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智 赵昶‖ 浙江省供销社综合改革与乡村振兴的实践 ‖《中国合作经济评论》

文摘   2024-09-10 10:24   北京  

浙江省供销社综合改革与乡村振兴的实践

孔祥智 赵昶*

摘要:浙江省通过供销社综合改革,充分发挥了供销社的原有优势,形成了服务功能和服务体系兼具、以为农服务为宗旨的农合联综合服务体系。一是构建以庄稼医院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二是建设“智慧农资”和“网上庄稼医院”;三是构建特色产业服务体系;四是整合品牌资源,构建品牌体系,着力培育和打响一批以省农合联、省行业协会为载体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形成了“区域公共品牌+县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通过综合改革,浙江省供销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发挥了其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供销社改革 乡村振兴 农合联 浙江省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面对最大问题的是1.2亿分散的小农户如何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为此,1950年7月,全国合作社工作者会议第一届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农村供销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等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农业、供销、消费和城市合作社。1954年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改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并明确了后者在过渡时期的三项基本任务:通过供销业务,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为农业生产服务,以支援国家工业化,并巩固工农联盟;根据国家计划和价格政策,通过有计划的供销业务和合同制度,引导小农经济和个体手工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并促进社会主义改造;在国营商业的领导下,扩大有组织的商品流转,领导农村市场。可见,供销社一开始就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连接小农户与现代化大生产、促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而出现的,并且基层社主要是由农民入股组成的,是农民自己的组织,当然代表农民利益。即使在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以后,基层社改为公社的供销部,1960年2月,国务院批转商业部《关于改进农村人民公社商业管理体制的意见》,仍然强调供销部要挂两块牌子,一是供销部,二是供销合作社,并保留原供销合作社的民主管理制度。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供销社改革的方向就是恢复原有体制、密切与农民的利益关系。1981年12月18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了《关于供销合作社改为集体所有制试点的报告》,提出通过试点恢复供销合作社的集体所有制性质,通过购销业务,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导农民逐步实现新的联合。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供销合作社是城乡经济交流的一条主要渠道,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联合的纽带。要恢复和加强供销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使它在组织农村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1982年12月通过的《宪法》,正式确立了供销合作社的集体经济性质。1995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发[1995]5号),指出:“供销合作社的问题实质上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提出了改革过程中必须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供销合作社集体所有制性质”“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办社宗旨”“坚持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制原则”。199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国发〔1999〕5号),指出:“基层社应直接体现为农服务宗旨和合作经济性质。……真正做到民有、民管、民享。” 提出要创造条件把供销社逐步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2009年11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要求供销社“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供销社改革和发展问题。2014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决定在河北、山东、浙江、广东四省开展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同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河北等4省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的复函》(国办﹝2014﹞37号)中对试点工作所提出了要求,即:“改造自我、服务农民”。前者指把自身改造为真正的合作经济组织,后者指在改革中构建为农服务体系。2015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以下简称“中发11号文件”),指出供销社改革的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做到为农、务农、姓农。”改革的目标是:“到2020年,把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要求加快供销社改革,要求“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可见,无论从历史看,还是从改革的方向看,供销合作社都离不开农民,都是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民有、民管、民享”是其基本内核,成为为农服务的生力军是其改革方向。

二、浙江省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基本情况

浙江省供销社综合改革以“农合联”为核心,进行产业链与服务链的多环节、多主体联合,构建了“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具体来看:

(1)建立农合联组织体系。浙江各地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浙委发〔2015〕17号”文件的精神,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类为农服务组织(企业)联合起来,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农合联是以生产供销信用服务功能为基础、具有对农民生产生活综合服务功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实行农有、农治、农享,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接受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管理。农合联按行政层级设置,以县、乡两级为重点,逐步形成省、市、县、乡镇四级组织体系。各地农合联都建立了会员大会及理事会、监事会,县级农合联都组建了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依托的农合联理事会执行委员会,选举政府分管领导为农合联理事长,聘任供销社联合社理事会主任为农合联理事会执委会主任。县乡两级农合联广泛吸纳区域内的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为农服务组织、涉农企事业单位等为会员,这使农合联不仅有自有集成、自育新生的服务功能,而且有外部转入、协作覆盖的服务功能。各地供销社还根据承担农合联理事会执委会的要求,优化内设机构设置和人员力量配备。

(2)建立两项重要制度。浙江各地把设立资产经营公司、建立农民合作基金作为确保农合联顺畅运行、发挥作用的关键制度来建设。一是普遍设立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各地引导参加农合联的同级供销社、农信机构、企业和其他会员,合股组建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建立面向农合联会员的众筹引领、合作投资机制,为发展大合作、促进会员共建共享提供投资服务,并为农合联充实补充农民合作基金提供持续来源;二是普遍建立农民合作基金。省、市、县三级农合联按照会员入会费、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20%年度收益注入、政府财政扶持和奖补等来源,组建和筹集农民合作基金,为农合联开展为农服务提供了物质保障。农民合作基金主要用于农合联为农服务事业支出、涉农产业扶持和资金互助会风险补偿。

各地农合联把构建服务链和产业链不同环节主体之间的合作制联结机制作为推进全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努力形成“层层向上参股”的利益共享机制和“层层向下参股”的经营指导机制,打造纵向合作、一体经营的利益共同体。各地农合联在组建日用品和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时,引导供销社、超市企业、消费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参股组建连锁配送公司,同时引导连锁配送公司分别与农民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建立按交易额返利的机制,形成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的利益共同体

(3)健全三项服务功能。浙江各地把建设现代农业、城乡商贸、农村信用三项基本服务功能作为农合联初创阶段的重要工作。一是发挥供销社自身优势,激励社有企业参与为农服务,充当服务龙头,建立健全供销服务功能;二是按照先易后难、水到渠成的要求,将涉农部门经营性服务职能转移到农合联、公共服务事项以委托购买方式转由农合联承担;三是引导具有较强服务功能的组织或企业加入农合联,并与农合联建立长期战略协作关系,为农合联会员提供便捷、优惠的服务。各地在组建农合联时,都要求农信机构加入农合联,为农合联会员提供授信服务,为农民资金互助会提供“账款分离”的运行服务;四是充分利用农合联组织网络覆盖广的优势,积极培育、拓展和整合各类成员的服务功能,让有条件的农合联成员拥有更多更强的服务功能。

总体来看,浙江省以为农服务为宗旨的农合联综合服务体系是其综合改革的一大亮点,充分发挥供销社优势而形成的服务功能和服务体系作为建设生产服务功能和生产服务体系的重点。一是构建以庄稼医院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二是建设“智慧农资”和“网上庄稼医院”;三是构建特色产业服务体系;四是整合品牌资源,构建品牌体系,着力培育和打响一批以省农合联、省行业协会为载体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整合和减少县域品牌,支持龙头企业打造自身品牌,形成“区域公共品牌+县域品牌+企业品牌”的体系。

三、浙江省供销社改革与乡村振兴的实践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指导方针。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供销社作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在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供销社必须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综合改革,供销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发挥了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的作用。

(一)供销社改革与产业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伟大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让“小农户”实现“大经营”,二是通过加入农民合作组织,例如合作社、联合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实现为小规模农户提供统一的社会化服务。可见,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在产业振兴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通过供销社改革,有利于发挥规模经营主体在为农服务中促进现代产业发展的作用。浙江省引导农合联会员利用农合联组织网络优势,拓展产业发展范围,做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同行一体经营,减少无序竞争。支持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成员企业利用这一优势,充当行业龙头企业。

1.面向市场需求,打造产业体系

强化贸易龙头作用,带动精深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发展和特色种养业提升,推动“以贸为主”的供销社产业结构向“贸工农服一体”的农合联产业结构转变,形成龙型产业链。通过加快社有企业转型升级进行综合改革,主要内容有:①培育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在农资和农产品流通领域确立主导地位,浙农集团已经成为全省农资领域的行业龙头;②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为农服务导向明确、主业突出、有限多元的发展格局,;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比如,曹村镇与中青旅、浙江绿城两大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投入50亿元以上,依托天井垟万亩良田,建设草花基地、彩色稻田,打造环境美、观赏性强、功能配套的田园综合体。同时,依托全镇18个村整体开发建设,打造集农旅、文旅、康养为一体的特色田园小城镇。又如,南滨街道美丽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完成一期土地流转500亩,建设草花基地、彩色稻田,打造环境美、观赏性强、功能配套的城郊湿地型田园综合体。

案例1:普惠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供销社参与服务规模化

2017年8月,嵊州市蔬菜专科医院在普惠蔬菜基地成立。嵊州市农合联立足蔬菜专科医院服务平台,以“一个产业农合联标配一个专科医院模式”,在蔬菜产业率先试点,依托普惠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引导嵊州蔬菜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技服务站等共同参与组建蔬菜产业农合联,探索构建集聚技术推广、生产作业、产品加工等功能的专业性服务体系,形成“一业一团队”的专业化服务格局,推进蔬菜产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1.基本介绍

嵊州市蔬菜产业农合联由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家庭农产农技服务站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事业单位组成,现有会员98个,其中单位会员93个,个人会员5个,单位会员中包含联合社1家,专业合作社63家,家庭农场23家,涉农企业7家,成员覆盖全市主要乡镇(街道)。蔬菜产业农合联依托蔬菜专科医院和蔬菜产业农合联办公室为服务平台,开展蔬菜产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科学育苗、种植管理、产品加工、品牌营销、产业融资“蔬菜贷等,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截至2018年4月,累计完成种子种苗服务850多万株,提供各类种子可播种面积12000亩左右;销售蔬菜1417多万斤,同比增长11.5%。

蔬菜专科医院位于鹿山街道江夏村普惠蔬菜基地。为农服务设施齐全,建有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蔬菜产业农合联办公室、新型农民培训室、农资直供点、蔬菜销售服务部等全过程环节服务区块。蔬菜产业布局合理,核心区内有千亩菱园、小荷小池新碧溪湖、农夫雅园、童年小路等13个农旅景点,共同构筑成了蔬菜产业农合联的幸福地图和美丽田园综合体。

2.主要做法

嵊州市现代农业特色明显。全市现有各类蔬菜基地12万亩种植规模较小且分散。市农合联立足蔬菜产业发展存现状,引导同业专业合作社、相关经营主体组建产业农合联,并以产业农合联为载体,配备蔬菜专科医院,整合服务资源,增强服务功能,构建专业性服务体系。

(1)组建蔬菜产业农合联。蔬菜产业农合联由普惠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嵊州市蔬菜产业协会、城关供销社牵头,组织蔬菜产业会员参与成立。蔬菜产业农合联负责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本行业的发展规划、指导协调解决会员生产经营中的矛盾和问题向政府部门反映本行业意见要求,争取扶持政策;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组织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与研发等。下设服务平台为产业办公室、蔬菜专科医院,负责具体产业服务的实施,提供科学育苗、种植管理、产品加工等生产性服务为主,配备基地统购统销、产业融资等特色供销、信用服务。蔬菜产业农合联为会员提供优质种苗,实现“浙蒲6号”蒲瓜苗、“浙椒3号”辣椒苗、“浙茄3号”茄子苗等多种作物全市统一供育苗,全市86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纳入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省级家庭农场3家,惠及农户3000余户。

(2)标配蔬菜专科医院。探索“一个产业农合联标配一个作物专科医院”的专业性服务模式,按照“六大统一、八大功能、三大监管、产销贷联动”标准建设蔬菜专科医院,开展技术指导、测土配方、农资供应、品牌营销等服务,成为产业农合联专业化运作的主要抓手。与蔬菜产业相结合,建设专业化服务平台。以蔬菜产业为导向,根据“邻村、便民、近基地”的选址要求,建设具有供销标识特性、互联网特征、嵊州文化特色、农合联特点、蔬菜产业特质的三星级作物专科医院。发挥会员单位专业技术工作人员作用,由嵊州市蔬菜产业协会副会长汪江宁担任蔬菜专科医院院长,外聘省农科院技术专家、草根医生等组建技术团队,负责专科医院具体运作。与“三位一体”农合联服务职责相匹配,增强服务功能。蔬菜专科医院作为蔬菜产业农合联的服务机构,提供科学育苗、种植管理、产品加工等生产性服务为主,配备基地统购统销、产业融资等特色供销、信用服务。与“共同富裕”基本原则相统一,推动利益联结。以“品牌发展、销售先行”为目标导向,建立“产一销一贷”良性循环运作机制。销售带动生产,把控质量安全放心关。庄稼医院与蔬菜产业农合联会员签订统购统销合同,提供种子秧苗,全程指导生产种植,按照技术标准统一收购,日销蔬菜8000公斤以上。销售生成信用,提供“蔬菜贷”信用服务,蔬菜产业农合联会员可享受3000万元免担保低息贷款。

(3)强化产业特色服务。根据蔬菜产业特殊服务需求,发挥市镇两级农合联通用性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促使服务纵向专业化延伸,横向全产业链拓展。科技辅导与蔬菜产业相结合,更好实现生产协作精准化。聘请高校、科研机构技术专家与本地能手组成专家团队,制定茭白、儿菜等6类作物标准化种植技术。产品营销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更好实现供销协力品牌化。建立区域品牌和产业自有品牌相结合的“母子品牌”精品化,发挥农合联公共品牌“吖吖蔬蔬”带动作用,“吖吖蔬蔬”茭白在2017年浙江精品果蔬展销会上获金奖。资金信贷与产业需求相结合,更好实现信贷协同个性化。农业银行针对蔬菜种植需求,推出3000万元“蔬菜贷”,利率较低至市场同类产品的35%。

3.初步成效

(1)蔬菜产业规模显著提升。蔬菜全程社会化服务实施以来累计实施统防统治标准化生产5000余亩。建成黄泽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等100亩以上基地15家,江夏茭白产销专业合作社等500亩以上基地6家,预计2018年将新増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联合市旅游局、镇政府等部门,携手共同打造现代科普园、农夫雅园等13个农旅景点。

(2)“三品”联动效果明显。坚持品种是基础、品质是关键,品牌是旗帜的思路发展特色产业。蔬菜产业农合联帮助对接高校,引进浙茭6号、浙茭2号、单季茭、美人茭、杭椒系列、浙樱粉1号、2号、黄妃等新品种蔬菜10余个,建立生生蔬菜、三绿蔬菜等无公害基地,牵头组织申报番茄、草莓、蒲瓜、茭白等品种无公害蔬菜,其中已有6类产品认定为无公害产品,蔬菜产业农合联所有产品实现质量全程可追溯。建立、打响蔬菜区域品牌“吖吖蔬蔬”,茭白产品在2017年浙江精品果蔬展销会上获金奖,产品附加值有效提升。该系列蔬菜与浙江(绍兴)供销超市、宁波三江购物中心、上虞万和城、山东家家乐超市达成供货合作,是嵊州宾馆、超级大酒店、绍兴市烟草公司嵊州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定点供货单位。

(3)产业链条不断延长。蔬菜产业农合联不仅使服务因业而施,更有针对性,而且帮助会员对接外部通用性服务,实现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经营。蔬菜产业农合联探索试验儿菜、生姜泡菜等深加工、精加工项目,草莓酒实施第一年产量初步可达1000斤,产品附加值实现大幅提升,销售价格为生鲜草莓的5倍。电子商务、连锁直营、基地直销多种模式助农销售,产品联销网覆盖嘉兴、杭州、宁波等地,蔬菜特色产业“产加销”一条龙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4)助农增收成效显著。蔬菜产业农合联通过提供科学有效的农技服务、优质实惠的农资商品、品牌发展的销售渠道、低息便捷的授信贷款,保障了农产品的销路,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源头上提高了农产品品质,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蔬菜产业农合联通过社员提供的种子种苗培育、种植管理、农产品流通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年销售各类蔬菜近5000吨,亩均节约成本1000多元,带动3000余户农户创收。如2018年4月4日,开展送万苗、送好苗春播行动启动仪式,活动当天共向专业大户赠送3.2万株秧苗,浙江快菱、浙芸三号、浙蒲6号等种子1820包,向市民赠送2.5万株,得到当地市民欢迎。

2.整合组织资源,优化组织体系

浙江各地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涉农行业协会,切实改变了一些地方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流通主体数量多、秩序乱、相互竞争过度的状况。全省供销社系统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已达到176家,它们积极引导农合联成员企业和供销社社有企业推进资本运作,打造行业龙头企业。按照“全省一盘棋”的要求,推进经营主体一体化,形成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涉农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为协调、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基础的经营组织体系,着力克服自相残杀的恶性竞争。

(二)供销社改革与人才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关键在人才。供销社通过发挥资源整合的引领作用,集聚人才、引进人才、培训人才,为乡村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供销社为农服务的主要优势是能组织有强大经济实力的社有企业及与其保持合作关系的大企业为农业农村提供服务,这些企业与供销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村带来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等先进要素,实现在农村范围内的人才溢出效应。同时,重视基层社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也使得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技术带头人与农民实现充分交流。

浙江省萧山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是萧山供销社下属的农资供应公司,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为农服务的专业团队,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人才支撑。一是加强人才引进。按照“建好一支队伍,带动一个产业”的思路,萧山区供销社与浙江农林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先后引进浙江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的农学、植保、园艺专业硕士、本科生6名,分别组建了植保服务团队、种子种苗经营团队、农技推广服务团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二是组建专家团队。通过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资智合作,聘请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和省、市、区农科院的30多名专家学者,成立萧山区农资商品科技应用专家顾问团,定期开展农技培训和下乡指导活动,提高了公司农业科技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三是提升技能素质。萧山区供销社早在2007年就创办了萧山区农资消费教育学校,积极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已累计举办各类农民素质培训班300余期,免费培训种植大户、农民社员和农资经营人员1.2万余人次,成为萧山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的重要阵地。

案例2:西湖区转塘供销社、德清县供销社——助推返乡创业,建立人才团队

浙江德清县供销社助推返乡创业,实现人才回归。一是通过现有合伙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了更多本地青年回归农村,目前,合伙人的月均收入保持在5000元左右,比全省平均月收入高7%,其中最高月收入可达20000元。二是通过出台电商补贴、就业补贴等政策,优化青年创业环境,每年按照《德清县促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对村淘项目制定专项激励方案,并依照《德清县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实施办法》给予合伙人相应的创业社保补贴。三是以县职业中专为县电子商务教育培训基地,举办淘宝青年创业大赛,组织电商精英培训交流,邀请淘宝大学老师进行讲授,提升农村青年电商水平,累计培训2000人次以上。

西湖区转塘供销社则是组建人才团队,实现人才振兴。供销社要适应城市化转型发展,人才是最不可或缺的因素。五年前,转塘供销社有近百名股东和职工,大多是老供销人,平均年龄达到51岁,文化以中专、高中为主,在城市化、市场化面前存在身体、思想和能力的不适应,转型发展缺乏人力、智力的支撑。转塘供销社面对人员老化、能力不足等困境,实施“育”才计划,推动人才引进和团队培养,一方面,改革股份结构、逐步实行“人走股转”,疏通人员进出通道,另一方面,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5年内新招录大学生17名,职工平均年龄下降了10岁。通过一线锻炼、推进重点工作、管理岗位任用、推荐入党等途径进行培养,在股权分配、奖励激励等方面激发创业热情支有朝气、有干劲的新供销人团队逐步形成,为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供销社改革与文化振兴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供销社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同样大有可为。浙江省供销社通过整合城乡资源,向农村范围注入了先进的现代要素,不仅仅为农村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也为农村带来了现代文化要素。

1.建立文化主题馆,聚推合作文化的繁荣

浙江省嵊州市供销社在其农民合作经济服务中心下设立供销文化主题馆,分“一树繁花夺眼红”的辉煌荣耀、“栉风沐雨砥砺行”的艰难岁月、“勠力同心挥彩笔”的崭新实践,三大块内容。通过供销文化主题馆,让在岗的供销人,有榜样的激励、精神的感召;让退休回来的供销人,有“社不老”的欣慰、“情未了”的记忆。嵊州舜禹名茶专业合作社以“一种好芽・百家合作・千年文化”为脉络,建成“茶香十里”主题馆。三界社以“始宁旧址・供销情缘・农合新葉・粮油田园・村嫂服务”、黄泽社以“老社稽古・农合长廊・基地揽胜・供销歌拍・黄桃诗词”为内容,建成镇级社史馆。浙江省瑞安市陈岙村为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近年来建成了包括科普展示馆在内的温州市级科普文化中心、村级农家书屋、多媒体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及乡风文明馆和移风易俗走廊等文化设施。加强了书画、摄影、舞蹈、戏曲活动队伍建设,设置书画摄影沙龙工作室。成立村文明协会、业余太极拳剑和文艺体育爱好者队伍,并每在节假日开展活动。

2.创作诗歌书刊,举办各类文化节

浙江省嵊州市供销社提炼出“厚德诚信、合作惠农、务实创新、拼搏奋进”16字供销精神,创作供销之歌《一树繁花夺眼红》,拍摄改革专题片《而今迈步从头越》。农合联出版《合作天高》,供销社编辑《永恒记忆》。黄泽供销社利用黄桃产业,举办黄桃丰收节、黄桃诗词会等“黄桃文化”活动,举行香榧炒制等大型节会,助农促销。

浙江省瑞安市陈岙村供销社组织编写《陈岙村史》、陈岙村歌《富在青山绿水间》、越剧新唱《美丽村庄数陈岙》。为推进邻里和睦,制定《陈岙邻里公约》,连续举办“中秋邻里文化节”,评出文明户、好人好事进行表彰。为杜绝旧不良风俗复现,制定了《陈岙村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组织,特别是由村集体出资300余万元,将原钱、陈、董、叶、戴姓氏5个宗祠和多个宗教活动场所全部集中到“畚斗肚”地块,建成“陈岙宗祠文化园”,为宗族和谐相处提供了阵地,消除了各宗祠祭祀祖先互相攀比、互不服气闹矛盾现象。同时,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制订和落实“垃圾不落地、出门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睦”的制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有效地解决了原来办酒席铺张浪费和送丧发放礼金乱象,深得全体村民的好评。举办“醉美陈岙生态旅游文化节”、连续两届的“陈岙九龙杯”跨越大罗山徒步登山越野大赛,利用省级大罗山登山健身步道组织邀请国内外1600多名选手参赛;努力办好温州11个县(市区)代表参加的温州市第二届休闲“岙运会”;连续三年协办以“同心·同行·同梦”为主题的海峡两岸瑞台青年交流活动。力求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提升陈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供销社改革与生态振兴

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实施主体是农民,受益者也是农民。推进生态振兴,关键是要通过实行标准化生产,使得农民进入农业绿色生产的轨道之中,让农民能切实参与到生态振兴的贡献与受益之中。在为农服务过程中,浙江省供销社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通过组建、领办现代农业示范园等方式,打造集生态、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既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质量,提升农业生产价值,也培养了农民在农业经营过程中的环保行为。同时,浙江省供销社在供应有机肥、提供施肥用药配方、技术的指导过程中,也广泛地影响了农户的农业经营环保行为。

具体来看,浙江瑞安市陈岙村供销社通过宣传和加大对垃圾清扫、管理力度,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处理,既扮亮了村庄,又进一步增强了全体村民的环保意识,爱惜环境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由此又获得了“全国文明村”等荣誉;浙江省萧山区供销社通过“大田托管”来促进美丽田园的建设,开创了为农服务的生态新模式。

1.新农村建设:瑞安市陈岙村的实践

浙江省瑞安市陈岙村在当地供销社的帮助支持下,通过新农村建设,由一个落后、闭塞的偏僻小村,蜕变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及全国文明村。从1999年开始,全村经济借助发展电镀、水暖等行业崛起,逐步调整了产业结构。2002年以来,村集体对陈岙溪小流域进行治理建成自来水厂有偿向外供水,并从“千百工程”入手,通过“三改一拆”,建成村属标准厂房用于租赁等多元化创收,使村集体每年收入达500多万元。同时实施“青山白化”治理,迁移村域范围内2000余座坟墓,另外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出75亩土地,经招拍挂为集体得到2.43亿元资金。相继投入资金建成科普文化公园、文体活动中心、村民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和老人公寓等公共设施,免费开放并向全村老年人免费提供居家养老照料服务。多年以来,陈岙村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抓手,率先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成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的原则,在美丽陈岙建设的同时,以根治劣V类水质为目的,率先在全省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2011年以来,相继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对陈岙溪流域4公里范围内的80多家企业进行搬迁,拆除违法建筑60000余㎡,对两岸的景观进行综合提升,达到了“五水共治”战略要求和效果。水质改善后,陈岙村还成功推出了游泳、漂流、皮划艇运动等水上项目,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解决富余劳动力出路的社会效益,为产业“退二进三”转型升级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在此基础上,该村于2008年着手旧村改造工作,现旧改一期“中溪花苑”安置房已建成。该小区建筑以庭院为基本单元。景观建设融入青山、绿水、古榕的江南民居风格,使小区的品位得到提升,成为浙南地区农房建设的示范窗口。陈岙村已经邀请全国最高端的专业团队为陈岙编制乡村旅游规划,打造一个功能设施全、生态环境好、集乡村民宿、水上娱乐、温汤养生、露营探险、休闲度假的美丽旅游乡村。

2.大田托管美丽田园建设

浙江省萧山区供销社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为农服务生态模式,通过“大田托管”促进了美丽田园的建设。一是搭建平台,组建团队。牵头组建了杭州广农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吸收萧山农资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和区内18个镇街的34家合作社、861户社员入社,把区内的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联结起来,有效构建起试验示范、病虫防治、栽培技术、农机服务等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同时,出资组建了全资的杭州萧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配备专业技术人员8人,作业施工队6支,作业人员400多人,主动承接美丽田园建设工作。二是创新模式,复绿造景。萧山区供销社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对城区及周边收储地块创新托管模式,实施复绿造景。2016年7月,由萧山区政府牵头专门举办了萧山区大田托管美丽田园建设签约仪式,明确了由区供销社承接相关平台、镇街收储流转土地的美丽田园建设工作。目前供销社大田托管面积近3万亩,其中钱江世纪城的65个区块近3000亩土地及湘湖三期都通过大田托管营造了城市景观亮点。

受钱江世纪城管委会委托,亚运林期区块配套工程交由萧山供销社承接。作为亚运村首个项目,规划建设的“亚运林”是2022年亚运会喜迎中外嘉宾、展示杭州美丽形象的窗口,也是钱江世纪城沿铁路景观带的一部分。地理位置位于世纪城板块东北角,是亚运村与高铁线间狭长形绿地的起点,是与亚运村配套的示范林之一,也被选定为2018年植树节省市区党政军义务植树点。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清地平整、堆坡造型、景观设计、树种采购种植、草坪铺设等全部工程。

(五)供销社改革与组织振兴

浙江省供销社把组织振兴作为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三位一体”的为农服务发展道路促使了农合联组织体系的构建,浙江省供销社作为农合联执行委员会,为农合联服务平台的建设做出了相当重要的工作。农合联是以生产供销信用服务功能为基础、具有对农民生产生活综合服务功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实行农有、农治、农享,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接受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管理。农合联按行政层级设置,以县、乡两级为重点,逐步形成省、市、县、乡镇四级组织体系。各地农合联都建立了会员大会及理事会、监事会,县级农合联都组建了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依托的农合联理事会执行委员会,选举政府分管领导为农合联理事长,聘任供销社联合社理事会主任为农合联理事会执委会主任。县乡两级农合联广泛吸纳区域内的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为农服务组织、涉农企事业单位等为会员,这使农合联不仅有自有集成、自育新生的服务功能,而且有外部转入、协作覆盖的服务功能。

案例3:瑞安市花椰菜产业农合联——组织体系的优化

瑞安市花椰菜产业农合联,是在瑞安市蔬菜产业协会的基础上,吸纳瑞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销售商、农资供应商、电子商务、金融机构、物流等组织组建起来,是一个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统一服务的社会团体,属瑞安市农合联派生机构,也是农合联组织服务农民的重要载体(图1)。瑞安市花椰菜产业农合联按照“三位一体,服务三农”的要求,通过基地种植、技术指导、生产供应,产品加工、品牌销售、资金互助等规模化运作,为会员提供以下六方面的服务:一是及时提供信息。二是组织指导生产。三是积极开拓市场。四是发展农村互助金融。五是做好会员培训。六是加强典型宣传。初步形成了合作与联合为纽带、强强联合的格局,成为浙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花椰菜基地之一。瑞安市花椰菜产业农合联现有会员43名,涉及上望、莘塍、汀田、塘下、飞云等乡镇,花椰菜生产基地5万多亩。2017年花椰菜总产量达3亿,农产品销往北京、山东、辽宁、重庆、上海等地。

浙江省在组织振兴的实践中,还着力培育和打响一批以省农合联、省行业协会为载体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整合和减少县域品牌,支持龙头企业打造自身品牌,形成了“区域公共品牌+县域品牌+企业品牌”的体系。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已有中国驰名商标8件,省茶叶集团的“骆驼”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天香”牌九曲红梅成为G20会议红茶。

萧山市开展“一村一品一合作社”的建设工作(表1),打造瓜沥镇兴围村萧山传统萝卜干品牌村、进化镇吉山村萧山青梅品牌村、益农镇三围村芹菜品牌村、河庄街道新围村白对虾品牌村、戴村镇南山村粮油品牌村和宁围街道宁东社区花卉苗木品牌村等6个农产品品牌村,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推进“一村一品一合作社”建设,区供销联社还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品牌村建设的扶持。具体有(1)生产加工补贴,包括种子种苗补贴,免费提供萧山传统萝卜干和芹菜种子,粮油种子实施零差价供应,青梅、杨梅和花卉苗木种子种苗实施优惠价供应;生产加工补贴,对萧山传统萝卜干实施生产和加工环节补贴。农户种植一刀种萝卜在市场价的基础上每500克补贴0.1元,农户向加工企业投售粗加工萝卜干的,在市场价的基础上再每500克补贴0.5元。加工企业加工萧山传统萝卜干的,在销售价的基础上再每500克补贴0.5元;设备设施补贴,对每个品牌村建设投资额在5万元(含)以上的,按实际投资额给予3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工资性补贴,组建品牌村建设加工技术团队,特别是组建土专家团队,加强生产加工环节的技术指导,并给予土专家团队以工资性补贴。(2)品牌创建奖励。对每个品牌村当年成功申报农产品品牌和产品认证的,省部级奖励5万元,市地级奖励3万元,县区级奖励1万元。(3)工作绩效奖励。对推进“一村一品一合作社”建设工作有力、成效明显的企业和个人,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一次性奖励。

嵊州市供销社努力打造各级联合品牌化,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建立区域品牌和产业自有品牌相结合的“母子品牌”精品化,发挥农合联公共品牌带动作用,开拓产业“小”品牌,合作社“微”品牌的精品化销售渠道。(1)通过区域公共品牌抓引领。绍兴市一级,组织推荐市农合联优质会员产品参与授权使用“会稽山珍”“鉴湖鲜”两只绍兴市域公共品牌,积极参与“特色中国・绍兴馆”线下实体馆建设工作,收集150只名优名特产品,入馆展销。嵊州市一级,探索建设县域公众品牌,注册一只全县域、全品类、各产业可用的区域公共品牌。(2)借助产业品牌显特色,加快建设黄泽黄桃、石璜葱姜、长乐葡萄、鹿山蔬菜等一批产业农合联运营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如黄泽黄桃通过展销会推荐、农旅节庆等多方推广,黄泽镇已成为华东地区知名黄桃精品产地与货源直釆地,平均每年实现规模销售1250万斤,贡献产值达5000万元。(3)创建自主品牌提价值。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对接省农商院、省经贸学院等高校开展农企对接合作,建设一批教学实践基地,实施一批产学研联合项目扶持一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积极组织农企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产业论坛,交流品牌建设经验,扩大品牌影响力。蔬菜产业自有品牌“吖吖蔬蔬”茭白在2017年浙江精品果蔬展销会上获金奖,所属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部分精品蔬菜价格比市场同类高100%以上。

瑞安市供销社以“品牌+农业”推动产品高端化,创建全省首个县级区域性农产品公共品牌“瑞安农产”。以“品牌+”带动农产品供需对接,破解“种易卖难”,打通“供给端”,吸纳24家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盟,整合近200种农产品,主打“鹿木马蹄笋”“荆谷白银豆”等在温州地区最具知名度、最受市民喜欢、最有需求市场的瑞安优势农产品;打通“营销端”,委托浙工大统一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目前已在温州市区、瑞安开办6家品牌形象店,统一打响品牌,拓展销售市场。注册温州市首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瑞安清明早”。引导高楼镇15个村的7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抱团”成立瑞安市东瓯清明早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对清明早茶生产、加工、销售、包装全过程“一套标准”,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打响瑞安本地茶叶知名度,有力推动山区经济薄弱村“消薄”。挖掘瑞安乡土文化包装地域特色农产品牌。以文化创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比如,将瑞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梅纯酿酒,通过文化创意包装,打造“禾盛农夫”品牌,荣获2018温州文博会文化创意金奖,被纳入温州“城市之礼”。

四、政策建议

1.认真总结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供销社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会)经验

浙江省综合改革的经验十分丰富,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村级层面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镇和县级层面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四级农合联把合作社、大型家庭农场、龙头企业都纳入其中,很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按照现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联合社无法吸收除了合作社之外的经营主体,而农合联则可以将联合社、龙头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等都纳入到统一的为农服务的旗帜下,以联合会这种形式,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服务的组织联合起来,为“三农”领域打造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组织体系,使社会力量参与“三农”治理成为可能。这是在现有政策框架下所能够进行的最大限度的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了农合联这一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作用,能够集中各种资源开展为农服务,而各类主体又都能从中获益,既能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又能弥补政府失灵,还能够使供销社在改革中密切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民有、民管、民享”。

2.完善相关法律,确立供销社的法人地位

供销合作社系统作为特殊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在为农服务领域具有明显的独特优势,单位性质在政府部门中也具有排他性。应当努力使供销社这个为农服务的重要载体、重要力量,尽快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抓手。但在实践中,由于供销社的法人地位没有确立,影响了各级供销社为农服务作用的正常发挥。《民法总则》第九十六条规定:“本节规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这就是说,作为合作经济组织的一种类型,供销合作社是一种特法人主体。第一百条同时规定:“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依法取得法人资格。”“法律、行政法规对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也就说,供销合作社究竟应该归属哪种具体的特殊法人类型,由具体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规定。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尽快出台《供销合作社条例》,明确供销社的法人主体地位以及各级供销社的职能。这必将对于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3.加快新时期供销系统人才队伍培育

进一步加大对供销社系统机关干部、基层社职工、社有企业职工等培训力度,重点提高其市场化意识和为农服务自觉性,形成一支事业责任心强、改革落实效率高、创新能力突出的新型供销社系统干部职工队伍。针对改革后新拓展的大量为农服务领域,大力开展人才培育工程,重点在土地托管、农业生产、电子商务、机械作业、涉农金融、合作社经营管理等方面打造一支专业化农业服务人才队伍。

4.继续深化综合改革, 使供销社更加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

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使供销社自身更加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改革过程中必须把创办乡镇级和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作为供销合作社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与此同时,还应与农村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积极发挥供销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尤其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根据自身独有特色优势产业, 对现有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同时还应发展新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 促进农产品转化和价值增值。此外,推进社有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对接, 以相互参股、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不断实现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为更好地促进生态振兴,还应推动供销社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农业多种功能, 拓展农村合作金融等经营服务领域。

5.切实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功能,更加密切与农民群众的利益联结

作为三农服务的综合平台,供销社理应发挥生力军的作用。各地供销社要主动顺应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农民的利益和需求进一步深入了解。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对社有企业业务进行网络整合,在省、市、县三级开展经营,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基层组织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把领办或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在努力完善自身的同时,还应借助社会力量,引进社会资本, 学习管理、技术、品牌、渠道等先进生产要素, 为社有资本赋能。在高起点推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最大化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作用。

6.要因地制宜发挥供销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任何地区在改革和推出新模式时都不能忽视地域差异。由于各地区存在差异性, 供销社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的时候, 要充分尊重当地的群众和经济特色, 不能盲目改革, 破坏原有的经济命脉。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的过程中,既要采取组织体系整合重组的方式, 也要号召更多农民合作社及其联合社的建立。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严格遵循监管制度, 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7.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供销社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地位

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发挥供销社的作用, 在财政支持乡村振兴过程中, 对供销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农产品市场等加大扶持力度,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时, 将供销社纳入整体安排统筹部署,在实施乡村振兴有关工程时, 将供销社作为承接载体, 赋予更多工作任务。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and the Practi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Kong Xiangzhi Zhao Chang*

Abstract: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Zhejiang Province has fully utilized the original advantages of the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and has formed a comprehensive service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with the service function and service system as its purpose. The first is to build a modern agricultural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crop hospitals; the second is to build “smart agriculture resources” and “online crop hospitals”; the third is to build a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service system; the fourth is to integrate brand resources, build a brand system, and focus on cultivating and A number of agricultural public regional brands with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associations and provincial industry associations as carriers have been launched, forming a brand system of “regional public brands+county brands+corporate brands”. Through comprehensive reforms,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 played its role in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talent revitalization,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words: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 reform;Rural revitalization;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association;Zhejiang province

* 孔祥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院长,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二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政策分析、合作经济;赵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合作经济。

[1] 由于各种文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因此,本文不予注明出处。

孔见三农
一孔管见,以观三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