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专篇报道“听得懂话”,让我想到这 3 个办法

文化   2024-11-20 11:36   广东  

点击上方蓝字或↓下方卡片「关注并🌟星标」我与你每天一起变好




近日,一个网名叫“晓华”的理发师“火”了。这位真名叫李静的湖南怀化理发师,“火”的理由很简单:网友发布的视频说,“晓华”能理解顾客需求,“听得懂话”——“留海短一点,别太短”“四周修一点,别修太多”,能“让顾客笑着走出理发店”……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希望身边的人能够“听得懂话”,同时,更希望自己说的,别人能听得懂。


大多数情况下,“听懂了话”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否则,人家指东你向西,要不就南辕北辙,浪费了人力、物力,还吃力不讨好。


很多时候,沟通其实是双向的。


好比说,孩子考砸了,本来心情就很不好,说了句“妈,我这次考差了。”他或许和过去一样的努力,但就是考差了,希望得到你一句安慰。


结果你硬是来一句“看吧,骄傲了吧!骄傲使人落后!”还有些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名人名言使用恰当,终于有能派上用场了。


自此,孩子再也不愿意跟你分享考试成绩了。


再比如,此前先生接诊过一个病人。


病人明明说自己颈肩痛,但外院的医生认为她焦虑抑郁症,有这种痛很正常,便不考虑她自身真的存在疼痛的情况,也未针对性做相关治疗,只让她吃了抗抑郁的药物。


结果她疼痛难耐,睡也睡不好,来找先生治疗的时候已是骨瘦如柴。


先生尊重病人的陈述,给她对症处理了痛症后,还利用针灸、中药进行了体质调理。


病人状态好多了,不但每天都笑嘻嘻,说不那么疼了,而且也休息得够,吃得下,也长肉了。


治疗结束后,她欢喜地给先生送了一面锦旗以表感谢。


相对应的,面对病人的沟通,先生总是深入浅出,尽可能用最通俗的语言,最普遍的现象,最形象的比喻来让病人知晓自己的疾病是怎么回事,从不故作高深。


他时常会运用人体结构模型来给病人解释病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让病人能够很好的知道自己的发病原因,更有针对性的去治疗以及在日常中做好防范,避免病情发展,他们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便更好的遵医嘱。


这自然是需要花一定的心思。


但是,对于一般人,我们的语言真的是很无力的。


无力于你明明穷尽了自己的认知与词汇量,却未能换来他人的理解。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这当然有“信息差”“理解力”等的原因,但其实还在于是否花了心思去倾听。


在日常中,还是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下,或许可以让沟通更容易走进对方心里。


1.简明扼要再确认,必要时辅以具体实例


记得好多年前,一个朋友去理发的时候,理发师听了他想要的发型后,反问了一句,是“任达华那种吗?”


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第一个办法,用对方能懂的话,再确认一番对方的诉求。


2.换位思考,想想自己是对方的话需要什么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需要的是倾听和认可,未必是很多的建议。反而是,从心出发,让对方多说一些,自然而然,答案就在对话里面。


譬如,孩子说自己成绩差了,如果你问他那怎么办呢?你往往会听到他真实的心声,甚至他自己能够给自己一个答案。


他可能会说,也许没好好复习,也许自己没注意看清楚题目,如此等等,这样好过有些时候一些家长武断的评判。


3.采用金字塔思维,注重结论先行与逻辑递进


金字塔思维是结论先行,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更有条理。


比如回到刚才孩子说自己考砸了,你可以发现考砸了是一个问题,但你也希望沟通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达到让他积极面对挫折的能力,同时保护他们的求知欲。那么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许有好几个点。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做什么呢?


如果孩子在与我们交流后,愿意与我们继续更深一步聊,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析,得出不同的原因,进而列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制定下一步计划,以期在下一次考试中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做这些之前,需要先运用同理心,对孩子的情感表示接纳,给予情感支持。


再积极应对,认为错误只是让我们发现问题,培养成长型思维,从错误中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知识掌握程度,调整自己的策略,同时可针对性提升短板才是关键。



点亮【赞和在看】,让好运都围绕您!

栖梧之境
思想交流,分享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