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理|学习笔记】杨希川老师课件—毛囊黏蛋白病

文摘   2024-11-06 16:31   广东  

注:本学习笔记均来源于男神杨希川老师讲课课件,将老师讲课内容以图片及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供大家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皮肤病理初学无味,越学越上瘾。
              一、病史    
   36岁男性,头面部红斑、脱发,红斑有明显浸润感。之前做过MED,UVA8.3,对紫外线有一定的敏感,UVB正常。曾经诊断过慢性光化性皮炎,治疗效果并不好。 

                二、鉴别诊断  

慢性光化性皮炎:一般是老年人更常见,好发于脖子后面、头面部,皮损相对融合,不会呈这种一小片一小片的红斑。
斑秃:有脱发要考虑,但是面部红斑没办法解释,而且头皮脱发斑,从临床角度也不可能用斑秃解释,因为斑秃脱发斑头皮一般没有明显发红,表面皮肤基本正常。
脂溢性皮炎:皮损发生于头皮和面部 ,确实是脂溢性皮炎好发部位,但脂溢性皮炎也可以发生于胸背部,有些范围更广,但脂溢性皮炎最好发的部位没有看到皮损,比如说眉毛里面没有看到明显的红斑。一侧眉毛有红斑,但是眉毛掉了,尽管脂溢性皮炎可以引起休止期脱发,但不会引起红斑部位脱发,眉间、鼻唇沟都是脂溢性皮炎的好发部位,但是都没有看到皮损。从临床上看,不考虑脂溢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主要是瘙痒,搔抓导致皮肤肥厚、呈苔藓样改变。最好发部位颈部、肘部、骶尾部,还有眼睑。一般发红不明显,所以神经性皮炎也不考虑。
毛囊黏蛋白病:红斑部位毛囊性丘疹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引起了眉毛和头发的脱落。还有亲毛囊性的MF也要考虑,因为它也可以引起脱发。


大家一看到这个病理基本上就知道它是什么病了,有两种可能性。第一幅图我们可以看到上皮里面有很多的黏蛋白,毛囊周围也有一些、但不多。毛囊周围有淋巴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第二幅图我们可以看到毛囊里面有明显的黏蛋白的沉积,同时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


第一幅图可以看到上皮里面黏蛋白沉积,同时可以看到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上皮里面也可以看到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第二幅图这个更典型,感觉整个毛囊上皮都被黏蛋白侵占了,整个毛囊里面都是黏蛋白沉积。

   

第一幅图是在毛囊周围,除了看到淋巴细胞以外,还可以看到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散在分布。

第二幅图做个阿新兰染色可以看到毛囊里面很多的粘蛋白沉积,有些甚至形成粘液湖。


第一幅图这是放大的,可以看到毛囊里面黏蛋白的沉积。

第二幅图是切得比较完整的毛囊,可以看到从上到下基本上都可以看到黏蛋白的沉积,毛囊里面比毛囊周围更明显。

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毛囊黏蛋白病,病理也非常典型。患者有脱发、脱眉毛,临床表现也支持。

这是另外一个病例,女性,22岁,右眉外上方红色斑块,摸起来有浸润感。病理上毛囊里面有大量的黏蛋白,毛囊上皮里面也有一些淋巴细胞。

                 
粘液特别多的时候,毛囊结构也会被破坏,不仅毛囊里面有黏蛋白,毛囊周围也会有黏蛋白,甚至挤压的时候会有一些粘液样的物质出来。

                 三、总结 


毛囊黏蛋白病分为两型:良性型;淋巴瘤相关型。前面两例做了组化,都是良性的。还有另外一种是亲毛囊性的MF,这个是最常见的淋巴瘤相关型。当然也有一些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可以引起毛囊黏蛋白病。目前观点认为良性型与淋巴瘤相关型之前没有截然界限,是谱系性疾病。即使诊断了良性型,临床也要密切随访。如果病情进行性加重,则需要重新活检做病理。有人做研究,随访观察发现有一部分良性型会转化为淋巴瘤相关型。

毛囊黏蛋白病临床少见,常被误诊为湿疹、脂溢性皮炎、斑秃等疾病。

病理以黏蛋白聚积在毛囊和皮脂腺内为特征,真皮毛囊周围炎症细胞漫润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漫润为主。

治疗手段包括:局封注射糖皮质激素,外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A,口服异维A酸、羟氨喹、米诺环素、PUVA、环酰胺、甲氨蝶呤等。

我的病理小记
嗨,你好呀,很高兴认识你,和我一起学习病理,探索病理的乐趣和奥妙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