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银海区是2018年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的试点单位,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重点围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作用发挥、发展多种形式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七个方面进行改革。银海区有序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与群众访谈等方式,多渠道了解银海区改革的实际情况,在调研中收集了大量一手材料,召开了多次内部研讨会。现将银海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组织实施情况
此次调研主要分为前期准备、实地调研与撰写报告三个阶段。
在前期准备阶段,调研组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召开了专题工作讨论会。调研组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对北海市银海区的基本情况、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背景及进展情况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对网络媒体、政府网站与改革工作相关的新闻报道、政策文件进行了整理。同时,对银海区的试验方案、年度工作总结、中期调研报告等资料认真查阅。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召开了讨论会,形成了调研方案、访谈提纲,明确了调研思路。
在实地调研阶段,调研组与广西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一级巡视员郭绪全、政策与改革处处长梁家炬、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副站长梁威及北海市政府的主管领导、农业农村局的主管、分管领导,银海区下辖乡镇镇长、村书记等相关人员就“银海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式座谈交流。调研组认真查阅相关档案资料,与农户代表进行一对一交流。走访了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新村社区,召开了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新村社区产权制度改革调研座谈会,对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新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对银滩镇和兴村开展的清产核资情况与村民代表深入交谈,详细了解福成镇畔塘村、桥港镇亚平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在撰写报告阶段,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归纳整理收集的一手资料、总结座谈会上的各方意见,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调研组成员认真撰写完成了针对北海市银海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二、银海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一)改革实施情况
北海市银海区由福成镇、平阳镇、银滩镇、侨港镇组成,共有44个村(社区),597个村民小组涉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银海区的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是以清产核资推动股份合作制改革,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逐步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银海区成立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有效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并印发了系列文件。具体包括《北海市银海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北银办发﹝2018﹞66号)、《北海市银海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北银办发﹝2018﹞67号)、《北海市银海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北银农办字﹝2019﹞2号)、《中国共产党北海市银海区委员会农村工作领导办公室关于印发农村集体经济股份量化及股权设置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北银农办字﹝2019﹞4号)等相关文件。
银海区委、区政府多次邀请上级部门领导及专家进行清产核资培训,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量化等具体工作进行现场指导与答疑;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银海区委、区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多次入村,在村内召开改革工作协调会议,为村干部详细解读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为村民解答疑惑。
在改革过程中,银海区初步核实资产总额3.35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0.9亿元(占23.58%)。资源性资产集体土地总面积42.54万亩,其中农用地面积为34.19万亩。共确认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人数11.37万人,量化资产总额为0.544亿元,共设置成员股129万股、集体股2396股,对无集体经营性资产的集体经济组织,设置了虚拟股。银海区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44个,村内多通过拉挂横幅、印发宣传手册、微信群答疑等方式,让村民多渠道了解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疏解村民的各类纠纷,积极营造人人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
(二)改革工作的主要做法
调研组将银海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归纳为以下六点。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工作,形成改革合力。区、镇、村三级相应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采取主要领导主管负责的方式,派出专门工作组“联村包组”,及时通报督查。银海区将改革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各部门年度绩效考评,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改革工作按时完成。
二是加强宣传动员,营造改革氛围,激发改革活力。区、镇、村三级分别召开动员大会,分阶段进行业务培训与轮训,及时分享有益经验,汇总出现的问题,确保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改革信息及时公布,发布致村民的公开信,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推动改革稳步推进。
三是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改革,保障村民权益。银海区建立了“1+N”立体化的政策体系。主要通过印发实施方案等方式,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避免政策“一刀切”,挫伤村民改革积极性。同时出台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集体资产股份量化、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等配套指导意见,全力保障村民权益。
四是加强合规管理,严格操作程序,细化改革步骤。银海区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严格按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资产折股量化、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4个具体程序有序推进。其中,清产核资按照6个步骤开展,具体包括资产清查、核实登记、公示确认、层层审核、录入系统和数据上报。成员身份确认按照5个步骤开展,包括出台办法、摸底调查、确认身份、公示公开和成员登记。资产折股量化按照4个步骤开展,包括出台方案、股权设置、资产量化、和登记造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3个步骤开展,包括制订章程办法、召开成立大会和办理登记证书。
五是加强科学管理,准确量化资产,确认成员身份。银海区聘请第三方公司协助开展清产核资,以村(组)为单位厘清资产权属,逐笔逐项登记集体资产,以村级会计帐目和镇财政所会计账目为依据,做到账证、账实相符,固定资产有原始凭证按原值登记,无凭证则进行资产调研,调研结果由村民代表大会确定。区、镇两级联合第三方公司层层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银海区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在摸底时将人员分为“可确认”、“待确认”、“不确认”三类人员,“可确认”和“不确认”人员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举手表决确认,“待确认”人员提交申请后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确定。提倡“宜宽不宜严”的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各村综合考虑户籍关系、土地承包、集体累积贡献等因素来民主协商确认成员身份。对于有经营性资产的村,将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量化到本村成员,无经营性资产的村则实行“确股不确值”,先固化成员,设置虚拟股,待日后经营性资产达到一定水平后再进行资产量化。
六是加强股权设置,成立经济组织,推动集体发展。银海区提倡只设成员股,不设集体股,为避免人员增漏可增设机动股,绝大部分村只设成员股,成员股以基本股为主,可分为基本股、福利股、劳龄股等。提倡户内“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新增人员通过户内分享按章程或办法取得成员身份和份额的静态管理模式,对于村内采取的模式,由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定,共设置成员股129万股。银海区以股权设置为契机,44个改革村均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并领取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初步实现了“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
(三)改革工作的主要成效
银海区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并已全部颁证。截止2019年11月份,银海区44个改革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收入总额达到651.5万元,2019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超12%。银海区641个清查单位账面资产总额28504.37万元,经营性资产总额4080.62万元。核实集体资产总额33514024万元,经营性资产总额7973.36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42.54万亩,农用地总面积34.19万亩。银海区改革均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领取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银海区以区、镇两级政府为建设主体,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建立了严格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制度,镇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机构作为补充,构建起了相对完备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明确了交易主体、品种等具体要求,提高了集体资产监管和流转交易的规范性。银海区初步实现了“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的转变。
银海区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初见成效,切实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改革过程中广泛动员各村村民。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同时,针对改革的复杂性、时效性以及专业性,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训班,提高业务水平,按时完成数据报送工作,对资料的整理由农业农村局委派专人,负责指导各村进行装订、归档与扫描工作。对于清产核资工作,成立了银海区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成立由村“两委”班子任成员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确保清产核资工作的顺利展开。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坚持因村施策分类指导。
例如,福成镇畔塘村根据村民意见设基本股、福利股。侨港镇亚平村对因婚姻、收养等户口迁入的特殊人群都确认为成员,将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全村近六百个成员,不固化到户,暂时实行“生增死减、进增出减”动态管理,确保摸清家底,保障村民的利益。有动有静的管理模式,对其他地区改革有借鉴意义,各村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村改革的模式,在最大限度上满足村民的合理诉求,保障村民的权益。
(四)创新经验
银海区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根据所辖村的不同特点,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大胆尝试,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保护农民集体资产权益,调动农民的改革积极性。银海区因村施策的集体产权改革激发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履行义务的内生动力,有效提升了村民自治水平。调研组将银海区的创新经验归纳为以下六点。
一是设置不同的股权管理方式。银海区在股权设置上既有静态模式也有动态模式。静态模式主要是指股权设置采取静态化的管理模式。设计思路按照“总量固定、比例不变、确权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长久不变”的方式执行。银海区大部分的村(社区)均采用静态管理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简单实用、易于推广,有效解决股权设置过程中村民间的内部矛盾以及对于村内人口变动易引发争议等问题,同时也解除了合作社成员与村户口的依附关系,只要家庭有股份就能长期获取分红,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后顾之忧。
动态模式主要是指股权设置采取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动态管理模式的设计思路是“户籍为准、量化到人、股随人走、生增死减、进增出减”。银海区侨港镇亚平村是唯一采用股权动态管理模式的村。该村位于城市中心,资产多、人员少,结合分红历史,采取以原分红成员和户籍为主的身份确认办法。通过“生增死减,进增出减”的动态成员管理方式,厘清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有效化解村民与村集体的矛盾纠纷。
二是创新股权设置模式。银海区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充分尊重村集体与村民的意愿,在各村股权设置上不作硬性要求,主动提供各村改革所需的工作指导与帮助。具体村内股权设置方式由村民决定,由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决议。例如,银海区福成镇畔塘村在股权设置上只设个人股、不设集体股,其中个人股采用“基本股+福利股”的创新模式。个人股分为基本股与福利股,两种股都有分红权,但基本股有表决权,福利股没有表决权。开创新模式,既保障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利益,又有效提高了经济组织成员参与村民自治、履行村民义务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股权量化设置拓宽了思路,提供了可参考的范式。
三是确认不同成员身份。银海区在尊重村集体、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基础上,对于成员身份确认问题坚持“宜宽松、有底线”原则,特别是针对不同群体,细化确认原则。例如,对于村内的残疾村民、家庭困难户等特殊群体,坚持“应纳尽纳、宽松对待”的原则。对于村内的婚嫁人员,出现“A村嫁至B村”情况时,坚持其只能享受其中一村的分红收益。对于村内的国家公职人员,坚持其不能成为股东参与分红,坚守不能与民争利的原则底线,但鼓励其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坚持不同群体的成员身份确认原则,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缓解农村内部矛盾,有效化解利益纠纷,保护村民的股东权益,更能赢得村民对改革工作的支持。
四是完善制度促进集体经济发展。银海区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集体经济制度不健全、资产不明晰、财务管理不规范、股份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通过提前制定并出台相对完善的制度规章,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先后制订出台了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财务管理、股份继承、有偿退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备案等一系列具体明确的制度规定。从制度层面,规范村集体资金的支出明细,将村内资产资源处置权交还村民,村级事务从“一言堂”变为“全民参与”,从“暗箱操作”变为“阳光运行”,有利于缓和村民与村干部间的关系,赢得村民的信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五是分离行政管理与经营管理。银海区实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分离管理模式。探索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事务分开,在每个行政村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对全村集体资产进行统一经营和管理,允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在征得股东代表大会同意的前提下,用股权抵押贷款融资和用资金和资产向其他单位投资,使农村“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为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同时,让村干部把集体经济组织从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回归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专心发展村集体经济。
六是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银海区帮助村民实现“一地生四金”,即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和赚现金的创新方式,增加收入。以流转土地赚取租金,以园区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以入股股份合作社的方式分得股金,以参与产业经营的方式进一步增加收入。政府通过加大对村内项目扶持力度,持续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个别村摆脱了集体经济为负的窘境,部分村实现了集体收入的倍数增长。例如,福成镇的西村、东村、福成村以及平阳镇的包家村,通过利用集体土地对外出租,建设农村农贸市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又如,福成镇竹林村通过开发“四荒”资源,凭借区位优势发展渔家乐等休闲旅游项目,扩展村集体收入渠道,实现项目增收。
三、银海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概况
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利于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群众,吸收分散资金,提高村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村民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实地调研中通过与村民和驻村干部一对一访谈,调研组了解到在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银海区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总结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多种形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银海区在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新型经营主体,探索适合项目发展的运行模式。已经实施的8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坚持筛选投资风险小、经济效益高的优质项目率先落地。银海区通过多种形式,因村施策,帮助曾经没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村走出困境,帮助已有项目的村,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银海区主要通过以下5种形式发展村集体经济,为其他地区发展提供了实践模式。
1.物业项目开发
部分村利用村集体自有土地,进行物业项目开发,发展物业经济。例如,银海区福成镇西村农贸市场、福成镇福成村综合商场、福成镇东村农贸市场、平阳镇包家农贸市场等4个项目。福成镇福成村综合商场项目已投入使用,部分铺面已出租,实现租金收入25万元,全部铺面出租后收入将达到50万元以上,以此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2.联村项目共建
银海区鼓励区位优势明显或城镇规划地区,按照统筹建设的原则,通过异地兴建、联村共建等多种形式,增加村集体资产和物业经营收入,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例如,福成镇大水江村和东村通过联村共建福兴市场项目,年收入超过10万元。打破村与村间的位置划分,共同建设物业项目,提高整体收入,从而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3.合作项目建设
针对部分村委已经没有集体土地的现实情况,通过与拥有土地资源村的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建设物业项目,发展物业经济,例如,宁海农贸市场项目,宁海村委每年可从该项目获得收益15万元以上。通过村与村的合作,也带动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发展。
4.资源开发项目
部分村开发村内荒地、荒水、荒滩、荒林等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家乐等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例如,竹林村委的渔家乐项目,发挥临近北海市海洋产业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建设渔家乐项目,预计年收入10万元以上。
5.产业项目建设
部分土地资源丰富的村,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通过集中连片发展特色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例如,山梓村委现代果蔬产业扶贫基地项目,山梓村委会每年可从该项目获得的收益18万元。发挥村内潜在优势,实现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二)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作用
农村集体资产归成员集体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是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依法代表成员集体行使集体资产所有权,要求有集体统一经营资产的村(组),应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民法总则》中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列为一类特别法人,在法律上解决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资格的问题,明确了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建立组织后,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用,调动村民广泛参与,以监管促运行,以效益促增收,以增收促发展,在村内形成良性互动的运行体系。
在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章程制定方面,海市银海区印发了示范章程和指导意见,对收益分配制度、有偿退出办法、股份继承办法、股份抵押担保贷款办法做出了规定。在登记赋码方面,截至2019年10月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6个试点单位,已全面完成了登记赋码工作。
由于缺乏管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专业人才,改革选举产生的农村集体股份经济组织领导班子均按照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文件要求由村民大会选举产生。调研中,银海区由村支部书记担任村集体经济负责人。但在其他地区,也有由本村或社区德高望重、有经济头脑的经济能人担任,探索政经分离的新途径。虽然形式不同,但都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
(三)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
农民持有的集体资产股份权能主要包括六项权利,即占有权、收益权、有偿退出权及抵押权、担保权、继承权。通过建立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制度,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出具股权证书,把成员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权落实到位;通过健全集体收益分配制度,把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收益分配权落到实处。农民持有的集体资产股份是其参与集体收益分配的依据,不同于股票市场的股票,不能拿到市场上操作。因此,现阶段有偿退出只能有两种,或者在本集体内部转让给其他成员,或者由本集体赎回。落实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对集体经济活动的民主管理权利,形成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
(四)全面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
银海区通过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避免农村集体资产流失。细化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监管的政策法规,加强基层政府对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的有效监管。广泛动员村民参与监督集体资产管理,及时公布村内账目,做到清晰透明。积极修订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更好地服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积极探索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是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能力,建立健全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对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的监管,纠正和查处违反财政纪律的行为。加强会计继续教育,提升会计人员能力素质,提高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推进提升信息化水平,增强农村财务会计监管能力。村内在落实信息化财务建设中,仍面临实际困难,需要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和资金支持。
四、调研村的典型做法
以实地调研的银海区银滩镇和兴村、新村社区,福成镇畔塘村,桥港镇亚平村为例,介绍其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典型做法。
(一)银海区银滩镇和兴村
银海区银滩镇和兴村位于北海市城郊,村庄面积6平方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9067人。其中,常住村民660户2497人,外来迁入户6570人。由于村与城市相连,辖区内流动人口众多。村内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以场地和房屋出租为主。
1.和兴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该村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的典型做法主要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是有效组织,广泛宣传,摸清家底。银海区主要领导多次到村中召开会议,银滩镇成立了和兴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推进小组,在区农业服务中心抽调人员参与村内改革指导工作。镇工作推进小组、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和村小组长,都参与到改革工作中。村内召开“两委”干部会议、党员大会、村民小组长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加强宣传力度。分阶段进村入户、逐家逐户开展政策宣讲,将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讲清讲透。
和兴村突出围绕村资产、资源、资金三方面开展全面细致的清查登记工作。制定清产核资方案,明晰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时限、工作要求。成立了和兴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小组,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安排专人跟进,积极参与区、镇业务培训,共同探讨出现的疑难问题。合理合法进行资产估价和财务处理。由镇政府委托的第三方公司统一进行数据录入,完成数据上报。和兴村已经清查出账面资产总额955.48万元,经营性资产账面总额75.49万元,非经营性资产账面总额879.99万元,核实资产总额2363.75万元,经营性资产总额1175.48万元,非经营性资产1188.26万元,包含小组资产的集体土地总面积577.34亩。
二是科学量化股权,合理划定收益分配。和兴村严格界定成员身份,制订了《银海镇和兴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划定出成员身份确认取得的三个条件。(1)初始取得,指原农业生产队、农业生产大队的村民,且户口一直保留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的农民。(2)法定取得,一方面指父母双方均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出生人员,自其出生时起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父母一方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且依法登记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常住户口的出生人员,确认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另一方面指通过婚姻、合法收养,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生产、生活并依法登记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常住户口的,确认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3)申请取得,指符合法律、法规和本集体经济组织章程有关规定,自愿书面申请,按照民主议事程序,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通过,经公示无异议,并报银滩镇政府备案后取得成员身份。通过上述本个条件,村民取得本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人员,原则上自动取得其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
和兴村全面开展人员调查登记,精准编制股东清册。根据各村小组村民基本户籍信息,编制一户一表的摸底调查表,开展入户登记调查。组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收集村民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逐户校对人员信息,最后将人员分类,形成人员情况调查表。在完成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确认的基础上,将明确划分的经营性资产量化到人,固化到户,精准编制股东清册。
为切实保护新增人口权益,和兴村股权管理实行以户为单位的“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新增人员通过户内分享按章程获得股份和身份的静态管理方式方法。经成员代表大会决定,和兴村只设个人股,不设集体股,个人股仅设人口股,人口股采用“十股”制,符合成员身份资格的和兴村民均等享有十份股权,全村成员2466人,共24660股人口股,500股机动股,全村共设置股份25160股。因和兴村现有人员身份结构比较复杂,为做到全面、准确、不遗漏,经全体成员讨论决定执行进退机制,即预留50个机动人口股,折合,用于增补错漏人员。预留时间有效期为一年,如有错漏经调查审核,符合条件的给予同等股权享受,不符合条件的、弄虚作假的人员取消享受股权资格。一年期满后,剩余的预留股充值到公积金或公益金。和兴村的土地征用款和上级专项拨款不列入分配资金。社员福利、医疗保险及救助、经营性支出均在收益分配前列支,经营性净资产原则上按以下比例进行分配。按照每次分红前提取集体经营性净资产的20%作为公共积累基金,提取集体经营性净资产的10%作为公益金,公积金用于集体经济长远发展,公益金用于集体公益性、公共事务开支。
2.和兴村集体经济发展
依法成立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兴村制订了股份合作社章程和选举办法。通过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全票通过村股份合作社章程和选举办法,并选出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和监事会候选人。于2019年7月29日召开了和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第一届股东代表暨成立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优先考虑致富能手、管理能人,实行差额投票选举产生。通过民主表决,和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设明确董事会和监事会各由5人组成,大会选举产生了董事长、监事长。凭镇批复、章程和董事长及监事长名单,到区农业农村局申请办理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将村民合作社资产、合同移交给新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经营运作。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后,和兴村依托靠近城市中心的地理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集体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闲置集体资源,通过出租土地、土地入股等形式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二)银海区银滩镇新村社区
银海区银滩镇新村社区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全村447户1893人,共有新村东、新村中、沙尾、沙湾东、沙湾西五个居村小组,社区“两委”干部6人,党员64人。
1.新村社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该社区的典型做法主要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领导,盘清家底。新村社区党支部成立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小组和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由支部书记担任组长,其他支部成员任小组成员,由党员牵头组织人员制定了《银滩镇新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新村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项工作。同时以多种形式宣传,多次召开会议,在社区盖张贴改革公告,制作横幅,发放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应知宣传资料。社区组织资产清查小组清查财务账目,实地核查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固定资产等各类资产,全面精准清查、核实社区集体资产和资金。该村已清理出的村级资产账面总额3457.01万元,核实村级资产总额3474.29万元。
二是合理确认成员身份,保障村民合法权益。新村社区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488名,按照“依据法律、发扬民主、尊重历史、维护稳定”原则,以新村社区户籍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各类村民合法利益开展成员身份确认工作。新村社区村委干部充分利用周末、假期时间,组织人员上门入户,逐户摸底家庭成员信息,并协调派出所调取居民户籍信息,对照居民户籍底册精准核对。社区干部广泛听取意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指导群众统筹考虑户籍关系、承包地关系、集体贡献等因素,以民主协商的方式确认成员身份,防止多数人侵犯少数人的权益。
三是科学设置股权。新村社区改革小组制定出改革草案,经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明确新村社区只设个人股,不设集体股,个人股仅设人口股,符合成员身份资格的新村社区居民均等享有十股,人口股共计14880股,为避免人员及股份增漏情况,预留450个机动人口股,折合4500股。股权管理按照“量化到人,确权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长期不变”原则,实行户为单位的“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的静态管理模式,保持总股权相对稳定。以2017年12月31日为节点的清产核资,清查出新村社区基本没有经营性资产,经讨论决定先虚拟设置股份,待后期经营性资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资产量化和收益分配。此次改革,按一人“十股”制固化每户股权份额,新村社区含机动股共19380股。
2.新村社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该社区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促进集体经济发展。2019年7月29日,在新村社区党总支部召开了第一届股东代表第一次会议暨成立大会,顺利选举产生了新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及董事长、监事长,成立以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为董事长的新村社区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村社区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发挥社区党总支部的引领作用,规范集体资产管理,充分挖掘有限资源,通过土地出租、联营等方式,创办有本地特色的项目企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提升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银海区福成镇畔塘村
银海区福成镇畔塘村下辖12个自然村、31个村民小组,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4370人,2018年人均纯收入8200元。
1.畔塘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畔塘村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保质保量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该村的典型做法如下。
一是严格界定成员身份,开展全员调查登记,编制股东清册。村委会制订了《福成镇畔塘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办法》,以户籍是否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和是否长期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生活并履行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尽义务等两个方面进行确认。两个条件都满足的为可确认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两个条件都不满足的为不确认人员;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为待确认人员。为防止待确定人员在界定过程中多重占有,待确定人员申请加入本集体经济组织,须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交特殊人员身份确认申报表,并经本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报福成镇人民政府备案后,可确认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根据各村小组村民基本户籍信息,按照一户一表的方式,编制摸底调查表。组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收集村民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开展入户登记调查,校对、补充人员户籍信息,变更户籍信息录入。在调查的基础上,以2018年12月31日23时59分为确认登记截止时间,确认符合福成镇畔塘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人共4274人,均享有资产量化资格,以此为依据编制股东清册。
二是理股权量化及股权设置。畔塘村只设个人股,不设集体股。个人股分为“基本股+福利股”。基本股具有表决权、分配权,能更有效保障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利益,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享有基本股8股;未成年成员只享有分配权,没有表决权,等同于享受福利股,自成年后开始具有表决权。福利股为优先股,只有分配权,没有表决权,但福利股的设置能更有效提高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与村民自治各项工作、履行应尽的村民义务。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福利股2股。目前,福成镇畔塘村村集体经济股权共计43740股(含机动股),占福成镇畔塘村集体净资产总额的100%股份。此外,针对畔塘村现有人员身份结构比较复杂,为合理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做到全面、准确、不遗漏,同时又能推进全村改革工作,经全体成员讨论决定执行进退机制,即预留800股基本股、200股福利股作为机动股用于增补错漏人员,预留时间有效期为一年,如有错漏经调查审核,符合条件的给予同等股权享受,不符合条件的、弄虚作假的人员取消享受股权资格,一年期满后,剩余的预留股充值到公积金或公益金。五是科学划定收益分配。提取集体经营性净收入的20%作为公积金,10%作为公益金,70%作为股红金,公积金用于集体经济长远发展,公益金用于集体公益性、公共事务开支,股红金用于集体经济组织股东按股分红。
三是加强档案管理。畔塘村对工作开展过程的的材料进行分阶段、分类别进行归档整理,方便材料的查询追溯。收集的资料包括宣传发动、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股份量化及股权设置、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整个流程的台账资料。
2.畔塘村集体经济发展
该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畔塘村股东经济合作社股东代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推选,推选股东遵循民主推选原则,优先考虑其长期居住在本村且能够准时参加本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会议。从全体股东中共推选99名股东代表,每10户推选一名股东代表。2019年4月7日召开畔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第一届股东代表暨成立大会。村内民主选举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优先考虑致富能手、管理能人,从股东代表中推选出,实行差额投票选举产生,畔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设董事会9人组成、监事会由3人组成,选举产生了董事长、副董事长和监事长,其中一名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职务。
畔塘村是银海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以发展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畔塘村80%以上的土地主要种植花生和甘蔗,农民的年利润不足1000元/亩。近年来,用工难、用工贵,肥料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传统的经济作业方式制约了农民增收。为了推动畔塘村经济发展,提高村民收入,福成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刘氏农业有限公司发展热带水果种植,帮助该企业打造乡级特色农业示范区。位于银海区福成镇畔塘村委福佬塘的北海刘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16日,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农作物、花卉、水果种植及销售,家禽养殖及销售,农副产品加工及销售,农业观光旅游,农业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技术咨询、技术转让。
该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以每年1000元/亩的价格向村民租赁了500亩土地,用于发展热带水果种植和蔬菜种植。三合口村、红旗村、古城村和端田村等村委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共计200万元,当地265户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共计67万元,以资金入股的形式壮大公司发展规模,真正意义上实现村民变股东。基地种植的30亩百香果的第一批果实已经进入收获季节,第一批产量约500公斤/亩,每公斤收购价达10元,第二批果实上市后,产量实现翻倍,亩产量达3-4千公斤。
该公司已与加工企业达成了协议,产品直接送到企业,红心火龙果收购价格为10-16元/公斤,黄心火龙果70元/公斤,燕窝火龙果200元/公斤。该公司聘请了周边村委19名村民从事长期工作,其中大部分是贫困户,每人每月工资在3000-3500元。农忙时节雇请的村民达上百人,日工资120元,村民可以就近务工。该公司计划将基地打造成现代特色农业基地,集农业、休闲旅游和深加工于一体,并计划逐步扩大火龙果基地,打造福成镇乡村旅游示范点。
(四)银海区桥港镇亚平村
亚平村辖区面积0.087平方公里,是首批全国文明村,全村134户599人,辖三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26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超过6100万元,每个村民分红累计超过10万元。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达9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000元。
1.亚平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亚平村整合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发展,打造乡村振兴侨港特色发展模式,该村的典型做法如下。
一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镇、村两级组织制定了《侨港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侨港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亚平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亚平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等具体方案,成立了镇、村两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村一级同时成立了村一级干部工作小组、清产核资清查工作小组、村民工作小组,全力推进改革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组织资产清查小组、驻村工作队员清查财务账目,实地核查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固定资产等各类资产,全面精准清查、核实村集体资产和资金。
二是合理确认成员身份,科学量化设置股权。以亚平村户籍为基础,结合村民享受分红现状,统筹兼顾村民合法利益,上门入户确认家庭成员信息,并对照村民户籍底册,协调派出所调取、核对村民户籍信息,最终确认亚平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599名。在清产核资基础上,结合村内实际,把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将股权设置成集体股、个人股和机动股三类,以保障集体性开支和股东利益。自实行收益分红开始,始终确保本村户口居民都能享受分红,对因婚姻、收养等户口迁入的特殊人群,都确认为亚平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确保他们都能享受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将股权设置为集体股、机动股和个人股三类。集体股占总股数约28.2%,用于集体经济发展和集体性事务开支;个人股占总股数约70.6%,用于个人收益分红;机动股设10人股,每人10股,共100股,用于增补错漏人员身份,设置期限1年。亚平村实行动态管理,将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人,不固化到户,即“生增死减、进增出减”的动态管理创模式。
三是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促进集体经济发展。2019年4月1日,亚平村召开了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股份经济合作社第一届股东代表第一次会议暨成立大会,顺利选举产生了亚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及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长,成立以村支书为董事长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了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任务,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亚平村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发挥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规范集体资产管理,加大招商引资,争取项目资金,以合作联营等模式改造宾馆,打造特色民宿,建立电商平台,推广亚平民宿、商贸旅游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2.亚平村集体经济发展
银海区亚平村是北海市辖区面积最小的一个行政村,是我国唯一安置印支难民的行政村。亚平村从过去一个软弱涣散的问题村发展为如今村民年年有村级集体经济分红的全国首批文明村。亚平村坚持集体发展、村民受益、成果共享,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75万提高至2019年的101.5万元,增幅35%,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万元提高到2.2万元,增幅69%。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亚平村的发展历程(见表1-1)。
亚平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由一个遍地荒滩野草、极度落后的贫困小渔村,发展成环境优美、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明星村,其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所采取的做法,值得深入剖析。调研组经过实地走访,将亚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做法归纳如下。
一是依托侨港旅游资源,发展亚平村民宿产业。村“两委”引导村民大力发展民宿旅游业,推动村级集体资产升值,2017年亚平村注重用集体经济的发展辐射带动全体村民增收致富,形成了办成一个项目、带富一方百姓的“鲶鱼效应”。村民从事市场经营、家庭宾馆、餐饮业、公路运输、旅游工艺品加工等,形成以商贸旅游业为主,海产品加工业为辅的经济发展格局。
二是整合土地资源,力求资源价值最大化。亚平村改变靠铺面出租收入的“小农意识”,与城市经济接轨,2015年成功引进宝马4S店项目建设,不仅提升了村容村貌的建设,还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创收50万元。把一片“脏、乱、差”的平房出租屋变成了“高、大、上”的宝马4S店,实现村集体经济的一次华丽转身。同时,还把村委的其他闲置土地盘活出租每年收入约10万元。
三是坚持“乡村振兴”,打造“三员九有”示范村。2018年,亚平村贯彻落实自治区要求,积极响应北海市委号召,开展“三员九有”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新农村建设、发展亚平村特色经济,完善村庄规划、改善村民生活。工作队员、驻村干部和村党员干部争当“资源调查员、项目包装员、招商引资员”,通过盘活资产、整合资源,走合作化发展道路,将原来的屠宰场改造建设成为一个经营餐饮、休闲娱乐的农家乐项目——“文记烧鸡”,为集体经济年增收12万元。打造有特色产品、有加工厂、有种养基地、有小市场、有电商、有农家乐、有小花园、有规划建设、有村民合作社的“九有”村落,加快了亚平村生态宜居和谐文明建设。
四是廉洁自律掌舵人,带来亚平村致富奔小康。亚平村党支部书记陈富在村民中有口皆碑,不仅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将原本收入为0的落后村发展成为北海市集体经济第一村。采取一系列措施,带动村民就业,帮助村民运用科学技术发展养殖业。有序引导村民转产转业,充分利用村内仅有的5.3公顷耕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村民发展商贸、餐饮、海产品深加工和工业品加工,村民收入大幅提高,村内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五是坚持发展成果村民共享,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亚平村集体经济每上一个项目、每一笔分红,都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要求决定。亚平村将村集体资产和收入、使用、分红情况动态公布,实时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公开、透明、可持续发展现代经济管理制度,打造阳光村务、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亚平村通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先后投入400多万元,新建村文化活动场所、体育健身中心和公园,铺设水泥路面,改造安装自来水管网,增容供电设施,全村自来水、卫生池、闭路电视普及率实现100%,全村实施绿化亮化工程,道路硬底化率实现100%。2019年,亚平村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300万对村容村貌进行整体提升。村集体经济还出资15万元为全体村民购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每年出资2.4万元解决全村清洁保洁费,全村基本上都是别墅式楼房或商住楼。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同村的特点不同,对于有经营性资产的村,特别是城中村、城郊村、开发区村和经济发达村,重点要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将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充分发挥村地理位置上的的区位优势,提高经营性收入,提高村民的分红收益。借鉴改革较为成功的城中村,改善辖区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吸引资本投资,推动股份合作。对于没有经营性资产的村,重点是全面推进各类资源性资产的确权登记颁证,探索盘活农村资源的有效途径,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经济。通过与村内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动发展,推广地域特色农产品,申请绿色食品安全认证,利用互联网电商提高知名度,打造村内特色品牌。对于有非经营性资产的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探索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非经营性资产统一运行管护机制,更好地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提供公益性服务。银海区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调研组将发现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是部分村经营性资产少,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作用有限。银海区部分村集体土地、经营性资产少,村内缺少实力强、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发展,虽然目前均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但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为困惑。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较为薄弱,一方面多数村刚组建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业指导和实践经验,造成暂时的经营困难。另一方面,个别村发展较为落后,产业基础薄弱,农产品销路不畅,易造成股份经济合作社无实质运作,未真正发挥作用。股份经济合作社兼具盈利性与公益性,在刚刚起步阶段,政府部门间确少沟通,未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设立、登记,享有的权利、需履行的义务和责任未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做出明确规定。
二是部分村级账目资料不完整,管理和审计制度不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账目管理至关重要,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在村级管理中仍存有漏斗。专业的会计人员紧缺,日常档案管理人手有限,资料留存不规范的问题比较普遍。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不规范,未形成完善的会计及审计制度。
三是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法律定位不明晰,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例如,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新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登记机关是北海市银海区农业农村局,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但与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法律上并未明确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能享受免税政策。目前,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村集体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也需要纳税。若以经营性资产出租,所需缴纳的税费较高,包含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交易附加费等相关税费。特别是对于资产薄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还未步入正轨,税费负担易挫伤村内发展积极性。
四是专业人才缺乏。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村干部需要同时对接上级多个部门,负责多项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较难协调,影响工作效率。由上级派驻的工作人员多以提供指导性工作为主,难以协调专人长期驻扎负责改革工作。村内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对于股份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缺少职业经理人等专业人才。缺乏专业人才,一方面不利于政策的及时落地,易造成流于形式的布置安排工作。基层干部没有时间深入群众实地了解村民需求。由于人手紧缺,基层人员能按照已有规定执行已经力不从心,完全无暇及时反馈政策要求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普遍人才外流严重,缺少配套的支持政策,无法留住、吸引人才,人员不充足、专业素质低,影响改革成效。
六、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大举措,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引领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着力推进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对于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更好地提升集体经济活力,让广大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充分发挥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作用,应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在村党组织的领导和村民委员会的支持下,按照法律法规行使集体资产所有权。加强对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和集体经营管理,进一步提高集体经济收入,股东分红逐年增多,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集体资产所有权确权要严格按照产权归属进行,不能打乱原集体所有的界限。针对各村实际,组织合作社管理人员外出培训学习,开阔视野扩展思路。同时,对合作组织发展给予政策倾斜。调动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发展积极性,盘活已有资源,逐步壮大集体经济。鼓励有实力的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资产参股经营文件的农民合作社和工商企业。鼓励资产薄弱的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融资担保等多种形式,解决资金困境,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地方特别是县乡依托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等平台,建立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权、“四荒”地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出租等流转交易。
二是规范集体财产账目管理,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培训。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第三方机构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的审核与监督,完善账务管理、红利分配等相关制度措施,定期组织纪委、财政、审计等部门开展走访巡察,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台账资料,规范管理集体财产账目。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加强乡镇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稳定农村财会队伍,落实民主理财,规范财务公开,切实维护集体成员的监督管理权。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做好日常财务收支等定期审计,继续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等专项审计,建立问题移交、定期通报和责任追究查处制度,防止侵占集体资产。
三是加大对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股份经济合作社肩负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带领村民发展的重要使命,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可以量化为集体成员持有的股份。逐步增加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支出,减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相应负担。完善金融机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融资、担保等政策,健全风险防范分担机制。统筹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所需用地。扶持壮大股份经济合作社,不仅仅是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同时也能为村庄治理和环境改善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通过减免税收等政策倾斜助力其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董事会、监事会的培训力度,培养适应时代合作社发展的新型职业经理人,进一步推动股份经济合作社逐步走向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创造市场价值。
四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注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国家政策层面逐步完善基层人才引进措施,改善人才待遇,健全基层人才保障机制。基层政府应当拓宽基层人才队伍的选用渠道,培养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和大学生作为村集体经济管理的后备人才。同时,对于基层干部聘用建议选打破地域、身份、行业的限制,从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及大学生村官中选拔。鼓励各村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可以借鉴参考银海区在改革过程中,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确保清产核资工作取得实效。实行每月上报改革进展情况等具体工作办法,对所辖县、乡镇改革进度实行周调度,对重视程度不够、推动工作不力、改革效果差和进度排名靠后的乡镇采取约谈、问责等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及时跟进改革工作,有利于调整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