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做管理

职场   职场   2024-12-12 07:04   山东  

导读:

1、业绩是服众的基础

2、意愿是团队管理的必须

3、成人达己的格局助力管理晋升

一个组织、一个团队要想不断发展,必须有后备力量。现在很多单位都有后备人才,后备干部的人才仓库,这就是重视人才的表现。通过人才的不断培养不断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管理者,我们经常会考虑团队哪些人适合做哪些工作,以便发挥员工特长,提升员工业绩,推动公司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优秀的团队和成员。今天我们讨论一下,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做管理者?“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所以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对团队和组织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01

业绩是服众的基础

       要提拔一个人做管理者,一般要求其具有综合能力,一个员工的业绩是能力的主要体现,而且是硬指标,不是要求他必须是业绩第一,但是他的业绩要在同级别人员中,至少是前20%。因为业绩是服众的基础,业绩代表这个人能拿到结果,具有结果导向、目标导向的思维方式。

首先好的业绩既可以让下属产生佩服的想法,便于后续的管理。如果一个管理者的业绩不好,往往会让下属吐槽:业绩还不如我呢,领导为什么不提拔我?也会让一些下属产生心里不服的念头,不利于管理威望的建立。所以好的业绩是基础,好的业绩可以让管理者快速建立自己的领导地位。

其次,好的业绩也会让推选管理者的伯乐具有合适的理由。如果推选业绩不好的人,必须克服很大阻力,其他方面都很强才有可能。提拔业绩好的人是符合团队规则、团队利益的事,成功率比较高,所以伯乐往往喜欢推荐业绩好的人,一方面说明自己能识人用人,另一方面也显示自己公平公正,不是偏袒“自己人”。

第三,好的业绩也确实代表一个人的实力。只有提拔业绩好的人,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也是管理者带好团队的基础。他自己业绩好,说明有能力,带团队时,也需要指导员工拿到结果,管理者可以用自身能力帮助下属员工进步,帮助下属拿到结果,获得能力提升。

第四,选择业绩好的人员代表“以结果为导向、目标为导向的”的企业文化。很多单位混淆功劳和苦劳,喜欢提拔那些加班多,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式员工,不管有没有成果,造就了一批“苦劳型管理者”,结果团队业绩越来越差。毕竟市场是优胜劣汰,企业生存要靠利润,要靠成果。曾经有人在任正非面前说了一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话,结果任正非勃然大怒:今后不准再说这种屁话!什么叫苦劳?苦劳就是无效劳动。无效劳动就是浪费,我没有让你赔钱就不错了,还胡说什么功劳?

 

02

意愿是团队管理的必须

在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做管理时,我们要和当事人面谈,了解其工作意愿,个人职业规划,不要单方面做决定。

2000多年的传统告诉我们学而优则仕,很多人认为做管理者就是当官,是每个职场人的追求方向。其实这种理解是非常错误的,古代不当官,做研究、做商人成功的人也很多,尤其是在当下个人发展多元化的情况下,每个人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已经是大势所趋,选择做管理只是个人发展的一个方向而已。

历史也告诉我们,很多技术人员不适合做管理,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很多人都选择了服从组织分配,但是很多人工作并不顺利,生活并不幸福。很多技术业务人员因为业绩出色,被领导任命为厂长、书记之类的,但是他们更喜欢自己的专业,能从自己研究中获得快乐,获得成就感。当了管理者后,每天与人打交道,处理很多人情世故的事,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不但耽误了自己的研究,自己生活不快乐,管理工作做得不但辛苦,而且成绩不好。所谓“激发别人的善意,用人所长,通过别人拿结果”才是管理的本质。

个人主观能动性是非常巨大的力量。如果一个缺乏做管理意愿的人,当上管理者,他自己会很痛苦,下属会更痛苦,因为下属也想跟随管理者获得更好的成绩,获得个人成长。但是如果领导没有进取心,那么这个团队很难获得好的发展。

管理者的工作是成人达己,帮助别人成功,也在帮助自己成功。好的管理者能够辅导下属员工,帮助员工成长,帮助员工获得自己的成果,带领团队打胜仗,给员工以信心,同时团队也获得自己想要的成果,团队的成果就代表管理者的业绩。

当管理者不要抱着封建社会“当官”的思想。认为当上管理者就可以随意命令下属员工做这做那,自己可以作威作福了。其实管理只是一个岗位,管理者通过岗位赋予的权力和自己的影响力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执行、监督的方式来实现团队目标。管理的角色更多是为了服务企业的发展,他要对下属员工负责,要帮助员工制定目标,完成任务目标,员工获得成长,获得好的业绩,同时他还要向上管理,协调上级的资源,帮助团队完成团队目标,实现团队发展。

一个愿意为管理团队奉献的员工才是管理者的首选。管理者往往没有自己的时间,需要时刻准备帮助迎接下属的求助,解决下属解决不了的问题,上级的临时任务,帮助上级完成上级领导的目标。管理者就像一个人的腰部,需要上通下达,自己还得力量十足,推动各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更大的成绩。

03

成人达己的格局助力管理晋升

有了业绩基础,有了管理意愿,就具备管理最需要的必要条件了。但是要做好管理者,还需要有大格局,要不愿成人达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管理也是有层级的,也是需要进阶的,不是当上管理者就万事大吉了。而是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从初级管理者到中级管理者,再到高管,需要管理者不断学习,掌握不同层级管理者需要的技能。

要做好管理者,首先要能帮助员工提升能力。要把自己的技能抽象总结为可以复制的能力,赋能给下属员工工,提升整个团队的能力。很多管理者自身是技术业务高手,有很多绝活、特技,这些要毫不保留地赋能给员工,这样的管理者才是大格局的人,才能不断获得晋升。那些把自己绝活保留,害怕员工掌握后超过自己,威胁自己岗位的员工,注定不会获得更好发展,他们可能待在初级管理岗一辈子。以前就遇到过一个锅炉班班长,班内只有他自己会修这个锅炉,锅炉有问题都找他。但是他不愿把这个技术传给下属,本来上级因为他们锅炉班长期无事故,保障生产有力,要提拔他的,结果因为这个锅炉班离不开他,只能作罢,于是这个班长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0几年,其他和自己一起进厂的人大都晋升到车间主任了,他还被在锅炉班里。

其次作为管理者,还要有良好沟通能力。能够把上级交给的任务理解透彻,拆解完成后,完整无误地传达给下属员工。沟通能力不仅仅是表达能力,更包括倾听能力、理解能力。沟通是双向的,要让沟通对象理解你,知道你要表达的意思,还要了解沟通对象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有的管理者把上级发来的任务,往工作群中一转,就算传达了,这充其量是个“传声筒”,没起到管理者的上传下达、组织力量完成任务目标的作用。

好的沟通能力是把要你做变成我想做,点燃下属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双赢。

最后管理者要有大局意识、创新能力。大局意识是指站在企业领导层面看问题,至少能换位思考,站在上级角度想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任务目标。简单来说就是站在更高的地方来看待眼前的事情,站在未来的角度来对待今天的工作。

创新能力不只是技术需要,管理同样需要。面对新生代员工,90后、95后、00后的管理方式都是不同的,要能理解这些员工的想法,管理好这些员工。创新需要容错的环境,要想有创新的团队,必须有创新的管理者。

总结一下,看一个人是否适合做管理,关键两条是能力和意愿,缺一不可,只有能力没有意愿就像没有动力的火车跑不起来,只有意愿没有能力,就容易瞎指挥,得不到结果。管理也需要进阶,所以看一个管理者是否适合,也要看他是否有成人达己的格局,是否具有创新精神。


管理进阶一天天
企业管理知识分享,职场进阶建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