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降本增效,不如提质增效

职场   2024-11-16 07:04   山东  


导语:什么是真正的降本增效?如何提效?本文与大家探讨。

 本期音频由科大讯飞提供的语音合成支持


最近,经常有人在后台留言,让我聊聊“降本增效”的话题。


的确,随着增长红利期退去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互联网行业整体增长趋缓,很多企业都开始做降本增效。


但我也发现,很多企业在做降本增效时往往陷入了一个误区:错误地将“降本”作为唯一的救命稻草,而忽视了“增效”的核心价值。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降本增效?我们聊聊这个话题。


降本增效的3个常见误区


想要做到真降本增效,就得先知道企业降本增效的3个常见误区。


1.恶性降本


有些企业,为了所谓的削减成本,采用了不恰当、不合理,甚至是恶意的手段,逼员工离职。


我之前看过一个新闻:西安有一家企业,原本公司地址在CBD,后来老板宣布把公司搬到比较偏远的秦岭山区,还要求每个员工必须早上9点准时打卡上班。


结果,当天20多个员工里,就有14个人签署了协议。更绝的是,不到一个周,老板又把公司从秦岭山区搬回了CBD,并且在网上开始重新招人。


他为什么这么做?背后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逼迫员工离职,不给赔偿。


这么做,违不违法先不说,反正降本增效肯定实现不了,因为留下来的员工会心寒,会用更差的状态来对待公司,而新招进来的人也不会认可这个老板。


不是说,不能裁员。当公司账上的钱,不支撑你养活更多的员工时,你可以裁员,坦诚地和员工沟通,我相信大多数人是能接受的。


办企业,你一定要以人为本,要回归到“作为人,何为正确”的朴素价值观,不能为了小钱就恶性降本,这样企业是做不大的。


2.无效降本


有些企业,面对困难,第一反应就是慌。一慌,就搞形式主义,砍一些无关紧要的费用,求个心安理得。


比如,有公司为了省电费,四根灯管减掉两根,一个月固然能省一丁点电费,但员工会认可么?一定不会。他们只会觉得公司太抠了。


再比如,有些公司为了削减开支,辞退了一个月几千块钱的保洁阿姨,让公司各个部门轮流打扫卫生。不管是销售,还是人力,还是运营,他们在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是很多的,你让他们打扫卫生,不是一种资源浪费么?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公司会取消福利,延长加班,砍掉假期,取消班车,甚至控制空调温度,停止纸巾供应......最后,把员工得罪光了,效益更提不上来了。


看得见的都是小钱,看不见的才是大钱。为了降本而降本,实质上就是形式主义,解决不了真问题。


3.伤害客户价值的降本


很多企业迫于生存的压力,盲目追求成本最小化,从而做出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


比如,产品上以次充好,质量上偷工减料,服务也跟不上,欺骗客户的信任,导致客户不满意度直线上升。


实际上,这种忽视客户的切身感受的行为,最终只会把客户越推越远。


还有些企业,简单粗暴地追求成本缩减,把关键岗位关键人砍掉。结果裁员裁到大动脉,产品和服务质量跟不上,伤害客户价值,得不偿失。


去年,滴滴打车“崩了”的新闻登上了热搜,一天损失了好几个亿的销售额。


什么原因?业内人士都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强力推行降本增效。


熟悉代码的老员工被裁了,系统投资少了,运维人手不足了,人心浮动了,工作难免就会出现疏漏。


你看,表面上裁掉技术人才,砍掉了一笔人力成本,实际上对公司的伤害极大,更是损害了客户价值。


任何时候,伤害客户价值的降本,都是得不偿失的。


真正要降的不是成本,而是浪费


其实,企业最应该降低的,不是成本,而是浪费。

 

“成本”和“浪费”有什么区别?

 

成本,是你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为了达成一定的目标,而需要损耗的财力和物力的资源,这就是成本。

 

比如,你研发一个产品,原材料的费用,运输的费用,运营的费用,给员工付出薪酬……这些都是成本。成本可以降,但不能轻易降,前提是不能损害客户价值。

 

如果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牺牲掉产品质量,用比较差的原材料,更简单的工艺,是一定会伤害到用户体验,最终动摇企业存在的根基。

 

那,什么是浪费呢?在你付出的成本里,那些没有给客户创造价值、客户也不会买单的部分,就是浪费。


通常,存在企业中的浪费有以下5种:


第一种,无效会议造成的浪费。

 

职场上的人,就没有不开会的,但你发现没有:很多时候,你参加的会议其实挺没有效率的。

 

付出时间成本,却没有收益,这就是无效的会议。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做有效管理者很重要的一件事是不开无效的会议。没有效果的会议是浪费时间,开有效的会议,主管才能创造效能。”


无效会议,是对人效的最大浪费。管理者开会有效率,才能创造高效能。


第二种,用人不当造成的浪费。

 

在创业初期,我犯的两次错误都是在用人上:一次是招来了价值观不一致的人,一次是招来了不能躬身入局的“伪高管”。

 

这两次用人失误,都让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也因此明白了一个道理:选拔比培养重要。如果选的人不对,培养也是无效的。

 

选错人,会带来浪费;用错人,同样会带来浪费。

 

比如,有些管理者本身并不具备识人用人的能力,把人才放在了不合适的位置上,把大材缩小了用,明明是一匹千里马,不让它驰骋沙场,反而让它推车拉磨,这其实就是对人才的浪费。


所以,我经常说,在不合适的人身上花时间,是管理最大的浪费。



第三种,缺乏信任造成的浪费。

 

信任,是沟通的前提。缺乏信任,就会出现猜疑和误解,从而导致沟通成本的大幅增加。

 

我们经常看到,领导做了一个决策,开会反反复复沟通无数遍,依然落不了地,中间浪费了大量的成本。


而在协同过程中,因为缺乏信任,很多企业存在着“部门墙”的现象,各部门依旧相互掣肘,推诿扯皮,导致业务无法推进。


信任带来的效率往往是最高的。缺乏信任,效率就会降低,成本就会增加。


第四种,经验流失造成的浪费。


企业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企业一线实战中获得的经验、成功的方法没有被总结保留下来,随着优秀人才的离开,他的经验、技能、方法也通通流失了,当新人入职时,又需要重新探索,不断试错,增加了重复劳动。


所以,不管是好的经验,还是坏的教训,一定要进行经验萃取和提炼,这样才能复制推广给更多的员工学习使用。


复盘能带来复利,不复盘只有随机。经验的浪费,往往是最可惜的。


第五种,复杂性造成的浪费。

 

还有一种浪费,是由于制度、流程的复杂造成的。

 

比如,有些公司的业务人员报销差旅费,要经过层层审批,流程极其繁琐,拿到报销费用的周期特别漫长,这既会增加管理的成本,也会挫伤业务人员的积极性。

 

还有些小公司会仿照大公司的做派行事,设计了复杂的流程体系,但这其实是画地为牢,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以上就企业运营过程中五种最常见的浪费,这些“看不见”的浪费非但产生不了价值,反而会产生很多的成本,不断消耗员工,消耗客户,消耗公司。


降本增效的本质是提质增效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降本增效?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说:“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的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降本增效同样如此。你只有抓住成本和效率的主要矛盾,才能为企业指明行动的方向。


要想抓住成本的主要矛盾,首先要明确,企业的成本有哪些?


通常而言,企业有三大成本点:


固定成本:指相对固定不变的成本,比如房租、设备费用、办公费用以及员工的薪水、五险一金,等等。


变动成本:包括营销费用、员工的提成奖金、原材料采购、研发和生产、库存、运输等方面的成本,这些成本是动态调整、变化的。


隐性成本:看不见,但是广泛存在的成本,比如组织内耗、流程僵化、协同困难、员工执行力不足,无效沟通、人才错配、培养质量低、产品和营销脱节,投入产出低等各种隐性成本。


这三个成本里,固定成本很难降,变动成本要谨慎地降,真正能降低且有效的,是第三个成本,隐性成本。


怎么降低组织中的隐性成本?实际上就是提质增效。


你想,为了提效,就得清除很多阻碍因素。那些让组织变慢的成本,都是阻碍提效的因素,你把它们去除了,自然就提效了。效率上得来,成本才能下得去。



那么,“增效”究竟增什么效?在我看来,至少有5个维度:


1.执行层


指的是在某个业务领域从战略到执行的效率,比如缩短研发周期,提升生产效率,这些都是执行层的效率。


以特斯拉为例,马斯克是怎么做降本增效的?他先不考虑怎么降本,而是想办法提效。


马斯克认为,生产效率直接决定整车制造成本,因此在整个生产和供应链过程中,大量采用数字化技术。


这样一来,生产效率提高了2倍,每辆车的成本却降低了30%,相比于传统汽车商,管理成本更是少60%-70%。


你看,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也下降了。


2.协作层


指的是组织内部运作、协同的效率,上文提到的部门间的协同、人与人的沟通、都属于此类。


协同的效率怎么提升呢?


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角色分工,避免职责不清导致的混乱和重复工作。


其次,要有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


在一个组织里,你不沟通,别人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不坦诚,别人就不会和你建立信任。


沟通要自上而下,也要自下而上。


沟通时,学会换位思考。当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当你不能理解的时候,换个位置思考问题,关键是达成共识,做到上下同欲。


最后,要对协同工作涉及的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去除不必要的环节和繁琐的手续,使工作流程更加简洁、高效。


3.决策层


这些年,我亲眼看到好些企业因为决策失误而折戟疆场,最后落了个灰头土脸,也看到很多老板在决策上犹豫不决,错失了很多的机会。


怎么提高决策效率?简单地说,就是听大多数人的声音,和少数人讨论,最后一个人拍板做决策。



你首先要做广泛的调研,去听客户的声音、听竞争对手的声音,听员工的声音。


然后,你需要开个战略共创会,高管、合伙人等决策层参与就行了,最多下探到老板的n-2层。


战略会所有的动作,都是聚焦,统一,高质量决策。这样才不至于悬而不决,甚至被无关紧要的声音影响,做出错误的决策方向。


最后,你要一个人决定,今年的目标是什么,打算怎么干,你要拍板。


决策做出后,所有人就要力出一孔,去达成目标。


4.资产层


指的是资本运作,资金配置的效率。很多企业很重视利润、收入,但对资金效率却漠不关心。


资金效率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家企业资金效率低下,就可能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比如,一家制造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导致资金无法用于购买下一批原材料,生产就会停滞,那么很可能就会影响企业的生存。


要提升资金效率,应收账款的管理优化、资金审批流程的优化等,都是可行的手段。


5.文化层


企业只有构建简单、高效、协同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提效”,这是基石所在。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企业秉持着简单、高效、创新、客户至上等积极的文化,员工会更倾向于采取高效的工作方式。


例如,谷歌强调创新和快速迭代的价值观,员工受到这种文化的激励,会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快速推出产品的更新版本,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反,如果企业的文化是保守、官僚主义的,员工可能会更注重遵循繁琐的程序,而忽视工作效率。


我之前也说过,简单就是效率。很多时候,效率提不起来,就是因为大家做不到简单,每个人都在猜对方想什么,不敢说真话。


当企业创造一种说真话的文化氛围,让所有人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每个人为了整个团队的利益,为了争取最佳结果,开诚布公,就事论事,做事情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文化是组织的粘合剂。文化做好了,发展的动力就足了。


最后,我想说:降本增效是一整套系统工程,本质上是建立一套从战略到执行的高质量经营系统。唯有系统地提升执行层、协作层、决策层、资产层和文化层等各个维度的效率,降本增效才会真正有效。



管理进阶一天天
企业管理知识分享,职场进阶建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