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理|学习笔记】炎症性皮肤病九大模式(第十讲):孙建方老师讲课笔记——深浅层血管周围炎-病理模式解析

文摘   2025-01-07 23:05   广东  
听完孙建方教授和杨希川教授的课件以后,结合听课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知识做了一下归纳整理,方便自己后面学习,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感谢老师们的无私奉献,我不生产知识,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的是孙建方老师关于炎症性皮肤病九大模式之深浅层血管周围炎病理模式解析。
深浅血管周围炎是指既有浅层血管周围炎,又有深层血管周围炎。分为四个亚模式:单纯型、界面皮炎型、海绵水肿型、银屑病样型。
下面这副模式图,表皮没变化,真皮浅层、深层都有炎症,属于深浅血管周围炎-单纯型。
下面这幅图基底细胞空泡变,导致真表皮交界处模糊不清,属于浅层深层血管周围炎-界面水疱型。
下面这副模式图,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炎细胞带状浸润,属于浅层深层血管周围炎-界面苔藓型。
下面这副模式图,属于浅层深层血管周围炎的海绵水肿型。轻一点的发生细胞内水肿,重一点的细胞间水肿形成水疱。
下面这副模式图,属于浅层深层血管周围炎-银屑病样型。表皮增生,皮突延长增宽。
介绍完模式图以后,我们再看每个模式图里面都有哪些病种,这里面也只是列举了一些比较常见的疾病。
淋巴细胞浸润通常是在成年人长,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长红色、暗红色浸润性的斑块,因为是深浅血管周围炎,炎症比较深,所以用手摸会摸到一个很硬的结节或者斑块,通常不是丘疹。
下面是各种各样淋巴细胞浸润症的临床表现。
下面是淋巴细胞浸润症的病理表现,深层、浅层血管周围都有炎症,表皮基本上正常。
淋巴细胞浸润症必须要和其他淋巴细胞浸润相关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果我们在病理上看到表皮没有受累,深层、浅层都可以看到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有很多病都可以表现为这样,第一个淋巴细胞浸润症;第二个是红斑狼疮,红斑狼疮有时候基底细胞会发生液化变性,这时它属于另外一个模式-界面皮炎型,如果它不发生基底细胞空泡变性,或者说变性很轻微,也属于深浅血管周围炎-单纯型;第三个是真的淋巴瘤,细胞有异型。
下面这幅图是淋巴细胞浸润症的病理表现,可以看到细胞大小形态比较一致,没有什么异型性。
第二个病例是多形性日光,多形性日光疹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临床既可以长红斑,又可以长丘疹,又可以长结节或小斑块,在深浅血管周围炎里面通常都是斑块和结节,如果长丘疹一般都是浅层血管周围炎,多形性日光疹既可以是浅层又可以是深、浅层血管周围炎。主要看临床哪种皮损,不同的皮损炎症程度是不一样的。下面是多形性日光疹一些临床皮损。
多形性日光疹病理改变,真皮浅层高度水肿,临床会长一个水肿性的红斑,深浅层血管周围都有淋巴细胞浸润。真假淋巴瘤常常没有这种真皮乳头的水肿。
高倍镜下可以看到真皮乳头明显水肿的改变,多形性日光疹尤其临床上有浮肿的红斑基础上会出现这种组织学改变,如果长成一个坚实的结节斑块,也很难看到这种真皮大片水肿的改变。
第三个病例是离心性环状红斑,临床上基本上是一个环状的皮损,离心性扩大,常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夏秋季多见,或者季节交换的时候多见,一圈一圈长,病程数周数月,可以瘙痒。
这是另外一张离心性环状红斑,中间起初为一个小丘疹,然后一圈一圈扩大,扩大有时候会看到内缘有脱屑,外缘不大有脱屑。
病理上也是深浅血管周围炎,这张切片可以看到浅层、深层都有炎症,有些情况下炎症细胞呈袖套样浸润,表皮基本没变化。
还有一个病是硬皮病,硬皮病临床上有很多品种,既有皮肤型,也有系统型,我们平时看到的都是皮肤型的,即局限性硬皮病(又叫硬斑病),硬斑病又分为斑块型、点滴型、带状的等等。硬皮病不管临床有多大变化,组织学都大同小异。
这是硬皮病的其他临床表现,都是限局型的皮肤型的硬皮病。通常是一个白色的硬化的斑片。
这是一个带状硬皮病,常常长在前额,像刀砍状。
硬皮病组织学特点,表皮变化不大,深层、浅层血管周围灶状淋巴细胞浸润,皮下组织的一部分也有受累,真皮里面胶原纤维增生致密、玻璃样改变,附属器减少。所以临床上长硬皮病的部位不长毛了,也不出汗了,临床和病理都是匹配的。表皮大致正常,深、浅血管周围炎,皮下组织受累,真皮里面广泛的胶原组织增生,玻璃样改变,附属器减少。
下面这个病很少见,结核样麻风,麻风分为五类(结核样型(T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中间界线类(BB)、界线类偏瘤型(BL)、瘤型(LL)以及未确定类型的未定类(I)麻风)。结核样型麻风是TT,少菌型的麻风。多菌型麻风不在这个亚模式里面,属于弥漫性皮炎,不属于深浅血管周围炎。
这也是结核样麻风的临床皮损,伴有麻木的干燥性皮损,皮损比较有特点,有经验的医生基本能看出来。我们通常靠5个方面来诊断,第一看皮损,第二看感觉障碍,第三病理检查,第四麻风菌素试验,第五抗酸染色。
下面是麻风的病理表现,深浅血管周围炎,表皮几乎不受累。少菌型麻风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有些时候会看到上皮样细胞。但如果看到上皮样细胞也不放在这个模式里面了,属于结节状皮炎。
下面这是放大以后的图片,炎细胞基本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上皮样细胞很少。
还有一个皮炎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有些时候有表皮改变,有些时候没有表皮改变。如果有表皮改变,常常是海绵水肿,放在海绵水肿型模式里面。没有表皮改变属于单纯型,深浅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炎细胞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这些都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临床改变,会模仿湿疹、痒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有诊断标准,按标准去诊断这个病,通常需要做系统的检查,排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如果没有系统受累,要证明组织学的受累是因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引起来,而且要除外相关的一组病才能诊断这个病。换句话说,这个病诊断不容易。
病理检查只是其中之一,下面这个病理改变可以看出表皮基本正常,深浅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除了淋巴细胞以,还有很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这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一种疾病。
这一期的讲课笔记就分享到这啦,下一次继续学习杨希川老师关于深浅血管周围炎的病例解析,老样子,还是先从病理改变来推断临床有可能是哪种病。

我的病理小记
嗨,你好呀,很高兴认识你,和我一起学习病理,探索病理的乐趣和奥妙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