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剧《上甘岭》已播放过半,到目前而言,这部号称总投资2.5亿元、多位当红明星加盟的大制作,不那么让人满意。
发生于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已经过去72年了一一72年,不算久,但也足够涤尽硝烟冷却热血了。
真的一一因为,我们发现,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已经不知道该怎样去重现和感谢当年为了“打得一拳开”,为祖国赢得和平稳定发展空间的志愿军战士了。对比72年前在朝鲜前线“每天都在感动中”的魏巍先生,我们真的已经离他们太远了。
青史昭昭,应秉笔直书。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军不想提这场“被遗忘的战争。而我们,也很默契地雪藏了电视剧《抗美援朝》。
当这个题材再次走上银屏,我们才发现,我们真的已经不太会纪念那些长眠于白山黑水间的“最可爱的人”了。
就拿《上甘岭》来说,整体剧情上的逻辑硬伤比比皆是,诸如坑道中物资奇缺但段显峰和请愿战士却能来去自如到后方找炮兵交流经验或找军长请战这些就都不说了,总体看上去总有怪怪的感觉一一似乎是在敷衍而仓促地完成一个上面交待的工作,而不是自发地、主动地纪念这些72年前在异国他乡爬冰卧雪,为我们挺起背梁的英烈们了。
在剧中,制作人员们似乎在畏手畏脚。该浓墨重彩渲染情感的时候,突然又慌乱地晃开镜头另指他处;不该煽情的地方,突然又插入几个旨在煽情却又找不准泪点的情节......总是无法让观众入戏。
比如邱少云、黄继光的牺牲,用镜上就显得极为吝啬;比如插入段显峰养女的故事强行煽情。
上甘岭,不止是志愿军的伤心地,更是美军的伤心地。
我军伤心“火力不足”增加了伤亡,而对面的美军,被志愿军打得惊恐不已斗志全无。
各国拍自己的战争片,大部分主旨都是宣传自己的英勇,灭敌方威风,美国人也不例外,你见过《珍珠港》和《拯救大兵瑞恩》中有日本人和德国人的正面形象?
《上甘岭》中,有展现美军伤亡惨重、失魂落魄的镜头,如果这个镜头接上韩国南二师的换防,显然更好,可片中却处理成接上范弗里特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一一想“灭敌人威风”的镜头就此戛然而止,感染力大弱。
再有,片尾曲的歌词感觉也非常敷衍,似乎是实在想不出太好的表达感情的词句,故而取巧地截一段文章直接配乐的感觉,完全比不上此前另一部抗美援朝电视剧《三八线》的片尾曲《山河已无恙》,既展现了志愿军浴血奋战为保山河无恙的精神,又展现了我们这些后人对志愿军战士的无限感激之情。
爱而不显憎而不烈,就是近年好的抗美援朝影视剧给人的感觉一一包括当下的《上甘岭》。
所以,追剧到现在,电影《上甘岭》最让人满意的镜头,我觉得还是来自于“抄袭”或“致敬”老电影《上甘岭》坑道内战士们齐唱“一条大河波浪宽”的这场戏。
什么是前辈们常说的“革命的乐观主义”?它不是用缴获的美军橄榄球打球赛,它是深刻明白了身后就是祖国,美丽的大河靠我们守护后迸发出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