙烯的生成。

展望

本研究通过设计氰胺框架稳定Cu⁰-Cu¹⁺双位点,显著提升了CO₂还原为乙烯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未来,这一策略有望应用于高效电催化CO₂还原的工业化设计,为碳捕集与利用提供了新方向。

文献信息

标题: Stabilized Cu⁰-Cu¹⁺ Dual Sites in a Cyanamide Framework for Selective CO₂ Electroreduction to Ethylene
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 10.1038/s41467-024-52022-0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2022-0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文献~

声明:更多内容请参考原文,如有侵权,后台联系编辑删除。

催化视界
催化视界(Catalysis Insight)专注于催化领域,分享基础知识,关注前沿研究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