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理|学习笔记】炎症性皮肤病九大模式(第六讲):杨希川老师讲课笔记——浅层血管周围炎-海绵水肿型病例解析

文摘   2024-12-27 23:19   广东  
听完孙建方教授和杨希川教授的课件以后,结合听课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知识做了一下归纳整理,方便自己后面学习,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感谢老师们的无私奉献,我不生产知识,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章节主要介绍的是孙建方老师关于炎症性皮肤病九大模式之浅层血管周围炎-海绵水肿型病理模式解析。这一章节主要介绍的是杨希川老师关于浅层血管周围炎-海绵水肿型病例解析,同样是先看病理,看病理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个病理我们可以诊断哪些疾病,再来看看临床是不是符合,但是最后的诊断一定是临床与病理相结合。
下面这个病例,我们低倍镜下看是表皮的海绵水肿,严重的地方形成了表皮内小水疱。炎症主要位于真皮浅层,相当于海绵水肿型皮炎伴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炎。不知道看到这里大家会想到哪些疾病,单靠这一个病理我们不能确定是某一个疾病,我们可能会想到某一类疾病。
放大以后看到这种水疱像个网状变性的,也就是说细胞水肿变性很严重,细胞破了以后相互连在了一起形成网状变性。
这个病单从病理上我们无法诊断,但是一看临床就知道了,病理结合临床很重要,这实际上是个色素性痒疹。这个病在临床上很像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但是病理上不一样。
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后明显改善。色素性痒疹起初表现为淡红色丘疹,可融合或呈风团样及湿疹样改变。皮疹消退后遗留有网状或斑状色素沉着。好发于青年女性,皮损位于上背部、颈部、锁骨部及胸部。

色素性痒疹特点:早期病变表现为红斑丘疹伴瘙痒,消退后遗留网状色素沉着,病情迁延。如果我们取的比较新鲜的皮损,病理上表现为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严重的时候会形成网状变性,形成明显的表皮内水疱,可以有基底层液化,浅层血管周围炎;到了后期海绵水肿减轻,以色素失禁为主,表现为真皮浅层较多的噬色素细胞及色素颗粒。主要鉴别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一般没有红肿的表现,直接出来就是色素,呈网状的,一般不痒,病理上没有显著的海绵水肿,主要表现为表皮肥厚,皮突下延,基底层色素颗粒增多。

补充: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

临床特点:

  • 好发于两乳之间,以后可延及肩部及侧颈部,但以乳头间和脐周最为严重。

  • 皮损为直径约5mm有色素的扁平疣状或乳头状瘤样丘疹,相邻丘疹可融合,周围可形成不规则的网状改变。

  • 临床分三型:点状色素性疣状乳头瘤病、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钱币状融合性乳头瘤病。

病理特点:

  • 表皮角化过度,可有角化不全,表皮突向下延长轻度乳头状瘤样增生。

  • 颗粒层变薄,棘层肥厚,但只限于两个延伸的真皮乳头间。

  • 基底层色素轻度增加。

  • 真皮水肿,血管周可见非特异性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中上部有时可见到弹力纤维碎片。

我们看下面这张图表皮细胞间有海绵水肿,局部形成小水疱,表皮有些肥厚,皮突下延但不规则,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炎。
放大以后看典型的细胞间水肿,有些地方还形成了小的水疱,真皮浅层有炎症表现。
下面这幅图除了细胞间水肿外还有细胞内水肿,细胞内水肿到一定程度后破裂会融合形成这种网状变性。
真皮里面除了看到淋巴细胞以外,还能看到一些嗜酸性粒细胞。
实际上这是一个亚急性湿疹的表现。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海绵水肿,急性湿疹海绵水肿会更重一些。

湿疹与接触性皮炎病理表现类似,临床表现也有相似之处。总体来讲,它们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不同期临床表现不同。病理上表现为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表皮肥厚或正常。慢性期表皮会肥厚一些,急性期厚度相对正常。浅层血管周围炎,可有嗜酸性粒细胞。

我们再看下面这个病例,表皮是有肥厚的,我们注意到海绵水肿是灶性分布的。还有些角化不全、集中在毛囊口周围。
下面这幅图明显看到有个毛囊口角栓,角栓里面是有角化不全的,还有少量的炎细胞。唇缘实际上是指毛囊口两侧,这个地方经常会有角化不全,是这个病相对有特征性的表现。
这副图可以看到灶性的海绵水肿,甚至可以看到毛囊上皮也有灶性的水肿。
实际上这是个典型的脂溢性皮炎。我们刚刚反复强调毛囊里面有角化不全的角栓,唇缘部位有角化不全,同时有灶性海绵水肿,这些都是脂溢性皮炎相对有特征性的一个表现。

脂溢性皮炎特点好发于脂溢部位,头皮、面部、上胸部和背部。皮疹为淡黄红色、油腻性结痂。病理表现:表皮海绵水肿-银屑病样皮炎,毛囊口“唇缘”角化不全,角质层里面见到浆液及中性粒细胞。主要的银屑病鉴别,脂溢性皮炎可以表现为银屑病样皮炎,角质层里面也可以见到中性粒细胞,所以鉴别起来比较困难。但是银屑病是融合性角化不全,颗粒层减少或消失,而且一般表皮没有水肿,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和脂溢性皮炎区分,但有些时候区分不了的时候,有些人会下银屑病样脂溢性皮炎或者脂溢性银屑病来做一个描述性诊断。

下面这个病例也有海绵水肿的表现,但是海绵水肿比较轻,角质层有些轻度角化不全,基底层色素是减少的,这种病理不具有绝对特异性,但是结合临床是有诊断价值的。

实际上这是一个白色糠疹,白色糠疹很少做病理。儿童常见,一般长在脸上。偶然长在身上的时候不太好和白癜风鉴别,这个时候做病理有一定的帮助,但总的来讲,还是要结合临床。

白色糠疹特点:儿童面部好发,但是成人也可发生,有时躯干、四肢也可以发生。皮损主要表现为色素减退斑,少量鳞屑。一般不痛不痒,无自觉症状。病理上表现为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炎,轻度灶性海绵水肿,灶性角化不全(表现为临床上白色糠疹轻微的鳞屑),基底细胞内色素减退。需要和白癜风鉴别,白癜风在临床上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色素脱失斑,一般来讲,皮损典型的话在临床上可以鉴别两者,如果区分不了的话,从病理角度讲白癜风的黑素细胞及色素是减少的,不是完全消失的。如果还区分不了的话可以加做特染,染一些黑素细胞的标记看看到底黑素细胞还在不在,如果没有的话,更倾向于是一个白癜风,如果黑素细胞还在,只是功能上受损的话,更倾向于是白色糠疹。当然,最终还是需要临床和病理综合去考虑。

补充:白癜风
临床特点:

a.可以始发于任何年龄,60%始发于20岁前。

b.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骨骼突出及易受摩擦部位好发。黏膜、毛发可以受累。

c.临床分为寻常型、节段型、未定类型及混合型。

d.无自觉症状。少数寻常型初始可出现轻微或明显的炎症反应,伴有瘙痒。

e.寻常型白斑分布呈多样性,多为散发性乳白色斑境界清楚,大小及形状不一,可泛发全身甚至色素全部脱失。

f.节段型为单侧,按某一皮神经节段分布,发病年龄更早,色素脱失常不完全。

g.未定类型为限局性,暂无法判断向节段型还是寻常型发展,部分长期限局。

组织学特点:

a.表皮中黑素细胞数量完全消失或明显减少。

b.表皮中黑素颗粒也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

c.早期真皮浅层血管周稀疏的淋巴细胞浸润,表皮中有时亦可见少数淋巴细胞,黑素细胞数量正常。

d.充分发展的皮损可出现界面皮炎的特点,即界面空泡改变及真皮浅层血管周稀疏的淋巴细胞浸润,真表皮交界处黑素细胞及黑素颗粒数量明显减少。

e.晚期皮损表皮中无黑素细胞和黑素颗粒,真皮浅层血管周无淋巴细胞浸润。

下面这个病例表皮有灶性海绵水肿、局灶有浆痂,真皮乳头有些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炎。
放大以后看到真皮乳头水肿,血管扩张,还能看到红细胞外溢。红细胞外溢不仅仅是在血管外面,还在表皮里面也有,有一定的特征性。
这个病是玫瑰糠疹,它呈这种圆形和椭圆形的皮损,一般以躯干和四肢近端为主。

玫瑰糠疹特点:圆形或椭圆形斑疹,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病理表现为轻度灶性海绵水肿,灶性角化不全,红细胞外溢,且进入表皮。临床上主要和梅毒鉴别,梅毒的玫瑰疹和玫瑰糠疹在临床上很像,梅毒的玫瑰疹手掌和脚掌经常会有,病理上梅毒真皮里面有浆细胞。同时可以查血清学检查,梅毒血清学实验是阴性可以排除梅毒。


小结:海绵水肿型浅层血管周围炎
这一期主要分析的是海绵水肿型浅层血管周围炎,最常见的还是湿疹和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临床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病理上基本上都有表皮海绵水肿,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炎,经常有嗜酸性粒细胞,急性期的话经常会有水疱,慢性期表皮肥厚更明显、海绵水肿会轻一些。色素性痒疹在早期主要表现为海绵水肿,与皮炎湿疹没有太大区别,到了后期表现为真皮浅层的噬色素细胞及色素颗粒沉积的色素失禁表现。白色糠疹一般不做病理,但如果站在特殊部位,和白癜风无法区别的时候需要做病理,白色糠疹往往表现为表皮海绵水肿,角化不全。而白癜风表皮正常,只是色素减少和消失。脂溢性皮炎表现为海绵水肿,也可以出现银屑病样的增生,与银屑病不同的是它的角化不全是灶性的,通常在毛囊口唇缘的两侧。淤积性皮炎往往表现为真皮全层的,但轻的话也以浅层为主,以小血管增生和含铁血黄素沉积为特点。玫瑰糠疹也是海绵水肿型浅层血管周围炎,有红细胞外溢,红细胞外溢不仅仅在血管周围,也可以进入表皮。皮肤癣菌病在角质层内经常会见到中性粒细胞,会出现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像三明治一样的叠加,角化过度里面夹杂这角化不全,角化不全里面经常会有中性粒细胞,做特殊染色PAS能看到真菌。
这一期关于浅层血管周围炎-海绵水肿型的病例解析就分享到这啦,下一次继续分享孙建方老师和杨希川老师关于浅层血管周围炎-银屑病样型的病理模式分析和病例解析。
参考书籍:
《皮肤病学》 第1-4版 朱学骏,王宝玺,孙建方,项蕾红主译2019年(彩图)
《实用皮肤组织病理学》   第2版  高天文,王蕾,廖文俊。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 上下册_赵辨主编2017年(彩图)

我的病理小记
嗨,你好呀,很高兴认识你,和我一起学习病理,探索病理的乐趣和奥妙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