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管理问题,最终都是人的问题

职场   2024-12-14 11:41   山东  

导语:为什么说所有的管理问题,最终都是人的问题?本文与大家探讨。

 本期音频由科大讯飞提供的语音合成支持


做咨询这些年来,我发现几乎90%的企业家提到的痛点问题,都是和人相关的。

 

比如,有的老板说公司业务发展快,但是人才梯度跟不上。


培养了很久的员工,最后离开了,影响到公司的运转。


但更多的人在抱怨下属没有自觉性,没有自驱力:我都已经给你高薪了,给了你股票了,为什么你不能像我一样拼命呢?


事实上,没有下属会为老板拼命,他只会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付出一切。


所有管理上的问题,看起来是事的问题,其实根本上还是人的问题。


你把员工当做一件完成事的“工具”,还是把他当成一个人,去理解他,驱动他,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


一堆湿柴,不能被点燃


稻盛和夫在《干法》中说过:公司里的员工,大概分为三种:


①自燃型:无需激励,自己就可以燃烧,自己就能把事做好。


②可燃型:点火就能燃烧的人,需要适当的激励,需要别人在后面推他一把。


③不可燃型:就算点火,也无法燃烧的人。


通常而言,如果公司里出现这种“不可燃型”的员工,作为管理者,你其实有很大的责任,因为你招聘来了不合适的人。如果你招聘的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那么势必无法将他们个人的梦想和组织的梦想联系在一起。


公司不应该招聘无欲无求的人,无欲无求的人不应该来上班,而是应该去寺庙。


因为一个无欲无求的人,他们对工作既无激情也无热爱,就像一堆湿柴一样,你自然难以激励他们。而在不合适的人身上花时间,是企业最大的浪费。


作为管理者,你要起到助燃的作用。你要合理分辨你的员工是什么类型的,尽可能多地发掘自燃型员工,尽全力地帮助那些可燃型员工。


然后,让他们燃烧,发光发热。


利益,比道理更有说服力


当员工对目标不兴奋,缺乏动力的时候,有些管理者总喜欢长篇大论地给员工讲道理,谈情怀,一味地强调奉献。但是,员工对此完全不买账,一点作用都没有。


事实上,在职场中,最没用的行为,就是讲道理。为什么?


因为,在现代企业里,公司和员工的关系,不只是雇佣关系,而是合作关系。是我们一起,共同把事情完成。


因此,你要驱动员工,首先要关心员工的利益,做到利益共同体。


之前我也讲过一个案例:有位老板上了一个阿米巴的课回来,把销售的底薪全部砍掉了。


他认为,销售就应该关注提成,如果销售眼里只关注底薪,说明他们不是好的销售。


我告诉他,你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每年赚几个亿,但一个员工在北京,如果他只有4000块的底薪,只能住地下室。他有6000块钱的底薪,他中午就可以多加2只鸡腿。


他不听我的。结果,他搞阿米巴后,一个月之内走了1000多个销售。


你看,利益,比道理更有说服力。你想要驱动员工,就要将公司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绑定在一起,我要考虑你的利益。然后,我们一起把蛋糕做大,公司赚到钱了,也要让你赚到钱,对得起你的付出。


所以,少谈情怀多谈钱,谈钱,才对员工最大的尊重。


把胡萝卜挂在结果上,而不是你手上


在分钱的时候,在做激励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赏罚分明。


有些领导虽然能做到有赏有罚,但做不到“分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赏罚十分随意。


比如,下属事情办的漂亮,就今天奖一下,明天奖一下,下属倒是高兴了,但是其他的人不满意了:“领导,为啥我上次就没有这样的奖赏?”


分钱也是这样,主观性很大,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与人亲疏关系进行分钱。


但这么做,会让团队处在赏罚不明的混乱下,进而衍生很多问题。


我有一个客户曾经给下属分了三个亿的奖金,分完之后所有人都骂他。他们说为什么我是300万,他是800万呢?


老板也非常抑郁,明明是好心,发了好几个亿的奖金,平均每个人分到了300万,结果我却被骂得一塌糊涂。


为什么?因为大家觉得分得不公平。


如果分钱,让大家觉得不公平,那么就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那么,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开始就建立起绩效制度,根据大家约定好的分钱机制,按照绩效结果进行分钱。


张三的业绩好,上个月做了200万,那他就按比例多分一些;李四上个月业绩差,只做了50万,那就相应的少拿一些。


切记,做激励的过程中,“给对”比“给多”更重要。罚错一个人,得罪一个人;奖错一个人,得罪所有人。


所以,不要你说怎么分钱,而是要让制度说怎么分钱。


低位的安全感,中位的公平感,高位的目标感


过度依赖于外界的奖励,会提升行动力的阈值。久而久之,奖励就起不到作用了。


美国作家丹尼尔·平克(Daniel H. Pink)在《驱动力》一书中,把人的动力归纳为三大类:


低维驱动力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中维驱动力把外部反馈作为动力,即做好了有奖励,做不好受惩罚;高维驱动力是因内在的兴趣、使命感而存在的。


刘润老师也有一个类似的观点:低位的安全感,中位的公平感和高位的目标感。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你在做管理的时候,越低层的员工越在乎的是安全感。


这个阶段,他是为生存而考虑,很担心被裁掉,岗位不稳,所以你要培养他,辅导他,给他安全感。


中位的员工,有一技之长,能力可以,根本不担心自己找工作,所以他不会考虑生存的问题,更在乎是公平感:凭什么给他这样的待遇,而我没有?


而高位员工,更在乎目标感,即工作是否有意义,是否有价值。


而这类员工往往也是管理者需要重点培养的人。


我之前也说过,对真正的人才来说,最好的激励,往往来源于工作本身。


因为工作会实现物质的富足,会带来精神的丰盈。一个人的社会身份、地位、归属感,可以从工作中获得;一个人内心深处被需要、被欣赏、被认同的情感需求,也可以从工作中获得。


所以,作为管理者,你要去扣动员工的心灵扳机,让每个员工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让工作本身驱动他们愿意为之付出。


最低级的欲望是利益,最高级的欲望是梦想。一旦点燃了他的梦想,就会激发他的内驱力。


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最重要的,是管理者以身作则,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


有些管理者天天带着员工喊口号,讲价值观,其实没什么实际效果。因为大家看的都是管理者的行为表现。你自己都做不到,没有人会相信你。


信任感是怎么来的?就是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作用。


管理者是员工的最好榜样,如果管理者对待工作能够充满激情,努力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对员工能产生很大的感染力,能够很好地激活员工。


我讲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当年因为各种原因,我被调到广东做经理。


当时广东销售团队的业绩一直是倒数,团队氛围特别不好,大家的能力也很差,而且还不断有人辞职,是谁都不愿接手的“烂摊子”。


我接受这个烂摊子后,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广东团队就做到了全国第一。


为什么?因为我首先心态很好,从不抱怨,其次我比谁都拼,比谁都努力。我每天都在培训他们,事无巨细,教他们怎么样打电话,销售流程是怎样的,如何做客户管理、会议营销,和业务有关的全培训一遍。


我对工作的激情,也激发了员工们对工作的热情。很快,公司的工作氛围发生了180度的逆转,公司的业务也不断上升。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作为管理者,当你发现员工的工作激情不够,工作态度不端正时,不妨及时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是我的不良工作态度影响了他们?我是否应该以身作则,带给他们正能量呢?


以身作则胜千言,管好自己,才能影响别人。


最后,总结一下:所有的管理问题,最终都是人的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激活人,发挥员工的价值创造能力,是每个管理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管理进阶一天天
企业管理知识分享,职场进阶建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