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粿》
文摘
文学
2024-04-04 07:02
福建
春雨飘,清明至。江山薄雾,蝶鸟嫩芽,单衣轻纱,满眼翠绿。清明,气清景明,只此青绿,不仅是节气,也是节日,更是一个祭祀祖先、慎终追远的节日。年年清明“绿”,岁岁粿飘香。 作为清明时节的传统“食”俗,清明粿在各地有不同的雅号,有人叫它“青团”,有人叫它“艾草粿”,也有一些人直接称之为“乌粿”等,无论称呼如何,阮厝人都喜爱它在这个饱含思念的时节,翡翠色的“团子”在一双双巧手中成型,其乐融融。吃一口碧绿软糯的清明粿,把春天的甘甜吃进嘴里 ,把世间的柔软揉进心底,每一口都是春天的味道。让你一口惊艳,惦记一整年! “一张青皮外,万物皆可团。”清明粿艾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时令的植物给了清明粿新生的绿色,千年的传承给了清明粿圆满的形体。在《康熙字典》里收录了《广韵》一书对“粿”一字的音义注释:“古火切,音果。净米也。又米食也。”可见“粿”的含义应该为特指由大米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各种食物。在泉州,凡是用面粉、薯粉、糯米粉等做成的糕点都可称为“粿”,再使用“龟印”模具按压出龟的纹样,即可称为“龟”或“龟粿”。清明正是万物萌发的时节,采些鲜嫩的艾草做成清明粿,既能祭祀祖先,又有食疗保健的功能,一举多得。据考证清明粿之称大约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清明粿,古时候人们做清明粿主要用作祭祀,虽然清明粿流传千百年,外形一直没有变化,但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 春味正好,不时不食。其实看起来简单的清明粿,制作起来,步骤繁杂,揉面、炒馅,包馅、塑形......全套做下来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清明粿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或者芝麻,甜而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一擀、一揉、一包,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时间与力道恰到好处的结合。 清明粿不仅造型多,馅料种类多,就连吃法也是多样的。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煎着吃。甜的一般是黑芝麻糖馅的,流沙的黑芝麻,甜丝丝的却不齁甜,就像春雨润物,甜滋滋沁入人心。咸的则是笋干、肉丁、咸菜这一经典搭配,每家每户还会依据个人喜好加些时令蔬菜。软糯的外皮,混合着艾草的香气,裹着咸香的春笋馅,吃起来超鲜美。 做清明粿,有的采用浆麦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乌粿原料为鼠鞠、糯米粉、糖和馅等做成的米粿,蒸时很多人会摘些嫩枫叶放笼里增加香味。鼠鞠草亦叫鼠曲草,因其叶有白茸如鼠耳之毛而得名。清明粿的内馅基本分为咸甜两种口味。虽然清明粿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且更多被人用来当作春游小吃。《泉州府志》载:“古时有以鼠曲草和米粉为皮,绿豆为馅的叫鼠曲粿。”这种由舂粉和糖成丸,外裹笠叶,以麦粉作壳,舂豆为馅。色泽油亮,沁人心脾的叶香、草香肆意地弥漫开来,撩拨着每个人的胃。 每个人的胃都有记忆,食物,会给你答案。一口一口香甜下肚,外皮Q弹,嚼劲十足,来上两个就能饱腹。每一只清明粿里都混合着浪漫清新的春天气息,更是传统的滋味记忆,难以忘怀的乡愁。【预告】:从这期起,我们将抽选一名第22位点赞幸运微友,奖励由“海丝有礼”创始人黄振金先生提供的“一帆风顺”个人杯一只(此礼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艺术海丝展中荣获‘匠造中国’陶艺大赛优秀奖)。
请花点时间点击“在看”
有营养的公众号才值得留号!
原创不易 打赏安慰