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第一位女总统(下)

文化   2024-10-11 17:25   天津  


作者简介


沈允熬  1937年7月生,浙江慈溪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外交学院,同年入外交部;先后任中国驻古巴大使馆职员、随员,外交部欧美司副处长、处长,中国驻秘鲁大使馆一等秘书、参赞,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中国驻阿根廷大使,中国驻巴西大使,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中国驻墨西哥大使;2001年退休后,任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副会长。


本文音频


前文链接



拉美第一位女总统(上)


本文内容




命途多舛 大起大落

这时的阿根廷政府已经风雨飘摇,没有什么威信可言,物价飞涨、政局混乱,国际储备中可自由支配的外汇只剩下2300万美元。

1976年3月24日凌晨,由陆军司令魏地拉、空军司令阿格斯蒂、海军司令马塞拉领导的三军发动政变,以反颠覆为名,调动军队占领战略要地,软禁了伊莎贝尔,解散了议会和最高法院,接管了总工会,逮捕了工会和学生领袖等各界要人。

中间为魏地拉将军


同年6月23日,伊莎贝尔被判处8年徒刑,被关押在海军某营地。1981年夏,伊莎贝尔在度过长达5年的阶下囚生活之后,被判犯有“腐败罪,取保释放,永久不得录用”。她随即去马德里,重新过起了流亡生活。

星移斗转,否极泰来。1983年,即1976年军人政变之后7年,军政府被迫举行大选,恢复法治与民主,激进党人劳尔·阿方辛当选总统。伊莎贝尔应邀回国,参加了阿方辛总统的就职仪式,阿方辛宣布归还她被没收的财产。同年年底,伊莎贝尔被宣布无罪并再次当选正义党主席。

1985年2月,正义党发生分裂,成立了两个互相对峙的中央。伊莎贝尔对此深感痛心,愤然在马德里家中宣布辞去正义党主席职务。同年7月,正义党实现统一,伊莎贝尔再次当选为正义党全国统一委员会主席。

1986年,正义党改选领导班子时,55岁的伊莎贝尔急流勇退,主动辞去了自庇隆去世后一直由她担任的正义党主席职务,但仍被选为正义党的名誉主席。

伊莎贝尔是庇隆的第三位妻子,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将她与庇隆的第二位妻子埃娃·庇隆相比。埃娃当年辅佐庇隆执政,济贫扶困,关心妇婴和老人等弱势群体,在阿根廷政坛有重大影响。埃娃的超凡表现增添了她丈夫的魅力。埃娃与庇隆配合默契,成功地组成了一部能量巨大的政治机器。

因为有这样的历史背景,人们自然也会对伊莎贝尔寄予很高期望。伊莎贝尔本人也意识到这一点,她曾表示要“步埃娃的后尘”。在正义党的集会上,她举着埃娃的像,领着大家呼口号。观察家们注意到,她的某些举止、服装和发式也模仿埃娃。

埃娃和伊莎贝尔均是演员出身,都在青春年华时代与庇隆相识后从政,先后在阿根廷政坛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埃娃当了6年总统夫人,在事业的巅峰因病去世。作为庇隆与工会之间的联络员、“埃娃·庇隆基金会”主席和庇隆主义党妇女部主席,埃娃进行了大量的政治和社会活动,深得人心。她的影响力之大甚至可与庇隆本人媲美。

伊莎贝尔当总统仅一年又八个月,壮志未酬就身陷囹圄。那是一段混乱的、令人痛苦的时期,充满矛盾和斗争。

研究阿根廷历史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论领导能力、个人魅力和魄力,伊莎贝尔难以与埃娃相比。伊莎贝尔缺乏执政经验,在正义党内也没有多少根基。庇隆在世时,她可以在丈夫的庇荫下帮着做些工作。庇隆逝世后,由她领衔治理一个深陷危机而又严重分裂的国家,实在有点勉为其难。但造成这种局面与其说是伊莎贝尔个人的悲剧,不如说是阿根廷民族的悲剧。

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繁华的步行商业街(图源:《情系大洋彼岸》)


20世纪初,阿根廷曾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远高于当时的许多欧美国家。阿根廷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人民的文化和教育水平较高,国内又没有什么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具有许多成为一个发达国家的有利条件。但是多年来,阿根廷周而复始地发生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迄今仍未摆脱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个中原因被有些专家学者视为“20世纪最大的政治之谜”。


军人和文人交替执政是阿根廷政治生活中多次发生的现象。军人统治搞几年搞不下去了,就举行大选“还政于民”。文人搞几年搞不下去了,军人又发动政变把文人推翻。政局剧烈动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矛盾加剧,又是政局不稳的重要原因。如此恶性循环,到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的经济地位已经衰落下来,与40年代庇隆第一次当政时的经济状况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人们当然不能忽视埃娃和伊莎贝尔在个性、能力和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但更不能无视她们两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因而有很多不同的机遇。

埃娃虽然有上百万的支持者为她摇旗呐喊,要求她出任副总统,但由于当时军队内外反对派的强大压力和歧视妇女的强大习惯势力的牵制,埃娃最终还是没有能当上副总统。另一方面,埃娃处于庇隆的鼎盛时期,她虽没有副总统的称号,却拥有足够的权力和财力去做她想做的事情,因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伊莎贝尔不仅当上了副总统,而且继任了总统。这反映了1947年阿根廷妇女取得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之后的20多年中,阿根廷社会发生了重要变迁,妇女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已经明显改善。在这个意义上,伊莎贝尔的运气要比埃娃好。

然而伊莎贝尔的荣升发生在庇隆政治生涯的后期,正义党内派系纷争加剧。伊莎贝尔虽贵为总统,却有令难行、有禁不止,更没有财力能像埃娃时期那样搞那么多的福利、扶贫和基本建设。在这个意义上,伊莎贝尔的运气又远没有埃娃好。

阿根廷曾经是这么富裕的国家,却长时间深陷危机而不能摆脱,令人扼腕叹息。在伊莎贝尔之前和之后的多届阿根廷政府,均未能使阿根廷走上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当然也不能苛求一位纤弱女性能够扭转乾坤,实现七尺须眉也未做到的事情。

伊莎贝尔对中国友好。1973年5月,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邀请,伊莎贝尔以正义党副主席的身份访华。那时正义党已经在阿根廷大选中获胜,庇隆与伊莎贝尔即将从马德里回国。她带来了庇隆将军对毛泽东主席和中国革命的敬意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周恩来总理等会见了她。

当时周恩来总理已经75岁高龄,仍日理万机。伊莎贝尔不好意思占用周恩来总理太多的时间,谈了一会儿就想告辞,没有料到周恩来总理与她进行了长谈,还请她共进晚餐,坦诚地就正义党再次执政后可能遇到的一些政策性问题提出了忠告,使她深受感动。

阿根廷前总统梅内姆


1997年3月,由正义党人梅内姆任总统的阿根廷政府决定成立全国纪念庇隆将军常设委员会,由梅内姆总统和伊莎贝尔共同担任该委员会的主席。此后,她很少见诸报端,也不轻易露面。

晚年伊莎贝尔仍官司缠身,不得安宁。(图源:《情系大洋彼岸》)


伊莎贝尔现仍居住在马德里。76岁高龄的她患有甲状腺疾病,后来又官司缠身,被西班牙警方预防性拘留。阿根廷法院要求西班牙引渡伊莎贝尔,因为阿国内有人控告她30多年前执政期间,批准“阿根廷反共联盟”镇压左翼反对派,导致1500人死亡和失踪。

这位拉丁美洲的第一位女总统一生坎坷,年逾古稀仍不得安生。




- END -

出处 | 《情系大洋彼岸》(2008年10月出版)

本文作者 | 沈允熬

图片 | 本书及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凤凤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外交官说事儿
更多精彩外交故事,尽在外交官说事儿——通过介绍这一神秘群体的成长历程、爱国传奇、外交生涯、礼仪素养、生活逸趣等内容,让更多人了解有血、有肉、有情怀的中国外交官。公号由资深外交官张国斌先生于2016年创办,委托礼赢天下(天津)运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