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爱与秩序》
海灵格 (德)
母亲倾向把孩子拉回自己这边,尤其是儿子,使儿子远离父亲。
她把儿子从哪里剥离了呢?
她用最直接的方式,将孩子从创造性的灵魂中剥离了。
——海灵格
当一个孩子的创造性灵魂被剥离了,失去了力量之源。
孩子的自卑心来自于内在力量的削弱。
下面10句话,是培养孩子自信还是自卑的灵性话语。
我们一起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
每次读一读,悟一悟,不断践行在亲子关系中。
孩子充满自信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孩子们在等待可以到来的许可。
他们知道他们是否被允许到来,也知道父母是否是合适的父母。
想象一下,父母试图要一个孩子,即使他们无法拥有孩子。
他们想要从别的地方得到一个,比如通过领养或通过人工试管婴儿。
孩子得到尊重了吗?是谁为了谁呢?
是父母为了孩子,还是孩子为了父母。
我观察到的是,堕胎通常比生下这个孩子有更重大的影响。
进行堕胎并将其作为负担所承担的,比生下这个孩子所承担的,要沉重的多。
有两句话危及生命,一句话是“你为了我。”这个句子主要来自母亲,对这句话的回应是:“我为了你。”
“我为你”这句话来自一个依赖者,这个依赖者认为他能够通过这个回应拯救其他的人。
与此同时,这句话也是最大限度的傲慢。
“我为你”是一种奇怪的爱的语句,一种补偿的爱的语句,它取代了一切生命来源的创造性力量,取代了那个引领我们的命运前行更远的位置。
这个“我为你”经常并不只是一个对“你为我”的回答,它是一个内在的声音,一个怀着我可以拯救你的想法的声音。
通过孩子出生,一个女人就完成了她最重要的任务,然后父亲进入角色,他引领孩子进入这个世界。
很多母亲阻挡了孩子去向父亲的道路。
为什么呢?
因为她也不能去到她自己的父亲那里。
这里没有坏人,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所有人都对自己的父亲有深深的渴望。
一个男人只能通过他的父辈们成为一个男人。
如果父亲承担起自己的角色,儿子就会茁壮成长。
爱/的/分/享
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每一个父母曾经也是好孩子。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成长环境的影响,渐渐失去了自我,掉入家庭环境的漩涡中。
承接了不属于自己的情绪。
承担了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就变成了环境需要的他人角色,活成了他人的命运。
孩子的自卑行为,来源于父母之间的傲慢。
孩子的自信状态,来源于父母之间的尊重。
《小巷人家》,庄超英与黄玲关系紧张,达到分居离婚的状态。
女儿庄筱婷的生命状态是自卑的。
她为了弥合爸爸妈妈的关系,不惜让自己成绩下降 ,成为一个“坏女孩”。
爸爸妈妈关系和好后,她恢复昔日的自信心。
林武峰与宋莹的夫妻关系和谐。
儿子林栋哲的生命状态始终是自信满满。
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来源于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关系和谐,孩子的内在是合一的,有力量的。
爸爸妈妈关系破裂,孩子的内在是分裂的,精神是内耗的。
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总想通过自己的各种状况来吸引爸爸妈妈的关注。
内在想促使爸爸妈妈关系和谐。
END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