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到底重不重要呢?
这个问题,重要,但也不是最重要的。
君不见,那些看似起跑线领先的人,也会出现“伤仲永”的情况,泯然众人。
但更可悲的,是那些看似父母已经看着能收获自己多年来教育的果实,却发现孩子并不是想走他们苦心经营的路,甚至于作出了一些极端行为,要么因病无法继续走下去,要么走上了违法之路。
究其原因,还是一种违背人性的鸡娃,背后瑟瑟发抖的灵魂在呐喊。
如果单从教育而言,我家公的做法,我还是非常认可的。
他对自己的三个孩子说过,他们如果考不上很好的学校,他教他们学开车,有一技之能在这个社会就能立足,关键是把人做好了。
他培养了三个孩子都是上了重点大学,最高学历是博士,分别成为公务员、医生、科学家,可以说都是大部分人眼中对社会有作为的人。
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确实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没有太多的金钱堆积、没有太多时间陪娃,确确实实需要思考如何规划好自己与孩子成长的关系。
毫无疑问,精力旺盛、身心健康、渴望成长,才是孩子成事的先天优势。 因此,这里不得不说,内驱力是一大关键,父母与其鸡娃,不如想想怎么通过言传身教,自己带头让孩子很想成为一个很好的人。
父母的工作不是鸡娃,而是做好自己
我的一位医生朋友。已经是两个娃的妈妈,但依然放下工作脱产去中大读博,毕业后获得了该院校附属医院工作的机会。
可以说,她这个鸡自己的行为,对整个家庭的影响是深远的。
我问她,记得她在怀孕的时候,尽管临床工作已经很忙,但凡有时间,依然会买许多育儿书学习,可见她对孩子的养育非常关注,现在孩子虽已上小学,但为何会舍得离开家只身去异地求学。
她说,如果她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培养上,她相信他们一定会非常优秀。
但,她后来觉得,如果想孩子优秀,难道不应该她自己先做到吗?
事实上,孩子们看到她的这份积极上进,真的被感染了,很努力学习,很想追随她的步伐,他们一起走进了一段正循环。
正如《玫瑰的故事》里面,黄亦玫对孩子说的,学习是为了自由,学会学习就能自由探索知识。当你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孩子何愁不学呢?
总的来说,孩子走多远,一方面取决于孩子本身的造化,也还包括父母的见识,所以精进和成长,是我们每一个个体毕生的任务。
运动是最便宜的聪明药
许多父母因为焦虑,带着孩子不在赶赴兴趣班的路上,便是在兴趣班的课上。
总而言之,补习起来没完没了。
仿佛孩子的人生目的就是分数,就是学习。
但李玫瑾说:“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待家里学习,不然他的大脑高度兴奋,小脑得不到刺激。脑部神经没有兴奋透,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由此可见,如果无法劳逸结合,取得身心平衡,确实容易有问题。
兴趣班,何时能够回归兴趣本身,这是家长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的一位小学老师,孩子是星海音乐学院毕业的。当年让孩子学习萨克斯,是真的纯粹因为孩子喜欢。
直到中学,发现孩子文化科落后,想起是否可以重拾兴趣,结果这么一来还真的让他取得很好的结果。
无独有偶,一位朋友的孩子,也是因为选择了一门乐器,在升中考的时候发挥作用。这个孩子尽管文化科临界上重点高中,但就因为这个兴趣的选择,给她能通过特长生的方式,进入前三名,考上了本地的重点中学。
这些做法,都兼顾了孩子的舒适感,他们走了兴趣的路,也能收获不错的结果。
但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孩子就算很努力,能够到达什么程度。
所以无论是专家意见,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还是要先保底,有个健康的体魄。
选择一些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这也是终身受益的,无论是游泳、跑步、打球等。
在我们身边,那些比较注重长期主义的人,其实都是很重视孩子的体育爱好的。
事实上,如果你关注运动,就会发现,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是在锻炼大脑。
运动通过改善大脑内所有重要的化学物质来强健大脑,让大脑发挥最大潜能,提高学习力和记忆力。
一旦你运动完,血液几乎会立刻回流,这时如果有需要敏锐思维和复杂分析力的事情,就正是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刻。所以,运动完是最佳的学习时机。
运动还能改善情绪和注意力、减少压力和焦虑,预防成瘾,控制并调节激素改变带给女性的影响,防止甚至逆转一些大脑老化引起的衰退。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你不在乎运动对大脑的塑造,也应该想想,竞技体育锻炼,其实可以提高孩子的竞争意识,同时增强孩子的骨骼,瘦身,改善情绪等,让孩子更自信,这些都值得我们拥有的好处,所以投入到好的运动兴趣不亏。
拥有成事的内驱力,才是赢在起跑线
人生是一场综合能力的拉力赛,粗暴堆砌优质教育资源可能会让孩子的成绩一时提高,但长久的成事还是得依靠孩子的内在品质。
人类活动是由一种动机在驱动,而且,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能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向以及未来的成就。
好比说牛顿小时候,其实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被归为“差生”的行列。
但是,牛顿对机械非常专注,甚至痴迷。
于是,机械就成了他学习的动力,他通过努力学习机械知识,最终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俞敏洪曾经高考落榜过两次。
但是,他没有对自己的学习失去动力,因为,他从小就把被称为“千古奇人”的徐霞客作为自己的榜样。
徐霞客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也遇到过四次绝粮、三次强盗的事件,但他从未放弃梦想,并且把这些挫折当成梦想的垫脚石,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当俞敏洪失败的时候,徐霞客克服困难的勇气成为他继续追求梦想的动力。
所以,他也克服两次高考落榜的失败,最终实现了他的北大梦。
养育的目光要有一定的广阔性。孩子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不只是为了升学拿高分,不只是光耀门楣、让父母脸上有光,他们更需要作为一个生命体去体会成长的过程。
他们需要父母的陪伴和与人交往,需要真正参与到家务劳动、社会实践、体育运动、兴趣爱好中,在不同的领域体验自己的能力,让自主性充分发挥。
这也是教育应该追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如果为人父母,只对孩子学业上期待学有所成,那么如果他们学业不如他人,自我价值感遭遇打击的时候,又该如何自处。
但若我们能够在不同的领域,都鼓励孩子去探索,逐渐在实践中发现自己得能力所在,那孩子也能积累更多不同维度的能力,同时,更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接纳自己,自我发展也会更有弹性。
在人生之路上,父母既不可能一直在孩子身边做一个催跑者,也不可能总是一个陪跑员,孩子的征程很大一部分需要他们自己去开启。
父母只有把养育的目光放长远,支持孩子储备体能、享受奔跑的乐趣,鼓励孩子选择属于自己的跑道,孩子才能跑得更远,看到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