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细数东方千年文化中的精粹,酒必然占有一席之地。
酒是“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潇洒惬意;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英雄气魄;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小酌情趣;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豪放洒脱。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在诗仙李白的传世诗歌之中,酒被无数次提及。
他对天发问,“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他对地豪言,“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他对自己无愧,“且须饮美酒, 乘月醉高台”。
李白高呼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但有美酒就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大唐开元画师珍贵留念
喝多了正在整活儿的李白
5000年前的中国已经开始酿酒了。在甲骨文和金文上便有了“酒”字的出现。
“酒”字最早只有右半边的“酉”字,这一象形字便是模拟的酒坛子形状。
自人类刚刚学会农业生产时起,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从谷物和粮食的自行发酵中认识了“酒”。
《养生要集》记载了这样一段话:“酒能益人,亦能损人。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喝酒的理由,但酒一入肠,却是一把双刃剑。
一种是适度饮用,享受微醺的兴致。如果没有酒,刘关张可能压根没能结义;孙悟空还在天庭当弼马温没去大闹天宫;武松打不赢吊睛白额大虫;梁山一百单八将最多也就凑齐八个。
另一种则是过度饮用,曹孟德醉酒杀刘馥、张翼德醉酒被刺杀……历史上吃酒误事的教学也是数不胜数。
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厚,讲究饮酒方式便是其特点之一。饮酒需适度,无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不及等于无饮,起不到养生作用。
饮酒方式得当,才会有益于养生;方式不当,“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损躯命”。
酒的起源由来已久,而酒在中医药学上的应用同样源远流长,不可或缺。
酒与医素有不解之缘,古人创造“医”字,最早为“毉”字(和医字同音)。
“醫”的上半部是“殹”,是指治病时的扣击声,下半部分的“酉”,则是指医疗用的酒。上古的巫医们在治病时已经知道借助酒力,使药物达到更好的效果。
医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
《汉书·食货志》记载:“酒,百药之长”。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汤液醪醴论”之篇章,“汤液”“醪醴”都是当时不同酒的名称。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全书共计283方,其中用酒就达到40方之多。
历代医家不断整理前人经验、创制新配方、发展配制法,到了明朝的《本草纲目》设有“附诸药酒方”的专目,已经列有69种不同功效的药酒,全书更是共计酒方达200余种。
清·太医院编《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一书中,记载了国公露、红毛露、龟龄露、五加皮药酒、八仙长寿酒、健步虎骨酒等 19 种宫廷御用药酒。
高寿的乾隆皇帝常饮各种养生药酒,如松龄太平春酒、松苓酒等;慈禧太后则喜欢喝用桂花、菊花、莲花等为原料酿制而成的菊花白、莲花白和桂花陈酒。
先民以酒为药,医病驱邪。
中药制剂分为汤、丸、散、膏、酒等多种剂型,其中酒剂就是大家常说的“药酒”。
酒本身也是药的一种,其性温,温能祛寒,辛能发散,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舒筋散寒、行气和血;又因酒多为谷物酿造,味甘能补,故适量的饮酒还可补益肠胃。
酒可引行药势之功,提高其它药物的效果。酒的发散之性可以帮助药力外达于表,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
酒作为药物的载体,是一种独特的溶媒。
用酒剂和用水煎剂、汤剂疗效各异。很多中药的有益成分,用普通方式难以获取,而酒作为有机溶剂,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成分,充分发挥药效。
酒也是普遍受欢迎的饮品,酒与药的结合,弥补了中药苦涩的缺点,也增加了酒的风味。
很多人喜欢自己在家泡酒,但盲目泡酒,因自制药酒而导致中毒的案例并不少见。
有人觉得只要是中药都拿来能泡酒,有些甚至把好多种不同性味的中药材泡在一起,其实许多药材并不宜入酒。
而且药物的成分不同,也对应不同的适用范围,根据自身体质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才能合理滋养。
随着问止中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治疗之后,向问止的医师咨询——有没有什么平时吃的、喝的,比中药味道好、比食品功效强、还能天天来几口、吃喝起来要方便的东东,适合日常调养。
大家知道,我们有问止南北药局,负责精品中药炮制代煎发药。同时,我们也暗地里酝酿小半年,成立了问止“酒局”,推出了另外一个经过岁月洗礼仍历久弥新的中药剂型——酒剂。
在我们选方过程中,我们渐渐清晰了问止的酒剂理念:拒绝含有类激素的组方!
很多人自己泡药酒,会使用蛇、鹿鞭、虎鞭、海马等各种材料。
好不好呢?其实可以明确的回答:不好。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鞭”类效果很猛,因为其相比草本中药材会多一些激素作用。
药酒的滋补养生,取的是每日适量饮用,长期补益之道。
有些人会觉得喝完蛇酒、鞭酒,很哇塞、很管用,这实际上在透支你的身体,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强壮和健康是几乎不可能的,即使有,也是以很大的牺牲为代价的,长期而言对身体有害无益。
我们完全可以配比出让人“精力大增”的药酒组方,但这有违正确的补益之道。我们只做符合中医理念、真正长期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酒剂。
那么酒剂多不多呢?用一个字形容历史上的药酒方剂,那就是:多!
历史上药酒配方浩如烟海,有宫廷的、有民间的、有正儿八经的、有稀奇古怪的。如果你研究过药酒的发展史,保准你会得出跟我一样的结论——在先民眼里,万物皆可泡酒。
我们对药酒的使用和效果深入研究,最终敲定了经龚廷贤大师拟定,来自《寿世保元》的三款酒剂配方。
炮制之物必求其精,这三款药酒组方合理,成分安全有效。经问止医学团队根据现代人体质略做配方加减调整,能充分满足现代人的日常养生需求。
这位龚廷贤大师可不一般,人尽皆知的“乌鸡白凤丸”配方就出自于他。
龚廷贤的父亲龚信就精于医术,是明朝的太医官,著有《古今医鉴》16卷。龚廷贤从小耳濡目染,也爱上了医学,子承父业也成为一代良医。
龚廷贤对于内、外、妇、儿科、五官科、中医诊断和本草都非常精通,被称为医之国手。
鲁王张妃患鼓胀病,腹大如鼓,左肋积块刺痛,坐卧不宁。经太医多方治疗,均不见效,生命垂危。
鲁王召龚廷贤诊治,经诊脉开方,对症下药,终获痊愈。鲁王大喜,称之为国手,以千金酬谢,龚廷贤不受,乃命人出资刊刻了他所写的《禁方》一书,又画其像以礼待之,特赐双龙“医林状元”匾额一块。
他一生著作丰厚,著有《古今医鉴》《济世全书》《寿世保元》《医学入门》《病衡要》《本草炮制药用赋定衡》《万病回春》《种杏仙方》《小儿推拿秘旨》等医家经典。
▲ 龚廷贤续编其父著作
龚廷贤身为御医,最常接触的就是达官贵人,所以他非常擅长滋补,在他的方子里面有很多滋补食养相关的内容和理念,都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寿世保元》中。
龚廷贤亲身实践其养生方法,并获益良多,在普通人平均寿命有40-50岁的明朝,最终活了94岁,足以印证他养生保健的理论不是子虚乌有。
而问止酒剂的三款基础配方,均出自《寿世保元》。
龚师之万病无忧酒,适合体质平和之人,可全面调整五脏、延年益寿。
长寿与衰老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影响,与脏腑功能及气血充盈有关。衰老多是气血阴阳亏虚及脏腑功能衰退所致,以气虚、阴虚及肝脾肾不足最为常见,但并非全为虚证,其与瘀血、痰湿也有关系。
因此,延年益寿应以补为主,重视益气养阴和补肾益肝健脾。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精血同源,因此万病无忧酒注重阴阳并调、五脏兼顾。
无论是诸虚百损、未老先衰之人,还是想日常补养、延年益寿之人,都可尝试此万病无忧酒剂。
配伍:当归、川芎、白芷、白芍、防风、羌活、荆芥穗、地骨皮、牛膝、杜仲、木瓜、大茴香、破故纸、五加皮、威灵仙、钩藤、石楠藤、乌药、紫金皮、木香、乳香、没药、甘草、雄黑豆,共24味药材。
克重:共计623g/份药酒包。
此为药酒的药材包,配无纺布袋。根据个人浓淡偏好不同,一份药材包可浸泡5-10斤酒,一份药材包只泡酒一次,宜采用高品质的高度白酒。浸泡7天后方可饮用。
瓮头春是古代的一种美酒之名,有诗云:“瓮头春酒黄花脂,禄米只充沽酒资。”
延寿瓮头春是幸福家庭的男女活力必用方。
古语有云,“食色性也”。养生、补肾、滋阴、壮阳是人类历史上经久不衰的话题。
根据以形补形和吃啥补啥的传统理念,凡是一样的或者长得像的,都能拿来补肾。首当其冲的便是各种鞭类,驴鞭、牛鞭、鹿鞭、虎鞭等等,而且这一理念国内外互通。
在日本,男人把松茸和泥鳅看作是壮阳食物,前者长得像,后者则因为挺能钻。在法国,竹笋因为从地下突破地名的生长力量,也被认为是补肾食材。
马王堆汉墓出土有简书《十问》,其第二问就是“黄帝问于大成”,向其请教房中术。
大成回答:“君必食阴以为常,助以柏实盛良,饮走兽泉英,可以却老复壮,曼泽有光。接阴将众,继以飞虫,春雀圆子,兴彼鸣雄,鸣雄有精,诚能服此,玉策复生。”
简单翻译,就是想促进性能力,就要多吃禽类,包括鸟蛋、雄鸡等,照这么做,就能恢复阳刚。
由此我们可知,古人早就发现,真正有价值的补肾方式还是日常食养。
补肾壮阳的药酒繁多,但不了解配伍就乱吃乱用,不见得会有好的补肾壮阳效果。正值壮年的袁世凯,几乎顿顿都吃海狗肾,却最终把自己吃成了肾衰竭和尿毒症。
补肾是永远的话题。无论是肾气未充、需要调养,还是想要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人,都适宜这款延寿瓮头春。
配伍:天门冬、破故纸、肉苁蓉、粉草、牛膝、杜仲、巴戟天、川椒、淫羊藿、当归、头红花、白芍、生地黄、苍朮、熟地黄、白茯苓、甘菊花、五加皮、地骨皮、缩砂仁、白豆蔻、木香、丁香,共23味药材。
克重:共计2505g/份药酒包。
此酒剂中以破故纸、肉苁蓉、淫羊藿、锁阳、巴戟天等补肾益精;以天门冬、当归、生地黄等滋阴润燥生津;以白豆蔻、木香等温中散寒,全剂有补肾益精、滋阴壮阳之功。值得一提的是,此酒剂男女饮用皆宜。
根据个人浓淡偏好不同,一份药材包可浸泡10-20斤酒,一份药材包只泡酒一次,宜采用高品质的高度白酒。浸泡7天后方可饮用。
气血双补长春酒主补气血、去痰湿、强筋骨、祛风湿、轻身。
风湿骨病是风寒湿邪侵入人体所致,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后,导致筋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由此常引起人体关节、骨膜、肌肉等部位发生红肿疼痛。
中老年人很多都会有风湿关节疼痛、骨关节退化、关节炎等情况。特别是天气一凉,冬天老寒腿、经络不通等症状就显得更为严重。
风湿骨痛遇寒加重,以气血双补长春酒每日补养,恰是改善良方。
配伍:炙黄耆、人参、白朮、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官桂、橘红、制天南星、姜半夏、苍朮、厚朴、砂仁、草果仁、青皮、槟榔、丁香、木香、沉香、五味子、藿香、木瓜、石斛、杜仲、白蔻壳、薏苡仁、枇杷叶、桑白皮、神曲、炒麦芽、炙甘草,共33味药材。
克重:共计495g/份药酒包。
根据个人浓淡偏好不同,一份药材包可浸泡5-10斤酒,一份药材包只泡酒一次,宜采用高品质的高度白酒。浸泡7天后方可饮用。
药酒是药,而非单纯的酒。大家伙,可不能自作主张、胡乱配方的自制药酒。在网上常见到一些推荐的药酒方,便拿来自行配制,轻则无效,重则反而伤身。
尤其需要提醒甚至可以说是警告诸位的是:莫用毒性药材泡酒。很多中医爱好者一知半解,听说乌头可以治风湿病,就拿乌头泡酒,喝了之后暴毙而亡。这类案例发生不在少数了。
泡药酒的容器多选磨口的玻璃瓶子,便于密闭、防止药物氧化。深色的瓶子最好,如果用透明的瓶子,要注意不要在阳光下直射。
药酒的服法一般应根据病情的需要、体质的强弱、年龄的差异、酒量的大小等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针对每个病人自身特点的适宜剂量,一般每次服10~20毫升,每天1~3次,必要时将药酒兑入温开水中服用。
药酒其本质是药,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能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酒剂效果。各位看官不要把药酒当成饮料,一顿猛灌。饮酒伤身的道理,相信各位都是知道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如酒,流荡的灵魂几度半醉半醒间,便度过了滚滚红尘。
试想一下,三五好友围聚一桌,一边小酌,一边谈心。
屋内灯火通明、药香酒香浓郁扑鼻,屋外可能是秋风瑟瑟、夜幕将至,也可能是白雪飘飞、杳无人迹……这种感觉,不说了,我先去泡酒了!
开药酒
问止医师为患者看诊,经中医大脑辨证论治后,判断该患者的体质或病情适合以酒剂治疗,开具处方后,中药师调配药材包。患者自行备酒、自行泡酒,并按医师医嘱服用,以达治疗、调养及养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