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北寻药记

文摘   2024-09-21 21:00   广东  







诸君安好,我是问止中医的崔祥瑞。


前段时间,林大栋医师浩浩荡荡的开展了“医脉寻踪”活动。我虽心向往之,但因工作未能并肩同行,实乃憾事。


医脉寻踪


关外白山访好药,岭南再聚写终章



六月,受台湾顺天堂药业总经理庄博士之约,共赴大东北考察探寻药材。我将办公室诸多繁杂事务抛掷一边,断舍离,抽身前往。


古人常在游览名山大川、凭吊历史遗迹之间,增长阅历见识,开阔胸襟格局,完成修齐治平的人格升华。此行,我亦在游历与实践之中,对诸多中药材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世人常言“医药医药”,然医与药实乃两界。吾辈事岐黄之业,须深知中药之精髓,一则深知药材,方能选购正宗上品道地之药材;二则精通药性,方能精准施药,惠及患者。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此行所得颇丰,遂在奔波中抽时间坐于案前,将此次“大东北寻药之旅”点滴化为笔墨,撰写成“寻药记”与诸君共赏。


01
智者不入爱河
铁锅只炖大鹅


东北人认为那些不顺利的事,没有啥是一顿铁锅炖解决不了的:智者不入爱河,铁锅只炖大鹅,爱河伤心又难过,大鹅暖心又抗饿。如果实在解决不了,那就再加顿烧烤。


2024年6月13日(周四)我从深圳出发抵达长春。到宾馆匆匆忙忙办理入住后,就前去“干饭”,去吃正宗地道的铁锅炖。



一起干饭的伙伴有台湾顺天堂药业总经理庄博士、大东北地主韩总(顺天堂药业多年的合作伙伴),以及庄博士的两位从业汉方药的朋友。


我们一群人围着冒着热气和香味的大铁锅侃侃而谈,分享中药学、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内容。


铁锅炖的特点是随心所欲且好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长的、河里游的、海里浪的,都能炖进铁锅里,实在是舟车劳顿后,令人满足的一餐。



一顿饭,有吃自然也要有喝。席间,大家频频举杯,推杯换盏,须臾间一瓶五粮液就下了肚。



庄博士忽而抬手自袖中取出一包茶叶样的“黑色不明物体”,嘱咐店家以此泡茶,说:喝这个能醒酒!



须臾,水沸茶成。泡后的茶水呈现出一种鲜艳诱人的红色,有点像工业色素(我不敢喝)。


庄博士邀我先品尝。我轻啜一口,顿觉酸意盈口(说实话味道不怎么样)。


庄博士解释此物清凉解暑、生津止渴,而且颇受广大女性欢迎。众人左右猜测,终不知其为何物。庄总露出蜜汁微笑,说道:这是洛神花。


洛神花


性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脾经。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仆伤痛。


《中华本草》:“敛肺止咳;降血压;解酒。主肺虚咳嗽;高血压;醉酒。”


《本草纲目》:“若欲清热解暑,涤肝明目,利咽滋肺,下气止咳,皆宜用之。”


洛神花味道偏酸,维生素C的含量很高,常被添加于各类花果茶和果酱中。


而干制的洛神花经热水冲泡,茶汤会呈现出诱人的红色。中医夏季小甜水酸梅汤中,洛神花属于必不可少的调色原料。



本以为庄博士也就随身带着洛神花以便泡茶,没想到他像机器猫一样,又从“百宝袋”里抽出一袋金黄的小花。我敏锐的认出来这是石斛花,因为之前在云南时实地考察过石斛,对它的了解比较透彻。



铁皮石斛花


不仅继承了铁皮石斛本身的功能,如滋阴、清补、名目、清热止渴、滋养五脏、延年养颜等等,而且还具有解郁的独特功效——其气清香,味轻清,善疏达,“轻扬宜畅,善走上焦”,温和养胃,能解郁。


“百宝袋”里的好东西真不少,庄博士又从里面拿出桑椹给大家分作零食。


桑椹


《滇南本草》记载:“桑椹子,味甘、酸。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故桑椹可适用于肾虚精亏导致的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潮热盗汗、耳鸣耳聋、五心烦热、牙齿松动、足跟作痛等。


桑椹大家都很熟悉,性味甘、酸,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的作用。临床常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症。



我问庄博士,百宝袋里是不是还有东西?赶快“慷慨解囊”,再过一会饭就吃完了。没想到他竟然真的又取出一包精致的“抹茶”,递与大家品尝。


品尝过后,我们皆以为这就是正常的抹茶,也有茶叶的香气。出其不意的是,这竟是由桑叶精心炮制而成,根本不是茶叶。



图中左上角的药材看起来很像抹茶,实际上是桑叶制成的粉末。


桑叶


甘、苦,寒。归肺、肝经。可以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还有一定的止汗效果。


《本草纲目》载:“经霜桑叶,除寒热盗汗,末服。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本草摘要》记载桑叶:“以之代茶,常服止汗。”


古人把经霜后的桑叶称为“神仙叶”,认为“人参热补、桑叶清补”,很是推崇它的补益作用。


炮制的桑叶粉,可以替代抹茶制作一些小点心。抹茶虽来自于我们古代末茶,但却兴盛于日本,它的源头则是宋代的“点茶法”。


▲《文会图》(局部),北宋书画家赵佶绘


点茶法是将茶磨碎、研细,最好能用罗筛出细末,然后将茶粉放入烫热的盏中,先加一点水调成糊状,然后用茶筅[xiǎn]“击拂”茶汤,击拂出均匀细腻的泡沫。


器具还是动作,都很像我们打鸡蛋的时候搅拌蛋液,由于具有竞技意味,因此也叫“斗茶”。


谁打出的白色茶沫更多,茶沫就破灭得更晚,茶汤边界就显露得更晚,谁就能赢得比赛。


▲电视剧《梦华录》


02
中国鹿稀缺
日本鹿泛滥


席间,我们还聊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日本北海道的鹿数量泛滥。北海道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非常高,许多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尤其是鹿和熊等动物,由于没有天敌(日本曾大量捕杀鹿的天敌日本狼),数量多到它们的存在已经是灾害了。


▲可以吃到鹿肉和熊肉的日本餐厅


2011年,北海道梅花鹿野外种群约有77万头野生梅花鹿。发展到如今,已经超过400多万只。


过多的梅花鹿对城市交通、农田以及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压力,它们吆五喝六、成群结队,进攻北海道居民的生活区,蚕食公园林木、植物,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日本每年有上万起交通事故因梅花鹿乱闯、暴动引起。


为了能保护生态,日本政府鼓励“赏金猎人”在限定季节内可以打猎。打到一头鹿,政府还会补给猎人费用,折合起来大约是400元人民币。


猎完鹿之后,本地人会把鹿肉做成食品,于是就剩余大量的鹿茸鹿角无处使用。聪明的顺天堂药业于是有计划在北海道建厂,在当地采购鹿茸鹿角用于中药制药——不仅品质正宗(纯野生啊),而且价格公道(没人要啊)。



庄总还聊到在欧洲等地区有很多自然脱落的鹿角,就散落在大自然中,慢慢堆积成了废物。春末或夏天,成年雄鹿利用强壮美丽的鹿角争夺完配偶和领地之后,鹿角便开始自然脱落。


欧洲人不知道鹿角能做什么,甚至还有宠物公司将鹿角做成狗狗的磨牙棒。在中医人眼中,实在是有些暴殄天物。于是聪明的顺天堂药业自然从欧洲进口天然又划算的鹿角,用于熬制龟鹿二仙胶。



在中国,鹿茸鹿角格外的昂贵且稀缺,在其他国家的处境却不一样。通过国际化的视角来看待中药的供给,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03
凌晨4点的鹿乡镇

全国最大鹿茸交易市场


次日清晨四点,我被迫从睡梦中苏醒,强撑着眼皮,踏着朝露疾步赶往鹿乡镇的鹿茸交易早市。鹿乡镇位于吉林长春双阳区的西部,这里90%的居民都从事梅花鹿养殖及相关产业。



这里是我国养殖梅花鹿的发源地,人工驯养梅花鹿已有300多年历史,建有“中国最大梅花鹿标准化养殖基地”“国内技术最先进的鹿产品系列研发基地”“世界鹿及鹿产品最全的集散基地”。


这里也是全国最大的鹿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每年5至9月鹿茸大量上市的时候,全国各地的采购商、经营商云集鹿乡镇鹿,清晨四点就开始交易,成为鹿乡大集。



和南方的夜生活丰富不同,东北天亮的早,三、四点钟天边就开始泛白了。这也让大部分人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传统习惯,晚上休息的早、白天起得早。


这里的集市五点半左右人是最多的,过了这个时间就越来越少,七点半开始大集就已经渐渐散去。



第一次近距离目睹那么多鹿茸,一下就把我朦胧的睡意驱散了。



除了鹿茸,还有鹿心、鹿鞭等丰富的产品在这里批发零售。看到可爱的鹿鹿被切的七零八落,我难免内心有点难过。但又想到这毕竟是为了治病救人,又多少有点安慰。



逛完鹿乡大集,当地养鹿人带着我们走进鹿养殖场参观了一圈。



先去看了梅花鹿,梅花鹿个头娇小,像可爱的小姑娘。又去看了自家的马鹿,马鹿马鹿,果然长得像马,所谓“指鹿为马”必然就是指的马鹿了,马鹿长得“人高马大”,像大老爷们。



在马鹿场,我见证了现场割鹿茸的过程。


鹿茸与鹿角的差异,就是是否骨质化,鹿茸是雄鹿初生时未骨化而密生茸毛的幼角。


自然环境中的鹿,鹿角脱落后,会在第二年的春天再次长出鹿茸。与其他动物药材相比,割鹿茸不会影响鹿的正常生存。


骨化后的鹿角就像是我们的指甲,即使剪掉也不会有太多反应。但鹿茸还没有完全骨化,处于生长阶段,所以采割鹿茸需要麻醉剂的帮助。



养鹿人给鹿吹了麻醉针,十来分钟之后,马鹿就摇摇晃晃,像是喝醉了酒,醉卧沙场了。之后,养鹿人还要把鹿的眼睛蒙上,以防它看到一些不该看的。再用绳子缠绕住鹿茸的底座,拿锯子采割鹿茸。



鹿在被割掉鹿茸后,创面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仅靠自身血管断端的强力收缩,使血流完全停止,这种生命力真是令人赞叹。


虽然鹿靠自己也能恢复,但毕竟拿了人家的东西,最起码止血药粉要给人撒上。还要打上一剂清醒针,一分钟不到,鹿就摇摇晃晃站了起来。不知道它是不是感觉自己脑袋轻松了很多。


为我们奉献了宝贵鹿茸的小鹿


割下来的鹿茸,拿在手里还很有温度,我一方面于心不忍,二方面觉得蛮有趣的。


▲手拿鹿茸的我


之后我们又去了鹿茸加工厂,看是如何把鲜鹿茸做成干鹿茸的。鹿茸的炮制不仅仅是烘干那么简单,是有一套古法的。



首先是对鹿茸的切面进行封闭处理,避免炮制过程中的药性和营养流失。



而后是“水火共制”,将鹿茸蒸制后低温烘干,多次炮制。



有些炮制鹿茸的方法,要在锯口面灌入热白酒或牛奶至润透,而后蒸制。而我们这种方法所需要是时间更久,反复蒸制,往往一根鹿茸需要两周的时间才能炮制完成。



了解了炮制过程后,我们去看切茸,看师傅如何将其切成薄薄的小片。


这是鹿茸中的“软黄金”,全腊片


在切茸的地方,伙伴采购了一些鹿茸制品。这次采购可都是正儿八经的真货,没有一丝的造假(市场上鹿茸造假之严重,我就不详细说了,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之后我们就告别养鹿人,奔赴白山市靖宇县。



04
白山靖宇

东北林蛙


靖宇县位于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左岸。原名濛江县,后因纪念东北民主抗日联军总司令、民族英雄杨靖宇殉难而改名为靖宇县。


这里的中药材道地性强、药材品质优良。“靖宇林下参”“靖宇平贝母”等9种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称号。


抵达后我们先看了雪蛤、桦树茸等药材,雪蛤是南方的叫法,东北人更熟悉的称呼,是叫它林蛙、东北林蛙、哈什蟆。


由于林蛙需要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下冬眠100多天,故得名雪蛤。它饮清泉甘露、食百种昆虫、历霜雪而成,在延续自己的生命力方面无人能及,有着迷人的魅力。



“生在青山绿水间,食用昆虫饮甘泉。万木葱茏逢春醒,千里雪封越冬眠。昔日饥寒无人问,今朝饱暖有家园。油髓骨肉健力宝,愿为诸公延华年。”一首诗人笔下的《林蛙》,精妙地描绘了林蛙的生长习惯与药食价值,而诗中提及的“油髓”就是素有中药界“软黄金”之称的“哈蟆油”。



哈蟆油


《本草纲目》记载它:“解虚劳发热,利水消肿、补虚损。尤益产妇。”


《中药志》记载:“哈蟆油补虚、退热、治体虚精力不足。”


《中药大词典》记载蛤蟆油具有独特的“补肾益精、润肺养阴”之功效,用于治疗“病后、产后虚弱、肺痨咳嗽吐血、盗汗”等症。


《中国药典》收载蛤蟆油有“补肾益精,养阴润肺”之功效,用于“阴虚体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盗汗不止、劳嗍咳血”等症的治疗。



东北林蛙是中国东北山区的特有蛙类,口感类似蟹膏,特别好吃,曾是餐桌的常客。


南方有甜品木瓜炖雪蛤,而东北有个名菜林蛙炖土豆。


如果说铁锅炖大鹅和小鸡炖蘑菇的江湖地位,相当于郭靖和乔峰;那林蛙炖土豆,则是少林寺扫地僧级别的隐藏高手,只有阅菜无数、看破红尘纷扰的本地老饕才能解锁。



林蛙入菜,通常要保留它完整的形态,所以外地的伙伴看起来可能觉得有些惊悚。


实际上它在明、清两代已成为贡品,被列为宫廷八珍(参、翅、骨、肚、蒿、掌、蟆、筋),四大山珍(熊掌、哈氏蟆、飞龙、猴头)和东北新三宝(哈氏蟆、红景天、不老草)之列。可以说林蛙是长白山脉中的“活人参”。



这里插播一条外地伙伴不知道的冷知识:林蛙是世界范围内极少数的冰冻条件下也能存活的动物,在体内结冰的情况下也能存活。


依据《黑龙江省2024年禁渔期通告》,黑龙江省境内野生林蛙种群的禁捕时间为全年。


林蛙一般出没于林子的北边,因为气温较低日照时间较短,故林蛙又有一个小名叫林北。盗猎分子抓林蛙的时候为了防止被抓都会说是去抓林北,还要把藏在树洞里的林蛙赶出来堵住树洞,这一行为被称作塞林木。


2020年5月29日,国家农业农村部正式将林蛙列为“水生动物”进行管理。养殖户们只需要办理林蛙“回捕证明”,就可以养殖销售林蛙了。



东北林蛙对温度、湿度、食物、越冬条件等要求苛刻,人工难以完全模拟它需要的生存环境。林蛙养殖有个传统叫“人养蝌蚪天养蛙”。


等蝌蚪变成蛙之后,林蛙会自行结伴上山,在树林里自由觅食。等到了冬天再回到水里冬眠,一待就是150多天。4年后,等达到商品蛙的标准,养殖户们再去水里抓林蛙。


虽然现在没有实现对林蛙的完全驯化,但半人工养殖模式已经让林蛙的数量日渐壮大。不仅可以在餐桌上吃到,也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保健品。



就在看林蛙的时候,我看到药房地上放着一堆一堆的“黑色煤块”。我忍不住好奇用我快速学习掌握的东北语调问:这是哈玩意?(自行脑补东北语调)


店主说:这黑疙瘩是桦树茸,跟桑黄一个类的。



桦树茸是一种多年生真菌,主要存在于北方地区的原始森林的白桦林里,大约上万棵野生的白桦树中可能会有一棵的树干上生长。


东北接壤俄罗斯,俄罗斯对桦树茸的研究和使用更为深入。


桦树茸是前苏联共和国、波兰、日本等国的民间常用药物,多年来,桦树茸在俄罗斯民间作为防治疾病的野生真菌。


1970年,前苏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作品《癌症楼》中记载:在俄罗斯一村庄,多年来熬制一种气味和色泽类似咖啡的神秘物体,结果村庄里无一人得肠胃病及癌症。人们长期服用的这种神秘物体就是桦树茸。



1955年,莫斯科医院宣布桦树茸为抗癌物质。


1961年,桦树茸在波兰等地区作为抗癌物质被广泛应用。


1972年,美国把桦树茸列入“特殊的天然物质”。


1978年,日本把桦树茸作为治疗肿瘤的治疗剂,并申请多项有关桦树茸的专利。


1979年,日本卫生福利部及韩国卫生部均认可使用桦树茸。


桦树茸通常用来泡水,可以降血糖、防三高、防癌抗癌、调理肠胃。



随后我们驱车沿山路而上,先参观一番蓝莓的种植地,继而前往五味子的种植地。蓝莓作为常见的水果,想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主要跟大家聊聊“五味杂陈”的五味子。



05
五味子
一药具备五种味道


林清玄在《越过沧桑》中写到:“最好的人生是五味俱全,有苦有乐、有泪有笑、有爱有恨、有生有死、有低吟有狂歌、有振臂千仞之刚也有独怆然而泪下,酸、甜、苦、辣、咸,此起彼伏。”


中药有五味:酸、苦、甘、辛、咸。


《唐本草》中讲五味子:“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因五味子里有酸、甘、苦、辛、咸5种味道,所以得名“五味子”。


五味子


《本草纲目》中记载五味子能“固精补髓,强志益气,令人目光有光,安神定志,明耳目,暖腰膝,治风癞痘疮,通关脉,破血。”


“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


《抱朴子》记载五味子:“五味者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移门子服之十六年,面色如玉女。”


意思说有个人,吃五味子吃了十六年,随着年岁的增长却依然有“年轻感”,面色如玉女。


五味子还有安心神、助睡眠的效果,正值夏季当令,我们可以常用五味子泡茶,效果尤佳。



品尝五味子,深究其药性,恰似解读品味人生。舌尖初触五味子,开始感受到的是酸味,慢慢咀嚼,才能深入感受到辛与咸、苦与甜。一颗五味子,凝聚了中药世界的酸、苦、甘、辛、咸五味。人生亦复如是,世间百态,五味杂陈。


认识药性,品味人生,天地万物,大道相通。



06
林海参乡
长白山下抚松县


遍历五味子田,我们随即赶往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这里地处长白山脚下、松花江源头,享有“林海参乡”的美誉。广袤森林绵延了近52万公顷的土地,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5.76%。


抚松拥有460余年的人参栽培历史,“抚松人参”已成为全国的知名品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这里有国家级人参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还坐落着全球知名的人参集散地——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


抵达此地,我们与人参界的泰斗“人参老蒋头”汇合。在他店中,一窥正宗的长白山野山参风采。


▲拍山参时,玻璃上倒影出我的影子


图上这个山参大家可以一起鉴赏一下,它的含“金”量非常高,一株价值从几万到几十万。


左:人参专家老蒋头 右:顺天堂庄博士


野山参生长速度十分缓慢,可能30年的纯货重量才一钱。遇恶劣气候蛰伏地下不出苗,消耗体内养分,重量甚至呈负增长。



野山参珍稀非凡,难以经常享用。而上图这种“籽货”就比较适合我们日常食用了,它们的生长年份超过20年,是人工播种后自然生长,无人工干预和移栽的山参。


但不是所有的林下山参都是林下籽,对应的叫趴货,趴货即移栽及人工干预过多的。



第二天又是起了个大早,我强撑着眼皮,四点多起床去人参早市。



在蒋总的引领下,我们先是细细观赏了园参,又鉴赏了新鲜出土的山参。



园参顾名思义,乃人工精心搭棚筑池而植,又叫园林参、园子参,是市场应用最广泛的人工种植人参,也就是普遍入药的人参。



后面来到专门交易野山参的区域,蒋总给我选了一些很老(至少20年)的小个头刚出土的鲜山参,蒋总说:“这些适合自己吃,别看小,年岁够了,没有人工干预过。”我当然立刻选择无条件相信蒋总的判断,从捉襟见肘的微信支付里花“重金”买下来了。药典上说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而新鲜人参吃起来甜甜的。在后续的几天里,我每天就当零食吃一根,吃到第三天的时候下巴开始爆痘了——看来果然是好货。



蒋总还给庄总选了几颗年份更老的,其中有一株被蒋总鉴定为30年以上的优质野山参。价格实在感人,把囊中羞涩的我感动到内牛满面。


▲正在挑参的老蒋头


从参山参海中走出来,我们去到下一个地点——通化县。上山去看淫羊藿。


07
前往通化县
天公骤开颜


前往通化县的路上一度大雨,然而行至山间,天公却骤然开颜,放晴了天空。



青山如黛,绿水潺潺,白云悠悠,阳光洒落,令人心旷神怡,倍感舒适。



通化的优质药材资源丰富,主要有淫羊藿、人参、五味子、细辛、天麻等20余种道地药材。而我们抵达这里,主要是探访淫羊藿的种植地。



淫羊藿古书称之“婬羊藿”,民间又称之为“羊合叶”。


这个名字可谓十分“露骨”,直接、简单、通俗,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能力一样。


▲地上生长的即为淫羊藿


晋代陶弘景曾记载:“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食此藿也。”指淫羊藿能强肾壮阳,羊食用后淫欲不休,故将“一日百合”之羊称为“淫羊”。


它也有诸多别称,如三枝九叶草、仙灵脾、牛角花等。拿起来一株看看,确实是三枝九叶。



历代本草、医经等对于淫羊藿功效的描述,其功效可用九字涵盖: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这都是我所需要的。我应该开一家淫羊藿火锅店,用淫羊藿炖吃了很多淫羊藿的羊,以享广大男同胞们。


淫羊藿


《神农本草经》记载淫羊藿:“主阳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一名刚前。生山谷。”


《本草经集注》将云:“主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


《滇南本草》云:“兴阳草,生山中,月白绿叶,上有粉霜,边上有刺,根类阳物。味辛,性温。入足少阴、足厥阴二经。主治凡阳事不举、痿缩不升、久无子嗣者,服之可以兴阳治痿,其应如响。”



关于淫羊藿,还有一个从放山把头处听来的经验方:放山时遇到棒槌(人参),参花、参叶都不扔,下山时摞几把洋火叶子(淫羊藿叶子),秋天能弄到五味子,这三样东西放一块儿煮水喝,治糟老爷们儿大病嘞。野山参单吃都壮阳,如果和洋火叶子、五味子一起煮水,劲儿更大。


得了,我得开一家人参五味子淫羊藿一起炖的火锅店,最好再加上鹿茸。



下山后,我们受邀前往韩总的伙伴——常年专营人参的崔二姐家中共进午餐。饭菜准备的非常丰盛。



午间,我们还品尝了崔二姐极为独特的人参鹿茸酒,这酒60多度,烈性非凡,仿佛将长白山的豪放与深沉融入其中。喝完浑身冒汗,喝的我都不想开火锅店了,还是改行卖药酒吧。


饭后,我们参观了二姐家的酒窖与办公室,酒缸一缸又一缸,山参一根又一根,全是好货,价值不菲。



08
抚顺
细辛与人参


午后,我们酒还没醒,迷迷瞪瞪驱车驶向抚顺市。长白山脚下到处是灵药,而抚顺也不例外,处处蕴藏着自然的馈赠。


抵达抚顺,我们首先前往细辛基地。



细辛


细辛性温,归心、肺、肾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飘,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等治疗。


《本草纲目》中描述它:“根细而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


自古有“细辛不过钱(约现代的3g),过钱命相连”的说法,提醒我们对细辛的用量要非常小心谨慎。


那么细辛用量当真不能过钱吗?实则不然。


《伤寒杂病论》用细辛的方子有16首,细辛常用量为2至3两,乌梅丸的用量更是达到了6两。


按汉制折合今制有两种常用方法,1两可以分别折算为3.125g和 15.625g,无论是那种算法,乌梅丸中的细辛都远大于1钱(3g)。有学者研究文献指出细辛在北宋之前的常规用量为 20~30g,单次用量远远大于后世的“细辛不过钱”。



清代名医陈修园叹息道:“近医惑于‘细辛用不过钱’之邪说,宗亦难以力挽之”。


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一竿子打死,实在是“武则天守寡——失去李治(理智)”。



所以真正的临床,不能被“细辛不过钱”所限制,特别是我们经常面对疑难重症,要根据辨证施治和因人因病而异、对证下药的原则,方能达“有故无殒、亦无殒矣”。


从细辛田出来,我们又来到了西洋参、高丽参的种植地。



以前的朝鲜半岛被称为高丽国,而这里孕育的人参也就顺其自然地被命名为高丽参。


西洋参则主产于加拿大和美国。因为美国曾被称为花旗国,所以西洋参又有一个别称——花旗参。经过聪明的国人移植,现在西洋参基本都种植在长白山一带了。



这两种参都统属人参科,都有补元气、滋身体、生津止渴、宁神益智等功效。不同的是,高丽参性偏温,适合阳虚体质;西洋参偏凉,适合阴虚体质。


期间,种参人挖了二、三年龄的西洋参和高丽参,供我们对照鉴别——花蕾、叶子、根茎——相似却也不同。此刻的参株有效成分还积累不足,主要是观察参株的生长情况及形态。



下图为高丽参,高丽参的顶端有短而且粗的芦头,芦碗明显而且大,双芦则称蝴蝶芦。参条越粗的高丽参质量越好,表皮颜色呈黄色,称之为黄马褂;身段上部与芦头同宽,称为将军肩。



下图的左面为高丽参,右面为西洋参。可以看见它们的花有明显的区别。西洋参的根茎短一些,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



后面我们又参观了其他种植户的细辛种植地,鉴赏了一些其它的药物。晚上7点多,夜幕降临、月上枝头,所有药材的参观告一段落,这段旅程的故事也在此暂别。


我需要马不停蹄地赶往沈阳,次日从沈阳高铁再到济南,筹备我们济南药局和济南诊所开业。


09
疗病之功
莫行于药


古人有言:“济世之道,莫大于医;疗病之功,莫行于药。”


中药材质量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医师的临床治疗效果。如果没有好药材,再高明的中医也难以施展医术。


就像战场上的战士,弹药的真假优劣,关系到打出去的弹药能否消灭敌人。


而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干燥方法、贮藏和炮制等等环节,也都会对其有所影响。


我们一直十分重视中药材的品质和来源,力求道地与优质,为此也常常奔波于华夏大地的各处山川角落。



《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


《本草经集注》有言:“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多出近道,气力性理,不及本邦。所以疗病不及往人,亦当缘此故也。”


古代的药材以原生药材居多,所以疗效十分显著。现在中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必须要大量人工种植才能满足需求,更显优质的原产地药材稀少而珍贵。


一趟寻药之旅,到原产地的调研学习,让我自己回归到山川土地中,弯下腰,去感应天地万物的至简大道。


中医因药而兴,期盼能有更多的人珍视并守护这些中药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坚守初衷、返璞归真,关注药材的品质,才能确保中医药历经千载而不衰,延绵百世而不坠。


不才的本篇大东北寻药记暂到这里,但问止中医的寻药之旅,必然将会继续。


关注问止中医视频号
了解更多中医知识

关注“问止中医”视频号,学习更多中医知识,发扬中国文化!

问止
问止是“中医+科技”的领军企业,旗下有中医人工智能中医大脑、互联网医院、大医小课、精一书院、问止轻养等品牌。中医、科技、人文、消费,我们与你一起探索中医的更多可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