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第一位女总统(上)

文化   2024-10-10 17:50   天津  


作者简介


沈允熬  1937年7月生,浙江慈溪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外交学院,同年入外交部;先后任中国驻古巴大使馆职员、随员,外交部欧美司副处长、处长,中国驻秘鲁大使馆一等秘书、参赞,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中国驻阿根廷大使,中国驻巴西大使,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中国驻墨西哥大使;2001年退休后,任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副会长。


本文音频


本文内容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 

伊莎贝尔·庇隆原名玛丽亚·埃斯特拉·马丁内斯·德·庇隆,是庇隆的第三位妻子。她是阿根廷历史上第一位女副总统,之后又成为阿根廷和拉丁美洲的第一位女总统。她的一生经历过荣辱沉浮,品味过世态炎凉,从演员到总统,从总统到囚徒,从囚徒到党的主席,迟暮之年又官司缠身,一波三折,变幻莫测,令人掩卷一叹。

舞蹈演员改行从政

伊莎贝尔·庇隆1931年2月4日出生于阿根廷西北部拉里奥哈省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银行职员,当父亲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供职时,她也随之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就学。

后来她学习弹钢琴,获得钢琴教师资格。20岁时,她加盟塞万提斯国家剧院芭蕾舞剧团,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取艺名“伊莎贝尔”,昵称“伊莎贝莉塔”。后来人们多用“伊莎贝尔”来称呼她,她的原名反倒只是在正式场合才使用。

1956年初,伊莎贝尔随团在巴拿马演出时,与庇隆相识,时年25岁。 

1945年就职的阿根廷前总统胡安·庇隆


庇隆是阿根廷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总统,在阿根廷政坛呼风唤雨30多年,在拉丁美洲乃至全世界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

1955年,阿根廷右翼军人发动政变,庇隆被迫出国,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流亡生活。

庇隆在巴拿马与伊莎贝尔邂逅之前,曾结过两次婚。第一位夫人奥莱丽亚·蒂松于1938年因患子宫癌病故,第二位夫人埃娃·杜阿尔特也患同样的病于1952年去世。

年轻时的埃娃・ 庇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伊莎贝尔与庇隆在巴拿马萍水相逢,正是庇隆落魄颠沛之时,她成为庇隆的私人秘书,从此放弃了自己的舞蹈生涯,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1961年,伊莎贝尔在马德里与庇隆结为伉俪。

胡安·庇隆和伊莎贝尔·庇隆


那一年,庇隆已经66岁,但他仍从马德里遥控在阿根廷国内的庇隆主义党的活动。伊莎贝尔作为庇隆的妻子和助手,开始时主要在生活上照顾丈夫,以后也逐渐在工作中帮助庇隆。她很注意向庇隆学习长期从政所积累的经验,谨言慎行,数年后她出任庇隆主义党的第一副主席。

在马德里侨居的伊莎贝尔(图源:《情系大洋彼岸》)


在他们客居马德里的10多年中,由于阿根廷几届政府均不准庇隆回国,伊莎贝尔曾数次代表庇隆去阿根廷活动,为庇隆做联络工作,寻求支持,调解正义党内各派之间的纷争。

1965年,伊利亚总统允许正义党取得合法地位。在当年3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正义党获得了30%的选票,使侨居马德里的庇隆深受鼓舞。他派伊莎贝尔去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与正义党的其他领导人会晤,协商发起要求政府准许庇隆回国的运动。

同年10月,阿根廷国内举行省长选举,伊莎贝尔奉庇隆之命,回到阿根廷履行政治使命。眼看正义党就要东山再起,强硬派军人深感忧虑。

1966年6月,他们在陆军司令翁加尼亚将军的领导下发动政变,推翻了伊利亚政府并宣布解散政党。伊莎贝尔被迫返回西班牙。

1971年12月,拉努塞总统放松党禁,伊莎贝尔再次奉命回到国内活动。

夫唱妇随,联袂竞选正副总统

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阿根廷军政府的日子已经很不好过。预算赤字控制不住,1972年通货膨胀率高达58.5%,人民对军政府强烈不满。游击队的反政府活动日渐增多,抢劫银行、暗杀军警、绑架外国经理等事件屡见不鲜。

最为轰动的一次是左翼游击队绑架并暗杀了前军人总统阿兰布鲁。军政府加强镇压,但游击队的活动却愈演愈烈。工人们也举行大规模的反政府街头抗议活动,屡遭军警武力镇压。鉴于那时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时任总统的拉努塞将军决定择机还政于民。

1972年,胡安·庇隆和伊莎贝尔·庇隆在西班牙。


大选定于1973年3月举行,允许正义党参加竞选,但仍不准庇隆本人参选。庇隆指定坎波拉作为正义党的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获得了49%的选票,坎波拉当选总统。在议会选举中,正义党也赢得了多数。

1973年6月,伊莎贝尔随庇隆在长期流亡国外之后回到了阿根廷。坎波拉就任总统刚两个月,就于1973年7月辞去总统职务,同时决定立即再次举行选举,这样可以让庇隆参选,名正言顺地把总统职务交给庇隆。正义党决定由庇隆和伊莎贝尔夫妇作为该党的正副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

伊莎贝尔接受群众欢呼


在1973年9月举行的新一轮选举中,庇隆夫妇以61%的高票当选。夫妻俩同时分别出任总统和副总统,伊莎贝尔既是阿根廷第一夫人,同时又是副总统,这不仅在阿根廷历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在世界史上也绝无仅有。

1973年10月,庇隆再次出任总统,雄心不减,提出了实现“国家复兴”和“民族解放”的执政纲领。但是此时的庇隆毕竟已经78岁高龄,体弱多病,伊莎贝尔曾数次代替庇隆临时行使总统职务。

1974年7月1日,庇隆在第三次出任总统后不到9个月就离开人世,把治理国家的重任遗留给了妻子。

受命于危难之际

1974年7月1日,伊莎贝尔正式继任总统,成为阿根廷和拉丁美洲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同时兼任正义党主席。43岁的女总统深知自己身上担子之重,决心尽力工作,以不负庇隆的重托。她受命于危难之际,宣誓就职接任总统时,阿根廷正面临堆积如山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伊莎贝尔·庇隆出任阿根廷总统


首先,正义党内四分五裂,主要分为倾向派、正统派、传统派和洛佩斯·雷加派等四派。它们竞相对伊莎贝尔施加影响,派系之间争权夺利、斗争激烈。庇隆在世时,凭借他的威望和经验,还能大体控制局面。庇隆去世后,已没有人能调和党内各派间的矛盾和斗争。由于党内矛盾重重,她未能按照她丈夫的劝告,在新政府中为反对党巴尔宾安排一个职务。

为了缓和党内矛盾、赢得各方支持,伊莎贝尔于1974年11月安排包机把庇隆的第二位夫人埃娃的遗体从马德里运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存放在总统府,供敬慕者瞻仰,并开始筹建规模宏大的伟人祠,作为安放庇隆和埃娃遗体的最后场所。她想借助庇隆和埃娃的巨大威望来增强庇隆主义党内部的凝聚力,但此举对平息党内斗争收效不大。

阿根廷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图源:《情系大洋彼岸》)


在伊莎贝尔执政期间,正义党内洛佩斯·雷加这一派的势力膨胀很快,对伊莎贝尔具有最大的影响力。

雷加原是庇隆的秘书和亲信,曾担任正义党总书记,为庇隆回国重新执政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庇隆1973年10月第三次出任总统时,任命雷加为总统私人秘书兼社会福利部长和警察局局长。伊莎贝尔接任总统后,雷加继续留任。此人迷恋占星术,从事极右暴力活动,名声不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在他的影响下,伊莎贝尔先是清洗了内阁中的温和派部长,以后又对包括正义党激进分子在内的左翼进行镇压。

对洛佩斯·雷加的过于倚重,使伊莎贝尔大权旁落。在议会中,正义党人也出现了分裂,使女总统失去了原先在国会中所拥有的可靠多数。

其次,如何对待游击队及右翼准军事组织,也是摆在伊莎贝尔面前的一道棘手难题。大量诞生于军政府统治时期的游击队成分复杂,政治倾向各不相同,它们拒不承认庇隆和伊莎贝尔领导的新政权,继续频繁地进行绑架、暗杀等活动。

最大的游击队组织有两支——“蒙托内罗斯”(主要在城市活动)和“人民革命军”(主要在土库曼山区活动)。洛佩斯·雷加以对付游击队为借口,成立极右准军事组织“阿根廷反共联盟”(3A联盟),进行针对游击队的暴力活动,对左翼人士进行大规模的政治迫害。

政府宣布“人民革命军”为非法组织,禁止其出版物。左翼游击队则指责伊莎贝尔支持“阿根廷反共联盟”,“挪用本应用于扶贫的款项”。

当时左翼势力在大学中很有影响,对政府构成威胁。伊莎贝尔一度关闭大学,清洗左翼教职员工,任命了新的教育部部长和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校长,遭到左翼的猛烈抨击。

左翼和右翼的暴力活动交替升级,人们普遍感到恐惧不安。伊莎贝尔政府别无良策,不得不于1974年11月宣布戒严。

伊莎贝尔总统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经济上的困难,政府债台高筑。1974年国家财政赤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8%,1975年更上升到12.5%。外国在阿根廷的投资活动几乎完全停止。政府靠增印钞票和发行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和偿付外债,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1975年通货膨胀率达335%,1976年更高达499%。物价急剧上涨,人们怨声载道。

石油输出国的提价影响了阿根廷的国际收支。农业收成令人失望。欧洲共同市场禁止进口牛肉,使阿根廷的出口遇到困难,外贸出现逆差,外汇储备下降了50%以上。加上洛佩斯·雷加这一派与经济部长阿塞·贝尔·海尔巴尔德又有矛盾,雷加联合部分工会和农会,迫使贝尔于1974年辞职,由经济学家戈麦斯·莫拉雷斯接替,但后者也未能控制住通货膨胀。

由于经济情况不断恶化,比索的官方汇率与实际币值的差距越来越大。人们为保值,竞相争购外汇,汇市投机活动猖獗。企业家抽逃资金,金融市场混乱,经济失控。

1975年3月,阿根廷政府被迫宣布比索大幅度贬值,严重影响到中下阶层的实际收入。工会在工人们的压力下,向政府提出了强烈要求,经济部长莫拉雷斯被迫辞职。

在洛佩斯·雷加的影响下,伊莎贝尔任命塞雷斯蒂诺·罗德里格斯为新的经济部长。后者执行了一个由洛佩斯·雷加设计的经济计划:比索贬值100%以上,汽油涨价175%,电费及其他公用费上涨75%,而工人工资的提高不超过38%。这些措施明显降低了工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使历来支持正义党政府的工会领导人左右为难。为了强制推行这个经济计划,必须更换工会领导。为此,伊莎贝尔政府在冶金、机械、印刷等行业工会换上了更为顺从的工会领导人。

这些被称为“罗德里格斯计划”的经济措施不得人心,引起工人们的强烈抗议。总工会宣布总罢工,不仅反对“罗德里格斯计划”,而且明确要求驱逐洛佩斯·雷加。

为了控制局面,伊莎贝尔被迫急转弯,同意增加工人工资和将工资与物价挂钩,同时还解除了此项经济计划的幕后指挥洛佩斯·雷加及罗德里格斯的经济部长职务,由安东尼奥·卡菲埃罗继任经济部长。她想通过改组内阁缓和矛盾,但卡菲埃罗也未能改善经济形势。

阿根廷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军人势力重新抬头。军队领导人要伊莎贝尔总统辞职,遭到她的拒绝。参议院任命伊塔罗·鲁德尔为议长。

1975年9月13日,伊莎贝尔因健康原因请假,由鲁德尔参议长代行总统职务。当时的形势如此险恶,一次新的政变迫在眉睫,三军领导人只是在等待适当时机下手。一般人估计伊莎贝尔可能不会再回到总统的岗位上来,但出乎大家意料,她于11月6日恢复了总统职务。




- 未完待续 -

出处 | 《情系大洋彼岸》(2008年10月出版)

本文作者 | 沈允熬

图片 | 本书及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凤凤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外交官说事儿
更多精彩外交故事,尽在外交官说事儿——通过介绍这一神秘群体的成长历程、爱国传奇、外交生涯、礼仪素养、生活逸趣等内容,让更多人了解有血、有肉、有情怀的中国外交官。公号由资深外交官张国斌先生于2016年创办,委托礼赢天下(天津)运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