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各地都在通报关于“电动车整治工作”的进度,被罚、被扣、被查的比比皆是。很多群众表示不理解:难道电动车的治理,只能靠罚款、扣车“双拳出击”?
罚款,没收、查扣不仅伤害了群众的荷包,也伤害了群众的感情。笔者不禁要问:从年头查到年尾,管住了谁?折腾了谁?又罚了谁?
杜绝“一罚了之”
给予市场 政策缓冲期
“查查查,各种查来查去”、“旧车下架,新车未到”、“电动车行业何去何从”.....众多从业者的心声,相关部门听到了。面对“一刀切”的管理乱象,国家出手,《关于电动自行车新标准实施后有关工作提示的函》发布。
这份“红头文件”,由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发布,有人问,这是何方神圣?说白了,是目前电动车行业的最高指挥部,代表了国家层面对电动车的重视。
《提示函》明确指出:在新修订的“新国标”落地发布之前,相关部门在开展执法检查时,对符合旧标要求的电动自行车,可结合实际进行人性化执法,杜绝“一刀切”式的“一罚了之”“以罚代管”,给予市场一定的政策缓冲期。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份国家级文件,目标清晰:
1、落实人性化执法,少罚少扣,杜绝“一刀切”式粗暴执法;
推动电动车人性化管理
无独有偶,此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发布会,特别提出执法行为的“8个严禁、10个不得”,统筹执法力度和温度,落实“监管为民”。
尤其电动车行业,监管执法无小事,往大里说,一举一动关乎着大局与民心;往小了说,关乎着群众的出行与生活。
在此背景下,管理部门需顺应民意,顺应老百姓的需求,落实"人性化管理"要求,解决问题。“红头文件”中人性化管理的精华提炼一下,就是下图"6大提示"。
细微之处见真章!期待这些“人性化管理”措施,可以尽快落地实施,能够切实推动电动车行业的行稳致远,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拒绝粗暴执法
尤其是执法过程中,如何避免一刀切,平衡好多方需求,如何真正的为人民服务,而不是粗暴的罚款,是基层执法人员的“功课”。老百姓挣米不容易,扣车罚款请停一停!
总结
写在最后:电动车行业目前的“窘迫”局面,给相关部门提了个醒:执法无小事,要重视群众的需求,简单粗暴的“一罚了之”不可取,对老百姓的出行工具,要坚持人性化执法、多些包容性。
“曾姐杯”首届(2024)年度好车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