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理|学习笔记】炎症性皮肤病九大模式(第九讲):孙建方老师讲课笔记—浅层血管周围炎病理模式分析大汇总

文摘   2025-01-01 20:16   广东  
听完孙建方教授和杨希川教授的课件以后,结合听课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知识做了一下归纳整理,方便自己后面学习,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感谢老师们的无私奉献,我不生产知识,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面孙建方老师和杨希川老师分别介绍了浅层血管周围炎—单纯型、界面皮炎型、海绵水肿型、银屑病样型几个亚模式的病理模式分析和病例解析。我们基本上对浅层血管周围炎的炎症性皮肤病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一次孙老师将浅层血管周围炎几个亚模式的一些诊断线索进行了汇总。
                   
在所谓的非特异性皮炎里面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看看属于哪个亚模式,在这个亚模式里面又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又符合什么病。

读片的步骤

  • 首先用低倍镜扫视全视野,观察切片全貌。

  • 回答病理切片取自何处。

  • 看看是炎症疾病的哪个模式。

  • 再继续判断是哪个亚模式。

  • 再一步一步逻辑性的推论是哪个疾病。

    按层次读片

  • 先观察角质层的变化、颗粒细胞层、棘细胞层、基底细胞层

  • 真皮乳头的变化

  • 浸润细胞的形式

  • 浸润细胞的类型

           

                       

浅层血管周围炎-单纯型,表皮没变化,从角质层往下看,如果角质层里面见到菌丝,就是浅部真菌病。如果炎症很重,考虑体股癣;如果炎症很轻,考虑花斑癣;如果是手足部位取材,考虑手足癣。

再往下看,如果像一个正常的皮肤,真皮炎症很轻、几乎没有,但是颗粒层缺乏或没有,则考虑寻常型鱼鳞病。如果颗粒层楔形增厚,要考虑扁平苔藓。

再往下看,看到真皮里面有炎症细胞浸润:如果是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核碎片,甚至血管里面有病变,早期的血管炎要考虑。如果是浸润炎细胞里面有嗜酸性粒细胞,同时伴有较多淋巴细胞,要考虑大疱病的早期。如果炎症很轻微,但是真皮乳头血管周围有水肿,要考虑荨麻疹。

如果浸润的细胞是肥大细胞,则要考虑肥大细胞增生症;根据肥大细胞浸润的多少和浸润的模式再进一步分类,如果肥大细胞比较少,则考虑特发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如果肥大细胞比较多,则是结节性的肥大细胞增生症;有水疱的则是大疱性肥大细胞增生症;肥大细胞呈苔藓样浸润的则是弥漫性肥大细胞增生症;如果肥大细胞介于少和多之间的则考虑色素性荨麻疹。


浅层血管周围炎-单纯型,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真皮里面有色素沉着
如果基底细胞液化很明显,则考虑黑变病;
如果在真皮乳头有淀粉样蛋白沉积,则考虑皮肤淀粉样变,再根据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多少进一步分类:沉积最少的是斑状皮肤淀粉样变;最多的是结节状淀粉样变;介于中间的是苔藓样淀粉样变;如果有水疱,则考虑异色性皮肤淀粉样变。

浅层血管周围炎-界面皮炎型,又分为空泡型和苔藓样型:空泡型最常见的是多形性红斑,常常会有角质形成细胞的坏死,角质层是正常的。如果看到浅层、深层都有炎症,甚至看到真皮乳头水肿,血管的破坏,可能是早期的红斑狼疮或者皮肌炎。如果看到真皮乳头有纯化的液化变性,则可能是硬化性萎缩性苔藓。
苔藓样型最常见的是扁平苔藓,表现为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基底细胞广泛液化,带状淋巴细胞浸润;如果病理上和扁平苔藓很像,但是除了角化过度以外有角化不全,颗粒层没有楔形增厚,带状浸润细胞里面除了淋巴细胞以外还有嗜酸性粒细胞,则要怀疑苔藓样药疹;如果病理上和扁平苔藓很像,但是除了角化过度以外有角化不全,浸润细胞里面不一定有嗜酸性粒细胞,有些地方和脂溢性角化病类似,则要考虑扁平苔藓样角化症。

浅层血管周围炎-银屑病样型,在银屑病样皮炎增生的基础上见到角质层中性粒细胞聚集,真皮乳头血管迂曲扩张,则考虑银屑病。如果看到毛囊口周围唇状的角化不全,则考虑脂溢性皮炎。如果角质层里面看到棋盘状的角化(垂直与水平方向交替出现的角化不全与角化过度),则考虑毛发红糠疹。如果角质层里面见到菌丝,则考虑浅部真菌病伴有炎症反应。
所以阿克曼病理学是把组织学上相同的病归为一类,具有类似组织学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可能属于不同类别的疾病,是一种宏向的思维模式。
前面总共九讲孙建方老师和杨希川老师关于炎症性皮肤病-浅层血管周围炎的病理模式解析和病例分析的学习笔记就分享到这啦,下一次继续分享深浅血管周围炎的皮肤病。

我的病理小记
嗨,你好呀,很高兴认识你,和我一起学习病理,探索病理的乐趣和奥妙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