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或↓下方卡片「关注并🌟星标」
我与你每天一起变好
内心不够强大的父母,
在家往往欺负自己的孩子。
“欺负”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意思是,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但,私以为,欺负的定义,或许更多应该取决于“受害者”。
最近,陪孩子看宝宝巴士,看到一集特别有意思的,把人身安全教育做成儿歌字诀形式,“不脱,不看,不摸,不保密”。把一些家长都未必想到的教育想到了,而这些,正是有可能造成孩子被欺负的点。
现实中,我们看得更多的是,家长动不动因为成绩打骂孩子,或者因为命令孩子做一些事情,孩子认为不该自己做,结果因为没去执行便被打,又或者是孩子在学校,无缘由的挨揍,甚至是几个人围殴,直接往看不出伤的地方肚子打,这些明摆着的武力欺负。
还有一种,是精神欺负,就是打压式,甚至把不怀好意包装成“玩笑”嘲弄孩子,这些都是特别常见的。
毫无疑问,被欺负者往往是会从被嘲笑、诋毁、打压、胖揍中感受到羞辱、疼痛、惊恐甚至很想离家出走,或者离开学校,他们很想反抗,很无助,或碍于力量悬殊,或碍于无人作主,总之,施暴者可以肆意妄为,他便只能继续默默忍受。
这事,不用问你自己,应该问被欺负的对象,孩子,如果她觉得被欺负了,那么大概率,你已经在欺负了。
我听过一个家长让孩子帮忙洗一个喂狗的盆子,盆子脏得充满了蚂蚁,这个家长自己不愿意洗,却反复要求孩子去。
孩子想不到任何理由应该由她去做这个事,便反驳了一句,但这个家长也没说为何一定要求她去,只是说“叫你去,你就去”,以家长的“绝对权威”代替了理解与沟通,孩子不信服,不服从,于是没洗也说自己洗过了,敷衍交差。
这个家长知道后便打了孩子一顿。
这类型的事,在许多家庭每天都在上演。
很显然,这样挨打搁在谁身上都不愿意,大概率这就是被欺负了。
许多时候,父母并不是不爱孩子,但表现出来的却很难让孩子感受到被爱。
爱是什么,爱是对成长的积极关注,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控制。
我记得小时候,去一个亲戚家中吃饭,一个哥哥因为不吃冬瓜皮,他父亲就当着众人面把他打了一顿。
这实在匪夷所思,就算冬瓜皮对人体有作用,也可以循循善诱,通过沟通解决,何必要当众对一个都快青春期的孩子施以这样的“暴行”,那顿饭,吃得大家不欢而散。
为人父母,并不就真的表示都懂得如何去爱,爱是一种能力,既然是能力便有高低之分,爱也是一种能量,所以有大小之分。
很多人,是自己曾经被“欺负”过,明明童年自己也认为被那么对待不好,但同样不好的感觉,却依然带给了自己的孩子。
从未想过要跳脱这种恶劣的“传承”,又或者,他们心里很清楚,就算不这么做,也会有更好的方式帮助孩子,但他们不愿意多花费点时间,认为打是捷径,骂更快速,施压才能警醒。
自己对自己的管教有种盲目自信,认为社会总会给人以挫折、毒打,倒不如自己先在家里给孩子“创造逆境”,让他们能耐受社会。
这话,乍一听,有点道理,但说实话,那么多优秀的社会精英,真的都是被棍棒打过来的吗?都是被奚落驯化出来的吗?如果你说每个孩子情况不同,你家的就是顽劣到需要动手,那请问,这种状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真的孩子生性如此,还是你所有要求的理由不够充分,还是你对失控内在的一种深深恐惧,而孩子其实并没有多大问题呢?
都说出名要趁早,先发制人胜算更大,但还真没听说挨揍和经受打压要趁早。
可谁能保证,挨揍必定能所谓“成功”?如果小时候挨揍了,长大也未必成才,那是不是长大还得继续吃苦,比没挨揍的孩子来说,吃了双份的苦啊。
哪个家长能拍着胸脯保证,你现在欺负他,以后他出了社会就不用被欺负了?孩子如果连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不能以家里温暖的记忆让他支撑过至暗时刻,你指望他能把你带给他的苦,让他去迎接风雨和挑战是吗?
我记得看过一个故事,说一个盗窃犯因为父母早逝,早早跟着社会混混学坏后进了监狱。当他对人生绝望打算自我了结的时候,他想,但凡他能回忆起有一个人对他抱以关怀、鼓励、表扬过,他就继续活下去好好做人重新再来。想了半天,他终于想到了幼儿园时一个老师曾经表扬过他,仅仅因为这个,他寻到了活下去的动力,后来也确实洗心革面。
由此可见,其实对孩子的欺负,除了让孩子对你的命令作出盲目接受,别无好处,甚至会让孩子更为自卑,更容易遭人欺负,不敢反抗,让他们习得性无助,认为反正就这样了,反抗也没用。
有些孩子好不容易优秀了,但却纯粹想说明,你这么做是不对的,内心卑微的渴望着你一句肯定,他们骨子里依然是不自信的,因为他们习惯了被至亲否定,以至于他们在关键的时候,也会怀疑自己。
你把孩子捏成了傀儡,软柿子,然后让他出社会,指望他能独当一面,其实无异于痴人说梦。
既然成才你帮不了
还不如让孩子在想起你的时候,是甜多于苦的。
人生无常,如果你有本事打他,倒不如教会他如何吃一堑长一智,如何不挨打,如何躲闪人家打过来的棍棒要紧。
孩子面对你和面对老师,就跟你去工作的时候面对领导、客户是一样的,你如何在工作中出色,就让他学到这里面的待人接物的精髓,不是很好吗?让他能够除了非黑即白,还明白人与人还可以有“第三种选择”,就是把你和我的意见做一个融合,把彼此的意见好的部分都进行整合,得出一个更好的结论,同时,也能更为辩证的看待一切关系。
言传身教,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孩子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有机会应该允许他试错,在你眼皮底下试错,去经历,去选择,哪怕错了,他也能得到一些经验与教训,为以后精明决策打下基础。
你是如何好好和你的父母相处,便可也通过言行去影响孩子啊。孩子都是在模仿中成长的呢。
如果你有心,也完全可以把自己重新养一遍,自己做自己的父母看看,这样也更能从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怎么想。
每个人,都希望做孩子的时候,父母能够对我们支持和理解与信任,做父母的时候希望孩子能同样如此,那既然如此,难道我们不应该多去想想如何把这座心桥给架起来吗?
我始终认为,孩子能与我们畅所欲言,不求无话不谈,但起码有话可以没啥负担的说出来,让我们知晓,万一遇到了被欺负的事情,知道我们是最大的支持与信赖的港湾,那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相处状态。
我看过飞轮海组合有个明星炎亚纶,就是小时候父母对他管教很严格,曾有报道描述母亲会因为他考试成绩未达满分而情绪崩溃,以及使用各种物品作为打人道具,以至于他在学校被霸凌都不敢告诉父母,险些抑郁。
如果父母都随意欺负孩子,那么孩子会觉得外面人的欺负对你们而言,也是正常的事,你们也不会报以同情,更不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处置。
事实上,我们能给孩子最大的爱,应该是正确的三观,解决问题的能力,稳定的情绪,而不是自己动不动就火冒三丈,控制不住自己。
畏惧你,也会把心门同步关闭,也无法更好的抵御风雨,从长远来看,得不偿失,
对于许多家庭而言,本以为想用挫折教育训练孩子的逆商,却不知道,这种不必要的压力反而让孩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失却了勇于探索世界的能力。
千万千万,不要让孩子把被欺负当成了理所当然,那么,你当时的“挫折教育”恐怕要成“帮凶”了。
点亮【赞和在看】,
让好运都围绕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